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4,(11):45-46
郁进东在2004年9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近日,江苏省的有关会议上透露。一些公路收费部门普通收费员的月薪竟然达8000元。多的甚至超过一万元。公路收费属于再简单不过的劳动。收费员月薪能拿到8000元。不但荒唐。简直是对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紧缺人才和科技精英的嘲弄。是对社会公平的讥讽和挑衅。  相似文献   

2.
林喆 《廉政瞭望》2012,(15):42-43
新特点:把腐败埋在制度中,近年来,国内瘸败出现新特点:腐败出现制度化。一些官员为了给其谋利行为披上“依政策、制度办事”的外衣,事先将其利益设计存政策、制度中,这样谋利的过程就成了“依政策、制度办事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朱妙宽 《唯实》2012,(10):10-13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王茜事件是吏治腐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对王茜事件的查处,证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对吏治腐败必须标本兼治。作为治标措施,必须进行任人唯亲和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治本之策,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化科学化的干部人事制度。要通过对吏治腐败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让我们的党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党,让我们的政府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让我们的干部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社会公仆。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恶性肿瘤,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腐败根源于人性的不完善和制度缺失、制度漏洞。治理腐败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要完善腐败预防制度、权力监督制度和惩罚腐败制度。  相似文献   

5.
"腐败想象"是在官员腐败频发高发的背景下形成的对于官员及官员行为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负面刻板印象,它损害着干部形象,损害着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腐败想象"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资源的流失和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的疏离,反映的是"失信于民",因而革除"腐败想象"需要从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提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这是从根本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必然选择。构建制度反腐体系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必然选择。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完善和创新制度的同时,还要在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这就要突破儒家传统政治文化,秉持反腐制度设计"无赖原则";弥补制度建设先天性不足,构建操作性强的反腐制度;推进法理型反腐路线,提升反腐制度建设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8)
国家腐败治理体系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子系统,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腐败治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腐败治理体系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国家治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当前要建立完善"政党主导共治型"腐败治理结构,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主体性作用、纪委的监督性作用、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机构的能动性作用、司法机关的保障性作用、民众的参与性作用,共同推进国家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胡伟 《探索》2015,(2):68-72
以民主制度来反腐败,是人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公理和常识,然而近年来对此的质疑和挑战越来越多。虽然民主与腐败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但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揭示,作为当今世界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形式的自由主义民主,以选举竞争、权力制衡和法治等为途径,旨在约束公共权力,是最终有利于腐败治理的最有效的制度设计,而非民主体制因不能实现权力制约而难以应对腐败问题。民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为一系列防止权力滥用的制度安排,其核心是实现对权力的控制。就中国而论,需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9.
苏松南 《学习论坛》2001,(12):25-27
治理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改革是途径.针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条件,可以设置"四道防线"来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即加强思想教育使之不想腐败;建立合理的物质保障机制使之不必腐败;加大惩治力度使之不敢腐败;严格监督、深化体制改革使之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以集体形式谋取私利的问题和案件时有发生,人们斥之为“集体腐败”。“集体腐败”在性质和后果上都要比个体腐败更为严重和恶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决不能让腐败借“集体”之名大行其道,甚至发展为有组织的犯罪。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预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立华  吴可望 《求实》2007,(9):77-78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腐败的滋生蔓延既与诱因、机会和成本等密切相关,根本上还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加强预防制度的建设,是防腐于未然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着力构建抑制腐败诱因、减少腐败机会、增大腐败成本的相关制度,堵塞腐败发生的制度漏洞,切实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2.
王希鹏 《求实》2014,(8):29-34
国家腐败治理体系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子系统,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腐败治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腐败治理体系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国家治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当前要建立完善"政党主导共治型"腐败治理结构,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主体性作用、纪委的监督性作用、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机构的能动性作用、司法机关的保障性作用、民众的参与性作用,共同推进国家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其关键在于制度的不严或漏洞百出,要想预防和制止腐败的滋生,必须从人的本质、本性上认真研究,加大管理机制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24):51-51
长期以来,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国人对待小腐败、微腐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认为这是人之常情,是应该被原谅的。自古以来,上门时提点小礼物,看望病人时提点水果送个花篮,过节、过生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腐败主体年轻化已经成为又一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领导干部腐败低龄化、年轻化的趋势, 除了自身的拒腐防变能力不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年轻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从制度层面解读领导干部腐败年轻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通过制度创新遏制其蔓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层信息公开作为公众了解政府和社会动态的主要渠道,既能有效减少公共权力运行的随意性,又能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在基层"微腐败"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制度日益健全、范围不断延伸、形式日趋丰富,同时存在着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导致"微腐"治理面临着权力运作异化和监督力度弱化等局限。为此,应建立"双务"公开的联动运行机制、健全联动清单机制、强化联动服务机制、完善联动监督机制,从而实现乡村"微权力"的有效规制和"微腐败"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9):70-72
1980年8月,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重大任务,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五个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  相似文献   

18.
黄少平  蒋政 《唯实》2010,(4):8-11
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治理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反腐败需要用动态的思维探寻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推进并依循从上到下、从清官反腐到制度反腐、从政治反腐到文化反腐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盯紧重要时间节点,加强执纪监督问责,从具体问题抓起,狠刹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之下,新的腐败手段不断出现,花样不断翻新,充分说明不良作风积习甚深,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  相似文献   

20.
“亚腐败”,有人称之为“小腐败”,症状并不那么显著、突出,发现、诊断起来很困难,有的能够不治而愈,有的也可能转成重症甚至不治之症。国际监察专员学会主席艾尔伍德认为,“亚腐败”是指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