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许多条件,最低限度应具备法制条件和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法连 《中国律师》2005,(10):24-25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概括地讲,和谐社会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第二部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特征并不是完全并列的,民主法治居于首要核心位置,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和谐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必然归结为法治问题,或者与法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应依靠法律制度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健全的法制是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浅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会自发生成、自然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与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在推动和保障作用的发挥上应具有三个基本的条件:一是法律制度自身的和谐,这是法治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的基础;二是法律机制运行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中介;三是积极探索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机制,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保障。  相似文献   

4.
杜钊  刘婷 《法制与社会》2012,(25):38-3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有法律保障机制,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完善的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形成全方位的法律保障格局才能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要求必需公正,公正未必都能和谐。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运用法治等手段,在不断的社会调节中实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当然要从社会的各个方面着手,以求达到社会的每一分子最完美的结合,这就需要一个规则来约束并力争建立一个高度文明的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的关键词,和谐也成为我国的主旋律。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而法律信仰则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若是没有社会主体对于法律的信仰,那么就是再多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难以促成法治国家的建成,构建和谐社会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依靠法律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法律来引导社会和谐的发展,依靠法律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要求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和谐,而法律职业共体的和谐建设与发展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前提,并决定着和谐社会构建的兴衰成败。和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应具有规范化、知识化、良性互动、独立自治及奉法律为圭皋的职业体等特质,本文最后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提出了和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9.
李洁萍 《政法学刊》2007,24(1):119-122
自古以来人类都在追求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和谐有序的社会。现代和谐社会的标志就是通过法律制度来整合、组织、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0.
刘芙  刘博 《行政与法》2006,(4):15-16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与现状,阐述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之上;大胆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措施,在加快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进程中,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重在构建,必须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抓住其构建的主题、主线和主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党和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协调好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线;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理念转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走向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法律领域的展开表现为建立新型的宪政,而建立宪政的理论前提就是重构法的理念。实现法的根本理念的转换应当从对过去一个时期奉行的阶级专政的法律理念的反思和批判开始。应当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和定位人的法律角色、法的逻辑构造方式、法的正义观念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治理行业强迫交易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本文列举了不同行业强迫交易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剖析了行业强迫交易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及法律特征,提出了应制定、修改和完善行业立法等有效治理行业强迫交易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兰 《河北法学》2006,24(9):158-160
依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所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改善政府的运作模式至为关键.最佳途径是着力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政府应当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而建设法治政府则要求执政者不仅要树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更要改变政府运作模式,将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政行为严格置于法律约束之下.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化、行政行为程序化、行政许可制度化和行政责任司法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等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用心学习,用心研究,切实履行司法行政职责,发挥五项功能,提高五种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一)发挥惩治功能,提高教育改造罪犯劳教人员、确保监所持续安全稳定的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谐本身是一种有序的状态,社会不稳定,人民群众没有安全感,不能…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社会的法学理论——调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守秋 《河北法学》2006,24(10):23-37
介绍调整论的主要内容,阐明法律应不应该、能不能够以及如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概括了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补充的四个要点,以及对主流法理学进行反思与挑战的四个基本理论领域.认为法律人是作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和的人;每个人只能通过自身与其他人的关系和自身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求生存、求发展、求利益、求幸福;个人通过其行为建立和变革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既可以规定人对人的行为,也可以规定人对自然物的行为,因而法律既能够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资源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是指环境资源法根据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类型、特点和社会需要,设立相应的权利、义务、规则和制度去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资源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应该与时俱进.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机制包括其他法律部门的相关调整机制和环境资源专门法所特有的调整机制即生态化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新、深化、拓展组织推动法学研究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同时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学研究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贡献,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与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强调和追求和谐的文化。在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下,解决纠纷的机制和方式是不同的。在西方社会,人们更多地利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而在中国,包括中国古代,人们更多的选择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通过调解解决纠纷机制和解纷文化①。我国现行法律所确立的诉讼调解制度,是在扬弃了中国古代调解制的基础上,转承而来的,它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和广大民众的传统理念,其内核就是“和谐”。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调解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解决日趋增多的纠纷中,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何业泉 《行政与法》2007,4(8):34-36
《物权法》是一部确认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就法与和谐法。它有利于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和谐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谐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协调我国社会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