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 7日 ,浙江师范大学隆重举行非洲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仪式。该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家专门研究非洲教育问题的学术机构。著名非洲问题研究专家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陆庭恩教授、教育部国际司亚非处薛彦青处长、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吴伯刚处长到会祝贺。该研究中心由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徐辉教授兼任主任、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顾建新院长兼任副主任。在中心成立的仪式上 ,浙江师大聘请教育部国际司张秀琴副司长、北京大学陆庭恩教授为顾问 ,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编辑部主任徐拓、教育部国际司亚非处薛彦青处长、苏州大学郑宪副教授为…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17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上海市世界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中非建交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上海师大、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近60人与会,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大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舒运国教授主持了会议。上海社科院余建华研究员、华东师大历史系沐涛教授和上海师大舒运国教授就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演进,以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议题做了学术报告。首先,沐涛教授对中非友好关系做了回顾与前瞻。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沐涛教授认…  相似文献   

3.
湘潭大学一直是研究非洲问题的重要基地。1978年9月,根据中央的指示成立非洲问题研究室;1998年,成立非洲法研究所;2005年11月,组建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心现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生15人。已出版《非洲法导论》和《非洲刑法评论》等著作,发表非洲法专业论文130余篇。目前,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非洲法理论与实务;非洲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非洲人权与外交。中心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南非、纳米比亚、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中心遵…  相似文献   

4.
米歇尔·辛格尔顿(Michael Singleton),比利时鲁汶大学人口和发展科学中心教授,曾常年在坦桑尼亚、乍得、塞内加尔、刚果和毛里塔尼亚等国居住,从事人类学研究。2000年6月4日,辛格尔顿教授来到西亚非洲研究所,和中国学者就非洲人类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记者根据这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整理出本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由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率领的非洲问题学者代表团于今年6月20日至7月3日赴日本进行了为期2周的学术考察和交流。代表团重点访问了日本贸易振兴会亚洲经济研究所、京都大学非洲地区研究中心和中部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等非洲研究机构,先后与干野克己、矢内原胜、田中二郎和吉田昌夫等十几位非洲问题专家……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中国参与非洲发展的问题。在北京和其他地方,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在分析、研究,并希望找到中国与非洲大陆建立新的经济联系的内在动机。站在一个非洲人的角度,我应该承认,是中国将非洲带到了西方大国的利益中心。  相似文献   

7.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立大会于2007年9月1日在浙师大隆重举行,该研究院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研究院由浙师大校长梅新林教授兼院长,聘请国内着名非洲学者刘鸿武教授担任执行院长,由顾建新教授任副院长。刘鸿武教授表示,非洲研究院将为国内非洲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澳门举行;同年,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国内相关研究学者撰写了有关亚非葡语国家的研究文章,并结集出版《亚非葡语国家发展研究》一书。本书由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秘书长李保平教授、  相似文献   

9.
4月29日,非洲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立。来自教育部、北京大学、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天津市教委、埃塞俄比亚驻华使馆,以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部门和机构的有关人士出席了该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中心主任由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院长孟庆国兼任,聘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陆庭恩教授为名誉主任。  相似文献   

10.
4月9日,由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主办、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协办的“纪念新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暨迎接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学术研讨会”———“新时期非洲研究”在南京大学举行。在开幕式讲话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名誉会长洪银兴教授肯定了新的政策环境下非洲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整合跨学科资源,加大对非洲问题研究的力度。《北京周报》李建国副总编也认为非洲研究十分重要,提出对非洲研究要培养“非洲情结”。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张同铸教授则对南京大学的非洲研究寄予厚望,希望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非关系快速发展,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千万元.中非经济关系突飞猛进之势,尤其是中国对非洲国家商品出口的猛增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2009年4月7日,国际著名非洲问题专家、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University of St.Andrews)伊安·泰勒教授(Ian Taylor)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作了题为"中国对非洲出口‘海啸'的神话"的讲座.此前,他曾在14个非洲国家、中国(北京和香港)、英国(伦敦)和美国(华盛顿)进行过田野调查及访谈,他的这次讲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现其观点.[1]  相似文献   

12.
10月 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了“非洲复兴与中非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该所副所长杨立华教授和南非非洲研究所所长艾迪·马洛卡博士主持。南非方面的与会者有南非非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达尔博士、南非威斯塔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米提博士、南非非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萨马苏沃博士。中方学者除本所研究人员外 ,还有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夏吉生教授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曾强教授。此外 ,南非驻华使馆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作为双方的学术交流项目 ,这次研讨会选在“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2 0 0 3年部长级会议”召…  相似文献   

13.
郑家馨(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30年来,我国研究非洲史的学者,在研究基础上出版了好几部有关中非关系史和黑人文明的专著,填补了中国史学界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成绩显著.本世纪初以来,我应约写了几篇有关非洲大陆文明特色和中非文化交流史方面的文章,有几点小体会,现写出来与同行们交流并求教于专家:(1)在古代,中国与非洲大陆相隔万水千山,交通极其不便,几乎找不到公元前中国曾与非洲有直接接触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24日、4月23日和5月22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非洲问题研究小组与北大非洲留学生联合会先后举办了3场"中非关系讨论会",与会的外国同学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刚果(金)、土耳其、埃及、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肯尼亚、贝宁、利比里亚、马里、布隆迪、南非等国家,都是在北京大学就读的留学生.非洲问题研究小组指导教师、北大非洲研究中心李安山和李保平二位教授应邀出席.讨论会由北大非洲留学生联合会主席蒙德利(BiggestMundele)、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非洲问题研究小组组长曾爱平主持,每次讨论会的主题发言较为集中,即由非洲留学生介绍本国所在区域与中国的关系,包括北非、西非、南部非洲、东非、中部非洲5个区域与中国的关系.主题发言结束后,与会师生就发言内容和中非关系主题展开了广泛讨论.现将讨论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象 《西亚非洲》2007,(6):77-78
一常言道:“十年磨一剑”。一本好的著作,没有经历较长时间的苦工是不行的。华东政法学院院长、中国外国法律史学会会长何勤华教授与湘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洪永红教授主编的《非洲法律发达史》就是这样的一部力作。十多年前,我在一次非洲问题学术讨论会上遇到洪永  相似文献   

16.
3月 2 7日 ,南非外交部思想库、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副所长香农·菲尔德女士 (ShannonField)率南非学者访华团一行 5人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中国非洲学者交流有关《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 (英文简称“NEPAD”)和南非外交政策的有关情况。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外交部非洲司、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联部国际交流中心 ,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等外事和研究机构约 5 0名中方学者 ,南非访华团的另外 4名学者分别是比勒陀利亚大学政治系主任马克茜·斯库曼教授 (MaxiSchoeman)、罗得斯大学政治学系副教…  相似文献   

17.
1948年,莱顿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荷兰学者将非洲学科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进行系统研究。50多年来,荷兰已形成以莱顿大学为核心、由国内其他多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广泛参与的跨学科综合性非洲学研究体系。总体上看,荷兰的非洲学研究实力和影响在欧洲享有较高地位,且是“欧洲跨学科非洲研究集团(AEGIS)”的核心。2002~2006年,莱顿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要有3个研究课题,即:经济、生态与脆弱性;文化、政治和不平等;非洲人的行为:跨越时空,解读非洲社会文化变迁。该中心还不定期组织非洲问题研讨会和放映非洲国家的原版电影。此外,…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是全国唯一研究非洲问题的综合性民间学术团体,成立于1979年7月。2005年12月27日,研究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了第八届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戴秉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吉佩定、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会长杨福昌、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高秋福欣然与会(见图1),此外,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长期从事非洲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会议(见图4)。会议推举前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兼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常驻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代表安永玉任研究会会长。研究会现有会员550多人,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区,是我国专门研究非洲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研究会努力推动“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的建立和发展,为政府对非洲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依据,并促进对非洲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20多年来,研究会在非洲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和丰硕成果,出版了有关非洲问题的学术专著近百部,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数百篇,在国内非洲问题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4月19日,“中国—利比亚学者对话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的利比亚学者一行5人,他们都来自利比亚最高学术院(以下简称“最高学术院”)。中方与会者主要是国内从事中东非洲问题研究的学者,以及财政经贸研究方面的学者。对话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研究员主持,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致开幕词。利比亚学者主要向中国学者介绍了利比亚外交政策、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经济改革和水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最高学术院非洲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尔·哈米德·纳密教授首先向中国学者介绍利比亚的外交政策。他…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23日,《西亚非洲》编委、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鸿武教授完成的《中国对非战略初探》,荣获“中国国际关系学会首届优秀成果奖”。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主持了会议:国务委员唐家璇为刘鸿武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此次共有3项成果获得奖励,是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依据外交部领导的建议,针对当前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重大问题所设立的11项课题成果中评选出来的。获奖成果将上报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门,这充分显示了学者在思想智慧与政策咨询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务委员唐家璇为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