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两条原本互不相交的东西文化河流开始汇流,两个伟大的文明开始第一次真正的接触.耶稣会传教士陆若汉的<日本教会史>对东方文化的剔透解析,足以说明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的"西学东渐"和东方文化的"西方渗透"极富成效.研讨16世纪传教士留下的这批著作,了解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认识程度,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避免由此引发的文化冲突和对抗,对增进现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惩罚俄罗斯的主要手段是制裁。实施制裁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对付其反感的政权时喜欢使用的手段。但是历史记录非常清楚地表明,制裁并没有效果。这次西方对俄制裁,对所使用的手段思虑不周,结果也明显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回顾到目前为止的制裁经历,有三个特点:第一,西方国家高估了制裁对克里姆林宫追求目标的决心的短期影响;第二,西方国家同样低估了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长期前景的影响;第三,截至目前采取的制裁行动明显属于被动反应的策略之选,而非积极主动的战略之举,导致自身进退维谷。通过制裁俄罗斯来获得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有雄心但缺乏智慧。西方国家到了重新思考乌克兰问题并认真评估将俄罗斯逼进死角的长期后果的时候了,也亟需考虑修正自身的优先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摘自作者博士论文《在东西方之间:米修虚之诗学》第三章第三部分第一节。全文420页,约25万字。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学者刘若愚(James J.Y.Liu)教授在他1975年出版的《中国的文学理论》(《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中曾写道:西方比较文学家们已日益意识到有必要研究非西方的文学和批评,这种迹象给了我的希望以鼓励。尤其是勒内·艾琼柏(René Etiemble)大力倡导研究非西方文学,认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韩国学者对新农村运动的众多类研究,试图指出韩国新村运动是顺应西方“发展”话语的产物。而这套在西方形成的话语体系,在韩国的新村运动中落实,实际上经过了两次“本土化”的过程。第一次是总统朴正熙采取了拉平城乡差距的发展方略;但这个策略欲图实现的目的,却在韩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中加以实施的时候遭到了扭曲。因此,韩国新村运动也是“发展”本身无法完全自上而上取得成功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韩国在接收中华文明的过程中 ,堪称模范 ,是典型的汉字文化圈中的一员。虽然韩国早已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但是汉字在上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前一直是其通用文字。也许正是借用这种文字 ,中国又在韩国吸收西方思想方面充当了文化输出的角色。这就是说 ,中国向韩国既输出汉文化 ,又输出了西方文化 ,这是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很值得我们研究。一 两种文明的发现由于 184 0年西方人的野蛮入侵 ,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第一次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存在和它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① 例如 ,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 ,所以他说 :“盖大地今日只…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自独立后至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揭晓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企图以此来获取西方的支持与合作,实现国家的复兴。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不仅西方的资金,技术援助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大大加剧了国内危机,自身作为大国的存在和作用也一再受到西方的蔑视。严酷的现实,加上反对派在国家杜马选举中的崛起,使俄罗斯政府不得不转而实施“双头鹰外交”。年初,普里马科夫接任外长以后,进一步加快了外交政策的调整步伐。至此,俄罗斯已经凸现出“三环外交”的基本轮廓,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基辛格最近出版了一部新书——《世界秩序》(World Order,Penguin Press HC,2014)。前不久我与基辛格会晤,他表示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世界秩序。基辛格认为,目前的世界秩序是西方秩序和非西方秩序两种。他提出三点:首先,一直以来都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确立的西方秩序,现在非西方也要参与和塑造一个世界秩序,西方秩序能否承受非西方秩序的介入,这是一个问题。其次,美国历来是世界秩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西方经济强国,也是我省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日本对我省直接投资呈逐年增长势头。自1984年我省第一家日资企业建立以来,到今年6月份,全省批准建立的日资企业已有131户,合同日资额37752万美元,日商实际投入额5328万美元,列香港、台湾之后,居第三位;在西方先进国家对我省投资中列居首位。其户数、合同日资额、实际投入额分别占全省的4.5%、20%和12.23%。日本对我省直接投资已成为我省吸引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夏目漱石是生于明治前一年,与明治社会一同成长的高级知识分子,彼时日本被西方以武力敲开国门,明治维新后全面学习西方,进行文明开化,深受汉学与西学双重影响的漱石对眼前的社会巨变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在赴英留学期间形成了影响他一生的个人主义思想,文章以其文论《我的个人主义》以及夏目漱石成为职业作家之后创作的一系列中长篇小说为对象,从西洋的“自我”与儒家的“道义”之视角剖析和阐释了漱石的个人主义思想在东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之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探讨了漱石用“道义”的思想对其小说中的个人主义话语进行的本土化重构。  相似文献   

11.
当前俄罗斯的命运使全社会深感不安,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均纷纷提出关于国家发展的方案。这些方案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东西方之间作选择;第二种是把俄罗斯作为欧亚之间的桥梁;第三种意见认为俄罗斯应当有自己的独特发展的道路。这三种方案提出的依据不同点在于对东西方看法问题上。在俄罗斯土地上曾一度追求“全人类的”西方有价值的东西。不少人提出,应当研究确定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相符的意识形态。认为完成了此项任务以后,就可以进入“文明社会”。然而又有另外一些人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不能只注意“全人类”这个赤裸裸的抽象概念而忽视了具体的人民。他们认为“民主主义者——西方人士提出的任何一个纲领都完完全全地脱离了俄罗斯生活的实际情况。在这些纲领中明显地忽视了其它各国人民——东方各国人民的经验。他们要求全社会需要提高认识,对于“文明社会”,对于“民主”应当深思熟虑,至少要对它们持审慎的态度。他们究竟希望从东方各  相似文献   

12.
范·勒尔在《印尼的贸易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运用韦伯式社会学和经济史理论与方法来分析早期印尼及亚洲的贸易与社会,以广阔的视野对东西方贸易作了比较研究.他力图打破当时在西方广为流行的欧洲中心观,主张从亚洲自身来观察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出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的不能为别的文明所取代的文明,同时各个文明之间有平等的价值和地位,从而为印尼及整个东方历史的重新解释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分析家纷纷研究“东方的危机”,他们认为,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已无力遏制经济危机的蔓延。我以为这种看法并不确切。当然,否认世界经济危机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是愚蠢的,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在所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联邦德国在重新武装问题上的态度很快由反对转向赞成。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联邦德国人特别是首任总理阿登纳对苏联根深蒂固的成见是他们赞成重新武装并重返西方的一个精神动力;第二,阿登纳反对中立化主张,认为中立将会给联邦德国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灾难;第三,朝鲜战争的爆发是联邦德国决定重新武装和参加西方防务体系的催化剂;第四,重新武装有利于联邦德国的生存、发展和统一。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后,于2012年11月19日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成为第一位访问缅甸的美国总统,引起世界的瞩目。奥巴马访问缅甸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缅甸政治改革的奖励和支持,对争取与西方逐步重建关系的缅甸政府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到过罗马尼亚的人,往往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西方国家说罗马尼亚正在与阿尔巴尼亚争夺欧洲第一穷国的桂冠,一位叙利亚留学生却认为罗马尼亚是他所到过的国家中物价最便宜、生活最安定的。甚至在中国人中间,对罗马尼亚的评价也截然不同。有的说:“罗马尼亚穷  相似文献   

17.
障碍与误解2.2.群体关系视频开始:甄女士:在中国文化里,中国员工不会主动去提什么问题,说什么"不,我认为还是换一种方式为好"。在对老板保持尊重的前提下更好的完成一项工作。在人事管理上,这一点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很小的时候,我就接受了这一套中国式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从不鼓励你提问题,而是要求你守纪律。我就从未想到过要与别人不一样,这就是管理中国员工时遇到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东欧欠西方600亿美元的巨额借款对经互会每一个成员国都是一个包袱。债权国在发放新贷款上裹足不前,只有保加利亚、捷克和苏联对西方银行家仍有吸引力。东欧大举向西方借债开始于70年代。其目的是借外债引进西方设备和技术,建立现代化工业,并以其产品向西方出口,以偿还债务。可是世界经济衰退加上他们本身经营  相似文献   

19.
索尔仁尼琴的思想和形象在流亡时期发生了重要转变。流亡前,作家对西方不无好感,但文化的冲突、冷战的特殊氛围以及避难者身份的尴尬等,使他从进入西方之初就陷入困境。借助自己的俄罗斯经验,作家很快在西方发现了熟悉的现代性精神危机,并对流行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主义想象进行了挑战。这也让他在东、西方都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被迫隐居的索尔仁尼琴最终通过对斯托雷平改革和二月革命的重新"发现"与书写,全面回顾、反思了自己的这次西方之旅。  相似文献   

20.
一序言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87年,是应中国孔子基金会的邀请,参加在孔子的故乡山东省曲阜召开的儒教学术大会.那时中国还没有认识到儒教的重要性.当时我猜测,让人联想到五四运动的"批林批孔"运动热潮可能尚未平息,因此我对邀请甚至感到一种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