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深刻地改变了全球及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和战略态势,使美国无可置疑地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在中东地区确立了其主导地位和作用。但近年来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演变表明,美当初欲借冷战和海湾战争胜利之余威一举建立“世界新秩序”和“中东新秩...  相似文献   

2.
试论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调整徐辉朱崇坤冷战期间,联盟战略一直是美国保持其在盟国中的领导地位,并与苏联相抗衡的重要手段。美国先后同拉丁美洲、欧洲、亚洲、中东等地区的40多个国家结成明确的军事联盟,建立了里约热内卢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多边军事集团...  相似文献   

3.
冯基华 《亚非纵横》2012,(4):42-49,60,62
土耳其是中东地区大国,地跨欧、亚两大洲,连接黑海和地申海,也是多种文明的交汇地,无论在冷战还是后冷战时期都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二战后美国与土耳其关系发展很快,土耳其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扩张势力范围和遏制苏联政策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美国中东战略中许多重要举措都是通过土耳其这个“支点”展开的。土耳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并非只有融合、亲密的一面,还有不断产生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声音”的另一面。新世纪土耳其调整外交战略“向东看”,但依然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战略支点之一,并能“东西逢源”,无疑将在中东地区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以色列的安全战略●王泽胜冷战后,由于中东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以色列面临着许多安全上的新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为适应世界形势和中东地区安全格局的新变化,以色列对它的国家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安全战略已从冷战时期的扩张领土、抢夺资源求安全转到通过和...  相似文献   

5.
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战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战略评估●董漫远中东和平进程发轫于冷战结束之后,历尽艰难曲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东地区的时代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东地区的面貌。同时,它还是全球及地区力量对比失衡的产物。而目前的僵局又触发地区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为世界多极...  相似文献   

6.
汪波 《国际观察》2012,(2):53-59
冷战结束后,美国依仗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在中东全面推行霸权战略,试图以军事干预和政治改造的方式在中东地区建立霸权.然而,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却未能取得预期目标,不但大量消耗了自身实力,而且还导致了一系列美国难以应对的结果,其中包括伊朗神权国家强势崛起,恐怖主义威胁不断扩大,平民化伊斯兰革命全面扩展.面对各种反美势力的联合和做大,美国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以收缩平衡战略代替军事霸权.收缩平衡战略强调,美国应把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转交给这一地区的盟友,通过它们和伊斯兰敌对势力形成的均势来遏制对手的扩展.同时,美国必须从中东地区撤出地面军事力量,消除伊斯兰敌对势力鼓动的普遍反美情绪,用更为隐蔽的方式来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和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库 ,中东在美国对外战略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 2 0世纪 90年代初 ,冷战的结束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取胜 ,确立了美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此后 ,美国制定并实施了以“西促和谈 ,东遏两伊”为核心的中东战略。然而 ,近年来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反伊 (拉克 )联盟四分五裂 ,以及中东地区反美情绪日益高涨 ,已对美上述战略构成严重挑战。进入新世纪 ,美国将如何应对这些难题 ,其中东战略会有哪些调整和变化 ,美国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于 2 0 0 1年出版的《乱中行 :新世纪的美国与中东》(Navigatingthr…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随着安全形势的变化,美国先后三次调整其军事战略,相继出台了“地区防务”战略、“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和“营造、反应、准备”军事战略,从这三次调整中大体可以看出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脉络。(一)军事战略的进攻性逐渐增强。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是...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哈马斯问题,以及中东民主改造等方面均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战略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自九一一事件后在中东推行的霸权战略的缺陷有关。首先,在理论层面,美国放弃了行之有效的现实主义,因而也就丧失了明确的利益诉求;其次,在操作层面,美国新战略设定的目标超出美国自身能力,而通过民主改造实现反恐目标,则犯了将复杂现实简单化的错误;最后,美国丧失了国际合法性,因而不得不付出额外成本。中东地区秩序十分脆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彻底改造中东的社会结构。因此从长远看,美国全面介入中东事务的做法,只会使美国国力透支,陷入衰落境地。  相似文献   

10.
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美国提出了建立“中东新秩序”的四点计划:建立地区安全体系,限制中东军备,实现中东和平,促进经济发展。这个计划的出笼标志着美国企图利用战胜伊拉克的余威,把军事上的胜利转变为政治上的主动,在中东建立“美国式的和平”,并以此为蓝本,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一、出台的背景和意图美国提出“中东新秩序”计划的背景和意图是: (一)战略重点从对付“共产主义威胁”,转变为对付“地区性威胁”。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认为:经过40多年的较量,苏联衰落、华约解体、“社会主义失败”,“共产主义威胁不复存在”,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冷战  相似文献   

11.
试析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由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重点经营的地区。冷战后,中东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更加突出,已成为美全球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什政府将会继续维护美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和“主导”地位,但由于该地区局势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布什政府上台后对中东政策进行调整。该文试图分析布什政府对中东地区新形势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布什政府中东政策与克林顿时期相比有那些调整、有什么特点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正在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 ,拉开了“整合中东”的序幕。中东地区各类国家间开始酝酿新的分化组合。如何稳定伊拉克战后局势、平衡各方各派的利益要求 ,是美国面临的棘手问题。这场战争同时触发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大国间最激烈、最复杂和最深刻的外交较量和利益角逐 ,它对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的影响将会在形势的后续发展及战后各方利益的摩擦与切换过程中逐步显现。尽管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和格局因“倒萨”战争而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但美国以“倒萨”为突破口“整合中东”的企图难以彻底实现 ,并将为此背上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中东战略在冷战前后有所不同,冷战时期以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和遏制苏联在中东的扩张为主要目标,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中东战略除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外,还在中东地区积极推动西方式民主。尽管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有着极大的差异和分歧,加之在巴以问题等方面的不同立场,导致两方自建交以来龃龉不断,但美沙关系是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的,超越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两国战略合作仍将继续。在可预见的将来,沙特仍将维持美中东战略支点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东局势长期为世界所关注.可以说,冷战开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组织的介入与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而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则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长期介入使内因的复杂性愈加凸显,而在某种程度上,内因的存在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从长远看,中东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地区国家的深刻自省与联合自强.  相似文献   

15.
美欧俄日争夺中东的策略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美欧俄日为争取战略优势,在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调整过程中,都加大了对中东争夺的力度,形成“美为主导,多极角逐”态势。一美欧俄日在中东的争夺,有冷战思维的印记,也有新时代的特色,是大国围绕建立世界新格局较量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6.
三、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和伊斯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旗帜。冷战后,美国对它实施遏制战略;“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将其列为需着力对付的“邪恶轴心”国家;伊拉克战争后,伊朗成为美国改造“大中东”战略的下一个重要目标。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构成影响美国与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存在差异和矛盾,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冲突。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什叶派的教派意识得到强化。总体而言,教派矛盾是表象,中东战略格局演变是实质。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意图导致中东地区形成亲美和反美阵营对立的战略格局。反美阵营包括多个逊尼派政权,伊朗并非核心,因此两个阵营的对立并没有被赋予教派矛盾的色彩。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反美阵营多为什叶派力量、伊朗成为核心,突出教派矛盾有助于孤立伊朗、掩盖美国霸权意图、维护海湾阿拉伯国家,因此,从教派矛盾视角分析中东局势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2011年中东变局发生以来,埃及淡化教派矛盾与伊朗改善关系,沙特等国则强调教派矛盾对抗伊朗,这反映了中东战略格局演变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大国竞争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湄公河地区是亚洲新兴的经济区域之一,加之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日本、印度、美国等近年纷纷以投资和经济援助的方式参与当地的经济开发合作,发展该地区国家经济,扩大本国影响力,使其成为亚太地区战略局势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美国代替英、法成为操控中东事务的主要超级大国。确保中东地区远离 苏联阵营, 确保西方国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 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目标。然而, 9· 11 事件的发 生使中东伊斯兰地区被美国视为当今世界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经反复酝酿和策划, 美国抛出了“大中东计 划” , 力图通过“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来达到消除恐怖主义和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优势的目的。这种“民 主改造中东的新战略” , 必将带来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崔戈 《亚非纵横》2014,(1):65-77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非洲战略在其国家大战略中的地位经历起伏。冷战期间,非洲仅仅作为辅助美全球战略实施的边缘化地区。冷战结束后初期,由于失去了作为美苏对抗筹码的价值,非洲的重要性下降。直到90年代中期,随着非洲经济向好和恐怖主义威胁的提升,非洲的重要性才有所回升。“9.11”恐怖袭击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外交进程。美国担心非洲的“失败国家”和“无人管理地带”可能会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将非洲提升到了“高优先级”,非洲战略首次进入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