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语例释CíyǔlìshìNotes on Idioms"吃完药如不好,请再来."来":动词"来"和"去"常用在其他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趋向.如果动作是向着说话人(或叙述对象)进行就用"来",如果动作背着说话人就用"去".  相似文献   

2.
耿联 《群众》2014,(6):67-67
<正>高官与高学历之间,似乎不应划等号。然而,当下一些高官追求高学历,俨然成为一股热潮。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就直言不讳地批评说,"有些人读什么博士?图虚名,招实祸。真想建议中组部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好几个贪官都是博士。我抨击不学无术、注水的博士。"官员爱学习,这本是值得鼓励之事。但若盲目追求高学历,甚至  相似文献   

3.
5.去德国演讲只有一位听众赵薇在《近观马云》中爆料:"马总还跟我讲过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就是在他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受邀去德国做演讲。他收拾得特别整齐就去了德国,在一个能容纳两三千人的大厅里开始演讲。结果好像连带他在内,大厅里就只有两个人。但马总还是演讲了,这就很大胆。"  相似文献   

4.
<正>60年一甲子,12年一轮回。新的一年——2014年是甲午年,即马年。一当说到马,我们中国人就有一种昂扬的、振奋的、向上的、飞腾的感觉。黄土高原上的甘肃天水,在西北可算是一片宝地,那里雨水丰沛,气候宜人,亦即像是天公有一种偏爱,以至自古就有"天河注水"之说,故名天水。由于这样的地理、气候、资源,那里的人健康白皙,女性则美眉众多。所以民谚云:"张掖的大米兰州的瓜,天水脚下的女娃娃",就是说,那里的女孩很漂亮。当然,天水还是丝绸之路上的重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一个人上一座山,刚上一小段,就发现另一座山比这一座美丽,于是他匆匆跑下来开始去登那座"美丽壮观"的山;刚登上一小段,又发现一座更美丽壮观的山,于是又匆匆跑下来去登新发现的山……如此下去,这个人跑来跑去,跑了很多年却仍在山脚下徘徊.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那个登山人如此登山永远也不会到达山顶的.那么,我们在人生前行的路上该如何去登自己的那座"山",去走属于自己的路呢?  相似文献   

6.
王柯 《今日民族》2014,(6):57-58
<正>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地处高黎贡山山脉东麓与怒山山脉之间的大峡谷中,居住着彝、傣、苗、傈僳等少数民族。这里不仅有"野花四时红"的美景,更有傈僳族"四声部"合唱、傣族大鼓舞、彝族"簸箕宴"等文化名片。"在芒宽民族文化广场,我一家子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你瞧,我父亲去奘房祈福了,我母亲去看图片展了,我媳妇去教堂做礼拜了,我儿子去健身房了,我是个党员,就来党员活动室看书了。我敢说,这么多功能的文化场地,别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人书读多了,难免有书呆子气,可有些人的"呆气",令人生爱。陈景润一次要到未婚妻家中去,前些天刚好有人给他带了一袋苹果来,他也就把这袋苹果带了去。尽管这些苹果又小又皱,因为当时准岳母正想吃苹果,想要的东西适时而至,对他也就大加称赞。陈景润并不知道如何给人送礼,而这次送苹果如同他解数学题一样,竟然一出手就是"正确答案",让他特别高兴。此后去丈母娘家,陈景润必定是带苹果一袋,既小且皱。那天,他又要去看丈母娘了,一连跑了好几个地方,就是没有那样的苹果,  相似文献   

8.
一本关于禅学的书上讲了这样一个故 事: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 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 留下来。这个人说:"留下来可以,但我在人 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 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宫殿主人答道: "好极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 吃什么,不会有人来打扰你;我这里有舒适 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 阻止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 做。"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甲居藏寨     
《小康》2015,(9)
<正>这些年,全国各地慕名到甲居藏寨旅游的人很多,甲居藏寨景美、人也美,是有名的美人之乡,去过之后,我一路上在思考:究竟是美景造就了美的人,还是美的人创造了美的景呢?我这个人,从小不信鬼神,故也不相信有什么福地洞天、神山仙境之类。不料,有一回,我就真的身临了一次"仙境"。丹巴,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朋友们从网上得知,丹巴羌族碉楼,乃国内一绝。于是,我和妻子便与几位朋友结伴前往。正如有人所说,容易去的地方风光平平;风光好的地方不容易去。从成都去丹巴的路很不好走。走了  相似文献   

10.
邓予立 《北京观察》2017,(12):60-63
<正>因为工作关系,邓予立有机会到许多地方。走的地方多了,慢慢就喜欢上了旅游。旅游的时候,希望通过文字和照片留下一点记忆。2012年前,邓予立从未想过去东三省看一看。香港人对东北的印象,是"又远、又冷、人又彪悍"。一个偶然的机会,2012年初春,邓予立来到哈尔滨,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此后,他去过东北近30次,仅天池就去过5次。地大物博的东北,无论在自然或人文方面都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地理上,它涵盖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亲自",简单说,就是自己做的意思。多年来,我们党有个优良传统,哪里有困难有问题,领导就往哪里去;越是困难的地方,领导越是亲自去解决问题。可是近几年来,有些人在"亲自"问题上很是理论联系"实惠",使"亲自"走了样。遇上有甜头、有好处,能突出自己的"光辉"形象,能为自己树碑立传的事,就亲自去做;反之,如果遇到有麻烦、有困难、有问题,要吃苦,没油水的事,就懒得去,甚至千方百计躲开。言及此,笔者想起了手头的两则例子:其一,某地一行署秘书为领导写讲话稿,领导看过后,不高兴地把讲话稿退了回去。秘书不得其解,遂拿着讲稿向同事请教,同事看后笑着说:"你的文虽好,但缺少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假如在文中添上‘在××的亲自主持和带领下……’,看是如何?"那秘书如法炮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6)
<正>下一季的潮流趋势是什么?去看看哈洛德橱窗就知道了。作为一家世界顶级的百货公司,哈洛德已成为各国游客去伦敦的必逛景点、扫货圣地"走路基本靠跑,买东西基本靠抢。"近日,为迎接一年一度中折扣最大的购物日"节礼日"(Boxing Day),数百人在英国高端百货哈洛德(Harrods)门前排起长龙等待"破"门抢购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有人说传统卖场的不景气缘自电商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5)
<正>静静地坐在家中,十几天的经历一幕幕萦绕在心头。"我们用纸巾将海水吸干,这样台湾的小朋友就能过来玩了。"儿时所见的一则广告,此时此刻却带给我更深更强烈的感触。随着海峡两岸"大三通"在2008年的基本实现,大陆、台湾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频繁和紧密。越来越多生活在大陆的人去了台湾,越来越多生活在台湾的人来到大陆,真真正正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民意收集面临的情境、偏好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看,可以将民意注水分为"难免注水""积极注水"和"消极注水"三种形式,并依此厘清民意注水的形成机理。民意注水背后隐含着民众表达参与不足、政府捕捉民意能力欠缺、权责失范和惟上不惟实等问题,其有效治理机制的建设应遵循畅通民众参与表达、规范政府权责边界、激励政府有效回应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日常着装中,除了衣服还少不了佩饰,而佩饰中有很多是直接接触肌肤的,如耳环、手镯、项链,弄好了绝对有利于养生,弄不好就会损害健康。中国人佩饰有许多讲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佩玉。儒家学说中有"君子以玉比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为什么这么喜欢玉呢?因为中国人认为"玉温润而泽,仁也;缜栗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政协公报》2011,(5):29-29
<正>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为"桃李"。如果老师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则被称为"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春秋时,魏国大臣子贡得势时,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在北方,子贡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致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了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乘荫,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  相似文献   

17.
<正>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去年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上强调":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势在必行,非抓不可,必须抓好。"其中,关键是要研究解决好"哪些人要搬""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房子怎么建""如何稳得住"等问题。自去年省委、省政府就这项工作作出部署后,在省、市、县各级共同努力下,苏北农民住房改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受到农村群众普遍欢迎,但各个地方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实施进度还有较大差异。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不能孤立地就农村改农村、简单地就农房改农房,而要放在城镇化进程的大局下谋划,首先要搞清楚"哪些人要搬"的问  相似文献   

18.
詹高越 《台声》2010,(8):46-48
<正> 3月7日至14日,我们兄妹三家8个人终于实现了父母亲的遗愿,返乡寻根、祭祖、探亲。小时候在北京.有老乡来家里串门或父母领我们去老乡家做客,母亲总是用闽南话教我们说,"哇不是台湾郎,哇是北京郎"。父亲是台湾彰化永靖人,母亲是彰化鹿港人。从小我们就知道自己是"台湾郎"、老家在台湾。后来,那个年代说自己是台湾人似乎总有无形的压力,平时对外人就尽量不提,但是父母亲有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4,(4):3-3
<正>若干年前,初顶记者"王冠",很年轻,上得两会,心揣激动加虚荣。现今,上得两会,"王冠"已老,心揣的只有责任和感动。记者名号没变,变的是时间年轮一圈一圈在"冠"上烙下印记。原来,时间都去了那儿。变的还有,镜中的人和笔下的事。那本是个遥远而美丽的故事,还未来得及去想,不知怎的,有一天我竟成了写这故事讲这故事的人。从2007年底掰指,8个年头,故事就随着时间开始一箩筐一箩筐地装进心房。  相似文献   

20.
李童童  刘志宏 《前进》2014,(10):48-49
<正>前段时间去朋友家,看到他桌上放着一本《周恩来传》,就随手翻看起来。这一看竟然放不下来,朋友见我喜欢,就借我拿回去慢慢品读。周恩来之于中国人可谓家喻户晓,在多数中国人心中,周恩来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朋友。他和蔼的笑容、亲民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更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周总理"、"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