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公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特征。司法公信必须建立在司法对公众的信用和公众对司法的信任二者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应从影响二者的因素入手,以求趋利避害。提升法官的职业素质和品德力量,将司法信用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让司法运行制度更加科学、规范、公开,民意沟通机制更加畅通,进一步培育法律信仰,这些都是实现司法公信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梅繁  刘沛贤 《法制与社会》2011,(10):118+127-118,127
司法公信的"公信",包含了公众的司法知识、对司法的情感和对司法的评价等组成要素,同时可分为感性的"公信"与理性的"公信"两种状态。本文指出提高"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在于加强与民众的交流和沟通,以期博得公众的正确认识、理性评价和合理期望。  相似文献   

3.
正王胜俊院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立意高远、文风凝练,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契合法院工作实际,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对不断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要求。围绕着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这几年,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福建法院坚持以"提升司法公信"为主线,以"案结事了人和"为审判工作目标,"公信立院"、"公信立庭"、"公信立人",不断提升司法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4.
人民法院司法公信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对我国司法公信现状的判断主要是通过满意度调查的方式获得的,但这种方式具有片面性。本文通过对案件质效、法官自我的评价、当事人的反映和社会公众的认知等多角度的考察,揭示出我国的司法公信呈现出"四个交织"的复杂图景:案件质效不断趋好与司法公信不断趋弱的现象交织,当事人维权意识增强与权利滥用现象交织,社会公众对司法的客观评价与主观臆断交织,司法公信不足与司法自信不强交织。  相似文献   

5.
正访谈临近结束,带着对德阳法院司法公信建设的直观感受,记者与赵勇院长就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体系化构建继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记者:赵院长,德阳中院近年来在司法公信建设方面下了比较大的功夫,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请问您把司法公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赵勇:我认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12,(11):4-4
司法公信出了问题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是内外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司法公信萎靡的现实,我们不宜简化为主因、次因之论。辩证地看,内因或基础也好,外因或条件也好,都是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的发生发展,既是自身运动的结果,也是既定外力施加影响的结果。就司法公信凸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而言,有司法者不公、不廉的一面,也有司法环境不佳、不利的一面,这两个方面各算各的账,不应混为一谈。讨论司法公信低落或缺失的成因,需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把内因或基础方面的事情归结为社会问题或司法环境不佳;二是把外因或条件方面的事情归结为司法自身问题或司法不公。  相似文献   

7.
徐建新  陈锋 《法律适用》2014,(3):101-104
司法公信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司法改革为司法公信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司法权威意识溃乏、司法制度不完善、法官整体素养不高和司法产品信誉不佳,是当前影响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借助司法改革,从强化司法权威、完善司法制度、提高法官素质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司法环境、司法制度、司法队伍和司法产品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信建设的体系化探索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自身实际,以司法公信建设为突破口,从提升司法亲和力、提高队伍素质、强化审判质效等三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体系化的措施,其工作不仅提高了司法公信力,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黎明 《中国律师》2013,(4):98-1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最高人民法院也强调要大力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那么,何谓司法公信力?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结合本人从事律师职业27年之切身体会,深感提高司法公信力势在必行,并有诸多思考,愿与诸位法律人共同交流探讨。一、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年初以来,“司法公信建设年”活动在八闽法院如火如荼地铺开。开展这一颇具前瞻性的重要活动是基于何种考虑?在活动期间,福建高院将破解影响和制约司法公信的哪些问题?在提升司法公信上又将有何作为?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日对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马新岚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司法公信的建设问题,是对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提出的更高层次、更加紧迫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古海林 《中国审判》2014,(10):78-79
司法公信是社会公众通过可以信赖的司法程序,对司法人员的裁判案例产生的普遍信服和尊重,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制度、司法机关、司法权运行过程及结果的信任程度,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认知和认同状况。它对一个国家的法治秩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树立司法权威的过程中,司法公信力至关重要。所以,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决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司法公信,应当着重树立四个形象,平衡四种关系,做好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确立了"德正法公,民本业精"院训,坚持"以文教化",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廉政文化四个层面探索创新,培育法官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2012年起,该院启用"司法公开服务短信平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短信助力司法公信"的特色文化建设之路,于2013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政法机关"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于人民法院而言,在新形势下,深化公信型法院建设是当务之急。正如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马新岚院长指出的,"深化司法公信建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大法官"大学习、大讨论"研讨班上,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做到"公信立院"。我们认为,坚持"公信立院"不仅是提高法院和法官社会形象,树立法院  相似文献   

16.
据新华网推出的诚信调查显示,公众认为"目前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诚信"中,"政务诚信"占到59.9%,"司法公信"21.3%的比例。〔1〕对社会诚信的期待,近八成民众剑指政府和司法机关。社会诚信生态若此,司法权威也必然遭受重创。司法公信缺失,原因是多方面。首先,主  相似文献   

17.
裁判文书上网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公开改革中步伐较大、较受公众瞩目的改革举措之一,对于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已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生效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本刊特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建平对文件进行解读,并请知名学者、资深律师与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共同探讨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利益平衡调解器,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的司法机关,提升司法公信力,让民众把司法作为定纷止争、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自觉选择,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必经途径。本文以和谐为视角,从司法公信力的概念谈起,分析了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及原因,并从理念、能力、制度、文化四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司法公信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主化的进程,台湾地区刑事司法改革的实质内涵,几乎就是以检察职权的改革为其核心.强势美国司法文化的侵袭、审判制度长期扭曲的觉醒、政治力量的推波助澜、司法效能不彰错误的祭品等因素直接影响了检察官的职权的修正和变迁.只有在扫除黑金,打击重大犯罪上永不止步,通过树立检察官的司法公信形象,贯彻追诉犯罪角色功能,做"法治国"的守护人等方面加强力度,方能展现刑事司法制度全新的面貌与姿态.  相似文献   

20.
3月21日,50位新闻工作者从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德友手中接过聘书,成为该院司法舆情监督员。这是长春中院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的一项切实举措。第一批受聘的50位司法舆情监督员来自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