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占林 《半月谈》2004,(8):85-87
今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大选中以压倒优势获得连任。普京的连任,加上支持他的“统一俄罗斯党”年前在议会选举中的大获全胜,以及一个与叶利饮政权没有瓜葛的全新内阁的组成,标志着俄罗斯正式进入“新普京时代”。普京在第二任期奉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外交的主旋律将是进一步谋求和捍卫国家利益,以实现普京提出的三大任务以及富国强民、重振大国雄风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3月26日,第三届俄罗斯总统选举如期举行,俄罗斯代总统普京以获得52.94%的选票顺利当选为新一届俄罗斯总统。至此,激烈争夺数月之久的俄罗斯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此次总统大选是在俄罗斯经历8年危机和动荡、广大民众期盼国家稳定和经济振兴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普京的颀利当选,反映了俄罗斯的民心所向。普京执政后究竟将奉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如何使俄罗斯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走上民族复兴之路,已成为俄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焦点。难题众多,百废待兴晋京竞选获胜,标志着“叶利钦时代”的终结和“普京时代”的开始。然而普京接手的是…  相似文献   

3.
速读     
《人民公安》2009,(15):9-9
“普京,普京让我们感到很酷。” ——近日.俄罗斯的网络上开始流传这样一首歌曲.一名留着胡须男人唱着:“普京,普京前往皮卡洛沃。普京,普京让我们感到很酷。普京,普京迅速做出合理裁定。普京,普京你是我们的总统。”外界推测普京今后将重返克里姆林宫.重新担任总统。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新思想”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提出来的。他在就任近两年的时间里,通过自己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具体行动,使这一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明确地提出俄罗斯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振雄风的宏大的文化战略,并逐渐占领了当前俄罗斯社会意识形态的“真空”。一、“俄罗斯新思想”的提出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深刻总结了叶利钦近8年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其构成主要包括“爱42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4个要点。这4点相辅相成,其中爱国是最基本的,只有爱国才能努力强国,…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 31日,莫斯科时间中午12时,俄罗斯的普通百姓正忙于采购年货、准备迎接新千年的来临之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利用发表新年电视讲话之机突然宣布提前辞职,并根据宪法,决定由政府总理普京出任代总统。之后。叶利钦迅即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总统权力移交令,并把象征俄罗斯最高权力、控制俄庞大核武库的核密码箱交给普京。普京随即接管俄罗斯的“帅杖”,开始代行总统职权。提前换“帅”的俄罗斯形势究竟会如何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提前“易帅”使扑朔迷离的 总统大选形势渐趋明朗 …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丘罗夫3月5日公布俄第六届总统选举的初步计票结果。对全国99.5%选票的统计结果显示,统一俄罗斯党候选人、现任总理普京以压倒性优势在第一轮选举中就赢得了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在全部1.1亿选票中,有接近64%的选票选择了普京,同时也选择了延续普京的“强国道路”。  相似文献   

7.
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标志着俄罗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他出任总统以来,在内政外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思想上活、战略上准、战术上稳构成了普京决策思维和政策取向的新特点。(一)创造性地加强政权建设是普京政治上成功的奠基石叶利钦执政后期,即1995年以后至1999年以前,第一大反对党俄共在第二届国家杜马中掌握了主导地位,致使总统的很多决定不能在杜马通过,俄罗斯政局出现大起大落。政局不稳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人心思定已成为俄社会情绪的主流”。普京上任后,顺应民意,奉行“强国富民”路线,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经济一度在负增长中徘徊,目前经济总体实力已升至世界第13位。但即使按年增长5%计算,俄还需12年才能达到其1989年时的经济水平。人们担心,曾经历金融危机恶梦的俄罗斯经济,如今的全面增长好景能长吗?俄总统普京上任伊始,就展开了频繁、活跃的“旋风”式外交。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普京在内政外交上的举措,其更重要的目的是想大力吸引外资,加强本国经济建设,以进一步维护俄民族利益、重振大国地位。普京的想法真的能改变俄罗斯“政治巨人、经济矮子”的窘境吗?俄国内的情况似乎相当让人乐观。今年以来,俄罗斯政府不断发布…  相似文献   

9.
6月6日八国峰会召开之前,围绕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美俄两国唇枪舌剑,口水仗已打得不可开交。布什批评俄罗斯人“小题大做”,普京指责美国的举动是“帝国主义行径”。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之初,在纷繁的多极世界中,俄罗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秋,举世震惊的“霍氏风波”,给我们分析俄罗斯未来的政治经济走势,提供了一个参照系。真正的普京时代的开始随着俄罗斯首富、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治国模式的转折,这个转折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的一场大转变。政治上的转变表现为叶利钦时代“家族”势力的失势和被称为原克格勃的“强力集团”占上风,普京现在可以在对自己完全效忠的专家治国的“自由民主派”和“强力派”之间建立新的平衡。这标志着后叶利钦时代的结束,真正普京时代的开始:放弃了叶利钦…  相似文献   

11.
普京当选总统,标志着俄罗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普京时代在经济方面最重大的变化是提出了一条新的改革和发展道路,并已制定和实施有关的政策措施,这预示俄罗斯将进入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普京的执政新理念就是走经济改革的“第三条道路”。普京对转轨以来的俄罗斯经济形势持客观评价态度。他在纲领性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对生产总量、效率、结构和生活水平做了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8日在德国海利根达姆首次公开承认,他不排除自己离任后在2012年重新竞选总统的可能性。普京的豪言壮语再次如同2000年初次当选总统时的承诺一样震惊世界。当时他保证:“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这般豪情壮志和300年前彼得大帝的“若天假我以年,圣彼得堡将变成另一个阿姆斯特丹”如出一辙。上台后,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一直是普京总统孜孜以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时事报告》2006,(5):6-6
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与胡锦涛主席共同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纲要》规定,双方将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今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将有250多场活动,涉及两国合作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上任后不久.便去俄罗斯偏僻的西北和远东地区进行考察和调研,那是前任领导们(含前苏联)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时差大,人民愣,问题多。普京调研时喜欢摆脱成群的记者和随从。到群众场合去。他总想方设法避开当地领导安插的“工农代表”。专挑未经“训练”过的普通人.跟他们聊家常。一次路过远东一个小村,有个汉子正穿着裤衩在劈木柴。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小康》2014,(2):8-11
俄罗斯之梦 俄罗斯当地时间2014年2月7日,2014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拉开帷幕。俄罗斯(前苏联)时隔34年再次办奥运.西方和俄国内都有不少人,将之看做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一次“高调复出”。在一些西方媒体眼中,普京甚至比当年的勃列日涅夫更渴望奥运会成功,  相似文献   

16.
熙怡 《今日广西》2013,(5):60-61
今年3月23日晚上,俄罗斯著名流亡寡头别列佐夫斯基突然去世,别列佐夫斯基被认为开启了俄罗斯寡头政治时。代。他的人生大起大落,从普通数学家出身,到权倾一时成为“克里姆林官教父”,再到流亡英国成为“普京的头号敌人”,最后客死他乡。  相似文献   

17.
7月15日,八国峰会在俄罗斯召开。借此机会,俄美加强了一系列合作,如发起共反“核恐怖主义”倡议。然而,双方根本分岐并未消失——在“民主”问题上,普京和布什这两位大管家仍在论剑斗法。峰会开幕前一天,普京和布什专门私下“约会”,中心议题就是“民主问题”。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布什委婉地向普京“递招”:“我渴望促进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制度变革,像伊拉克那样,那里有新闻自由和信仰自由,我们国家许多人希望俄罗斯能做同样的事情。”言下之意,俄民主连伊拉克都不如。普京针锋相对地表示:“我要坦诚地告诉你,我们绝不需要伊拉克式的民主。”…  相似文献   

18.
普京的“俄式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2月10日,由俄罗斯政府斥资设立的“今日俄罗斯”英语电视台正式开播。新开播的电视节目被称为“俄罗斯版CNN”,向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全天24小时播出时政新闻、经济报道、纪录片等节目,反映俄罗斯在世界主要政治事务中的立场,告诉人们俄罗斯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办“今日俄罗斯”的深层目的被认为是宣传“俄式民主”,以对抗“美式民主”。普京所倡导的“俄式民主”是以民主为框架、集权为内核的“可控民主”,这种民主形式在俄罗斯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受到俄民众的普遍欢迎。但普京搞“俄式民主”被美国等西方国家视为“民主…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俄罗斯新一届总统选举尘埃落定,梅德韦杰夫不负众望,如愿入主克里姆林宫,成为普京的“接班人”。与8年前的普京相比,现年42岁的梅德韦杰夫则更加年轻。然而,与普京相同的是,梅德韦杰夫同样具有相当高的民众支持率,因为根据此前俄罗斯有关机构的调查,梅德韦杰夫在当选前一个月支持率高达近80%。如此高的支持率,就连普京当年也难以企及,  相似文献   

20.
“普京”给我们开车我们此次欧洲之行,乘坐的是一辆德国产的NEOPLAN大巴,全程使用。给我们开车的是一位出生在意大利的比利时人,名字叫伯纳德,年龄40出头。我们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就给他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叫“普京”,因为无论是相貌还是体形,都酷似俄罗斯总统普京。当我们用简练的英语告知这一重大发现时,他爽朗地笑了,摸了摸脸颊说:“我比他稍瘦点儿,可他的头发比我多。”同“普京”混熟了,我们略微知晓了他的身世:在他六岁时,举家从意大利迁居比利时,加入比利时籍;精通法语和英语,在法国巴黎读完大学后在布鲁塞尔一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