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淑英 《理论月刊》2006,(8):182-18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浩瀚工程,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中心任务,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韦瑞灵 《当代广西》2006,(14):27-27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来抓,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也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凌云  相似文献   

3.
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王程熙我国农业连续三年丰收。农产品供求关系由紧转松,为经济软着陆做出了巨大贡献。鉴于目前出口难度加大和国内消费疲软的经济形势,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普遍看好农村市场的开拓,以期进一步扩大内需,进而拉动城乡经济的稳定增长。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农民的财产权利和收益分配得到了妥善解决。历史地看,我国农村的这场改革只是初步的,它只解决了农业内部的部分权益关系。就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总体改革而言,它要解决的是整个社会不同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和磨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劳动分工将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和最大的制约因素也是农业。农业发展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九五”计划的完成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因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而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是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会推动其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经历了一个阶段性特征明显的增长过程。农村居民入均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在1985年以前取得的。1985-1992年,农村居民所得纯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扣除…  相似文献   

6.
<正>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当今衡量地方经济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乡镇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与先进省市的差距很大。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快发展?这是我省扩大改革开放,促进经济上新台阶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央最近指示精神,深刻分析我省乡镇企业的现状,笔者以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思想解放不够,因而政策放得不开,发展思路不宽,搞活的办法不多,发展乡镇企业软环境不好。所以,加快发展我省乡镇企业,关键是进一  相似文献   

7.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光瑞认为,解决民生问题关键是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减少他们对未来支出的预期,缩小贫富差距,使居民收入形态逐步由"哑铃型"转变为"橄榄型"。这对增加全社会消费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江西政报》2006,(6):1-1
“十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由2000年的2135元增加到3266元。年均增长8.9%。比“十五”计划目标2930元超过336元。可以说,我省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农村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9.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农民增收难是当前农业、农村、农民中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从理论上看,主要是农业的生产目标函数和需求目标函数发生了偏离;从现实来看,主要是农民增收的渠道受阻,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趋弱。要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就要做到增收与减负双管齐下,着重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改革。  相似文献   

10.
发展慈善事业,善款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开拓善款来源,捐助意愿起着决定作用;维护捐款意愿持续发展不受伤害,使捐助者对善款的使用放心,提高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是最重要的。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应该从加强立法、惩治腐败、加强监督、行业自律、规范行为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战略论断同样也是深化教育\推动教育协调持续发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实现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体制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于改革都有长足进步,教育增长步伐日益加快、全体公民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渐进,教育正在以坚实的基础支撑起…  相似文献   

12.
关小平 《前进》2009,(3):30-32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壶关县是一个山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全县农民人均仅1亩耕地,且多为山地、沟地、贫瘠地,抗旱抗灾能力较差;工业后劲不足,服务业发展不快,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农民增收的有效拉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除追求将成本降至最低的同时,追求企业综合价值的提高应为决策层予以重视。这是因为,降低成本的空间毕竟有限,而企业综合价值的提升则是不可限量的。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笔者认为,首要的是以诚信树商德。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信誉工程的建设和完善。对一个企业而言,信誉是“品牌”、“资产”、“保险”、“商德”和“形象”的统一体。下面,就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革命老区要发展,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郑本亮“八五”期间,四川省南川市南平镇的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全镇已拥有村办企业23个,社办企业16个。1995年,村社集体经济实体产值达8850万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1/6,比1990年增长338...  相似文献   

16.
穆希 《创造》2015,(7):20-22
<正>无论是扩大就业、提高收入还是调整结构,都需要适度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又到了各省市区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的时候。面对即将公布的"期中考试成绩",7月13至15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近300名党政、国企、园区一把手在保山市分析研判上半年经济形势,"吹响冲锋号",全力冲刺下半年,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会人员参观了保山市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情况,16个地州和滇中产业新区,云南省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等11个部门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就是这个关键抉择中的关键招数,是解放思想的关键一招,是解放社会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科技投入,注重宣传,提高地方知名度等,但选好发展项目也是脱贫致富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性问题。一个地方的发展项目,并非是凭人们的主观臆断所能决定的,而是要由那里的客观需要来决定。寒冷的高山上种不出鲜花,炎热的河谷长不好荞子。违背客观实际而确定的发展项目,好比是一个瘸子选择了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尽管耗尽精力,也永远不可能取得与正常人一样的成绩。相反,充分依据客观实际和形势需求确定的发展项目,就会给贫困农民带来生机和活力,使更多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那…  相似文献   

19.
马明高 《前进》2003,(2):40-40,46
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联系实际,与南方沿更加强烈地认识到发展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不宽松,已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我认为造这种现象的关键是知行不一。我们的一些政机关干部嘴上讲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实际上却是因循守旧、孤芳自赏;嘴上讲要勤政为民,与时俱进,实际却是小富即,贪图享受;嘴上讲是要转变作风,提高效,实际上却是过分强调部门利益,推诿扯,热衷于应付上级,敷衍群众,沉湎于文册海,应酬接待。这种状况与努力营造创新发环境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知与行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实观,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鲜明…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是具有国家建设部一级资质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公司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狠抓工程质量,在全省首家率先获得国家优质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创造了云南建筑企业历史的辉煌。近年来,随着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特别是在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公司党委着眼于强化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学习和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和上级党委的要求,紧紧结合企业改革的实际,以生产、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