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队"到"社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项继权 《理论学刊》2007,(11):85-89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社队制、村组制到社区制三次重大改革。目前,国家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从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组织和管理体制;农村服务从农民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发展服务为主转变;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从"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农村社区从生产和行政共同体向社会生活共同体转变。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是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村社会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基础。现存的农民与集体、农民与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在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土地产权得以扩大和强化。随着土地流转和社会流动的加速,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传统村庄的地域边界、人口边界、组织边界和阶层边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的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建构与土地流动相适应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各地农村社区建设表明,通过合理划定社区规模、组织重构、社工队伍建设、服务下乡等方式,有助于加强现代民主国家的建构和对乡村的有效整合,推动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变。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从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向现代社会治理体制转型中,存在社会治理主体行政化、治理工具单一化、治理力量碎片化等突出问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组织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等五个方面的系统改革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王东海 《实践》2009,(4):31-32
中国社会转型在农村表现为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换.现代核心家庭是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主要趋势,它能够充分利用就业机会,顺应人员流动和职业流动的需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改变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资源消耗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包含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变革。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发展目标上,由确保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转变;在发展思路上,从"就农业抓农业"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在农业生产上,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从相对单一的农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路径上,从依靠投入、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在整体布局上,从调整经济结构向调整社会结构转变。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非常的举措,全方位推进。只有坚定不移地转方式,才能开创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转变农村经济方式,须通过以下途径:消除误区,更新观念;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产业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改善生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必须着力实现三大战略转变:从高消耗、高污染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求实创新的态度,全面推进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进而实现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转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社会基本保障,不仅是现实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以及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更是发展农业,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彭琳 《世纪桥》2010,(19):7-8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提高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要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结构,使公共财政以较大幅度向"三农"倾斜;要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大致均衡的公共产品;要推进城市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要统筹城乡工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要加强组织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前线》2009,(10):48-50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特别是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郊区农村经济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农业经济完成了由传统农业正在向产业化和都市型农业的方向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三、二、一排序的三次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近几年,郊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全市扎实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跳出"就三农论三农,就三农抓三农"、"以农言农"的传统思路,  相似文献   

11.
谢祁 《世纪桥》2007,(9):112-114
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带来农村发展欣欣向荣气象。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要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必须重视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农村职业教育投资长效机制,建立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竞争有序、规则明确、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适度普惠"社会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正从"补缺型"转向"普惠型"。社会救助权利化趋势要求转变传统理念;社会救助全面化趋势要求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展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专业化趋势要求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要以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为导向,积极培育有利于普惠型社会救助发展的理念;要以受益的普遍性为导向,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覆盖面;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消费水平低,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民消费结构层次低,城乡消费结构差距偏大.这是由于:农民缺乏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消费需求陷入"资金瓶颈";财政缺位使农村"输血"机制不足,有效需求呈现"信心困境";农村金融缺位使"造血"机制受到约束,有效需求缺乏即期资金保障;农村消费环境不佳,传统消费观念抑制农民消费.应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就业;运用价格杠杆,为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从县域社会治理到市域社会治理,是互联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时空背景下,社会治理顺应时代变迁的一次深刻变革。随着社会治理场域的转换,社会治理重心将朝着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城乡一体化治理、民生建设和保障、线上空间治理、协调利益冲突和城乡社区治理转变。社会治理重心的变化必然引致治理政策的调整,社会治理政策将从重城轻乡向城乡统筹转变,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从事后处理向源头治理转变,从条块分割向协同治理转变,从维护稳定向创造稳定转变,从传统管制向智慧治理转变。这一系列的治理政策调整,将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内蒙古城乡差距扩大之势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层面上,还体现在社会发展层面上。为此,要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强建设新农村的实力;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推力;发挥市带县的作用,增强建设新农村的拉力。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农民工的形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农民大规模地进城务工,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转型期探讨农民工形成的原因,正确认识其地位、作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加快城市化、工业化乃至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洪斌 《世纪桥》2010,(9):57-58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社队制、村组制到社区制三次重大改革。农村社区化是从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组织和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一场缩小农村与城市差距的革命。山东诸城的农村社区化模式使管理城市社区的办法在农村扎根,结合实际,创造出符合农村现实的模式,有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正整体加速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除了健全的法律和国家政策体系,农村社会的传统也决定了乡村干部、乡村精英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中国以往的任何乡村建设运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为它是对传统农村治理范式进行的综合性、根本性的改造,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方向的根本转换。通过新农村建设,逐步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以实现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均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因此,运用社会整合思想来重新构建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就成为必然。当然,这一思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与重要理念所在。  相似文献   

20.
王行水 《学习导报》2011,(22):23-24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怀化是后发展地区,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比重较高,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比较繁重,必须用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理念谋划和推进农业,着重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制度创新、智力保障等方面进行突破,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