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行社香港1月1日电]据今天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香港民众对今年的前景最为乐观,而台湾民众在该地区民众中对今年的前景最感悲观。 据市场调研集团(TNS)和盖洛普民意调查所对全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联合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对今年持乐观态度的民众比例属香港最高,有71%的香港民众认为2008年会比2007年更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把社会民众的要求及其意志,上升并反映为相应的法律制度,应当是社会民众对法律形成的推动力的最实质体现,而社会民众通过多种方式直接参与立法活动,应当是其对法律形成的推动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数字     
《台声》2014,(7):15-15
<正>82.3%6月9日,根据岛内民调显示新北市、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4个都市中,平均82.3%的受访民众认为和自己收入相比,目前的房价不合理。其中双北市高达85%、台中市达80%、高雄市则有78%的受访民众认为目前房价不合理。受访民众中70.1%的民众认为台当局没有落实居住正义的住房政策,交叉分析显示其中以30岁至39岁受访民众感受最强烈,高达91%认为目前房价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做到客观、科学。这一评价体系的最关键之处,笔者以为,在于给民众带来了多少实惠,民众的得失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权利是法律树上挂结的果,是一国民众的最宝贵财富。民众对法律权利的渴望,犹如果农对果实的期待。在国泰民安的现代法治社会里,法律树上的权利果实常常是琳琅满目和四季飘香。在权利果实的庇护下,民众才会充满安定感和洋溢着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郑博光 《台声》2007,(6):108-108
其一,台湾民众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竞选者都会作出为民众谋福祉的许诺,这是争取选票必须使用的手段。包括绿营人士,也都要讲不少关乎民众生计的许诺,而不能仅仅取悦于“深绿”。至于日后一旦当选,能否兑现当初的许诺,那是难以预料的,民众也无可奈何。当然,大家都希望,无论哪一家的良好许诺都能兑现,让民众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众的传统法制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列春  莫胜男 《理论月刊》2002,(12):102-104
中国法治化的最基础的问题是中国民众是否意识到需要法治,如何认识法律,在法律面前作何种反应。本文分析了中国民众客观存在的传统法制心理,无疑会对当前的社会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发展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之所在。二十多年来,在市场力量推动下,经过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两岸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成为联结两岸民众新的重要纽带与载体,而且增进了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成为两岸关系中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话说群众     
中国人自古就信官,唯官是从。但殊不知,决定历史走向、朝代更替的关键因素是人心向背。这已为无数中外历史所证明,难道我们还要为历史增添新的佐证吗?真理最朴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代统治者都挂在嘴边,但他们真心地不相信。总以为民众愚不可及、不可理喻。任何一个执政者最危险的就是视民众如草芥,自以为权力大于天。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4,(4):47-47
<正>最近民进党在"中国事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中公布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7项数据中有6项输给国民党,其中超过40%的民众最不能接受民进党的"逢中必反",超过20%的民众不能接受民进党的"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这份民进党发布的民调结果,正反映出目前岛内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政治观感。民调数据的确印证了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政治罩门就是两岸问题,岛内多数民众纵使不满意台当局当前的整体表现,但也无法相信民进党的两岸事务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武汉抗战时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两党关系最融洽的时期,双方在军事、政治、社会等领域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在民众动员问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合作的根基源于两党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逐渐弥合了分歧,国民党相应地调整了民众动员政策。武汉会战前夕,国共双方协同进行民众动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及其第三厅得以组设。会战期间,双方共同推动民众动员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国共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共双方的努力,使得武汉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取得很大成效,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民众动员为我们观察战时国共关系特别是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逆来顺受惯了,这是中国最底层民众权利意识的一次大觉醒。”  相似文献   

13.
贾谊认为,执政者成功的政绩应当表现为使民众富乐。遵循这种治国主张,文景之治成就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盛世。  相似文献   

14.
孙宇 《两岸关系》2004,(2):69-70
对于台湾的名胜古迹,大陆民众最向往的就是阿里山、日月潭、澎湖湾和绿岛。虽然多半是从课本和流行歌曲中得来的,但其中包含着的眷恋情感是“从来不需要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不知台湾民众能否理解这份深情?  相似文献   

15.
近日,人民日报发起“最反感的官话”征集活动,并说明:征集活动的现实价值在于,通过对官话的大起底,把民众不喜欢的官话呈现出来;只有确定了什么是官话套话,才能更好地改文风。此举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响应.  相似文献   

16.
过年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盼和计划。然而,在怎么过年的问卷中,并非人人都交出理想的答案。年俗:你怎么看?以一年一度的迎新辞旧为例,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种习俗。德国民众喜欢扮演鬼神,意在吓退冬天;英国民众则深夜起身打井水送亲友,意在祈福;希腊民众带着石头做客,表示给客人送来了金子;朝鲜  相似文献   

17.
正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基层民众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制度平台,是基层民众有序、理性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是政情和民意之间最直接的桥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意识形态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是宣传失效的问题,即党和政府的一些思想、观念很难到达民众那里,即使到达那里也很难为民众所接受。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即是新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民众心理的改变,而我们的宣传方式仍然停留在过去,两者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宣传失效。新技术的发展中,网络的发展是最值得关注的。网络  相似文献   

19.
东日本大地震已过去一个多月,由于核危机的不确定性,让最美丽的樱花季节成为了日本最为苦痛的艰难时节。记得地震和海啸发生之初,日本民众处变不惊,秩序井然,大灾面前逃难的民众拥挤在街道人行路上鱼贯而行,自动让开汽车行道。灾变发生以后,行商坐贾也不趁机抬高物价,民众也不抢购食盐……日本国民的镇静和秩序曾经震撼和感动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最不满当前不平等的并非最弱势的群体中国民众是如何看待不平等的?通常看法过于简单,大部分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总体而言,中国受访者并不像很多分析人士和中国政府官员所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