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不公平问题",体现为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问题",体现为失业问题、无序流动问题;"差距问题",体现为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阶层发展差距等;"越轨犯罪问题",体现为严重的社会失范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公共义化没施十分短缺,教育基础依然薄弱,普及和巩同义务教育任重道远;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履维艰.社会事业是事关天下百姓的民生大事,是解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新疆工作总指针的出台,为新时期的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研究新疆的社会稳定问题,分析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破解新疆维稳的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社会治理与新疆稳定问题入手,结合当前新疆维持社会稳定所面临的问题,建议如下:积极优化社会结构;继续实施民生建设,保护并改善下层民众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和扩展社会流动渠道;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组织发育。  相似文献   

3.
经过系统调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广西的社会治理创新在群众利益维护创新机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创新机制、公共安全创新机制、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机制、公共服务创新机制和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治理理念创新、治理主体创新、治理机制创新和治理手段创新四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而且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还很落后。这就需要:加强治理,克服传统的治理习惯和治理思想,破除传统的土司制度观念;走现代治理之道,研究和把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规律;走科学治理之道,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利益为本,走人本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和职能。然而,社会组织在参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包括委托代理风险、腐败风险、信任与认同风险、地方文化冲突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在内的多重治理风险。这些治理风险因素的消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旨趣。基于此,从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社会治理环境特殊性、法律和监管阙如多个角度分析了上述治理风险的现实诱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化解思路,包括提升社会组织治理能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监管体制以及构建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组织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6.
国家认同是困扰多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边疆治理应将强化国家认同建构作为重要使命。在边疆治理中,公共政策作为基本治理工具,建构着国家认同的利益、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团结基础。公共政策对国家认同建构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审视边疆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存在着政策模式中稳定与发展关系失衡、族际主义政策取向、政策执行力不足、政策冲突、政策创新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边疆地区民众的国家认同。新时代边疆治理应不断优化政策,促进国家认同的持续、稳固建构。  相似文献   

7.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是国内最早设置专栏研究民族政治问题的刊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设置的“民族政治与行政”栏目。2015年,为更好聚焦民族政治与边疆特色,栏目更改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先后聘请周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方盛举(云岭学者、博士生导师)担任栏目主持人。该栏目因独特鲜明的办刊特色,不仅引起了全国政治学和行政学界的广泛关注,更在边疆政治学研究领域擎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为积极探索边疆地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认真总结我国民族地区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有效探究促进民族地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和新办法,深化社会各界人士对边疆民族地区在我国治理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发展,《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将“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栏目列为刊物重点建设栏目,现面向全社会诚邀优秀稿件。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干预是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变量。公共安全风险易导致社会消极心理产生和蔓延,社会心理干预有利于唤醒积极情绪,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认同。通过探析当前社会心理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从构建完备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全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建设社会心理疏导渠道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4)
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首先应确立科学的推进策略并选择恰当的实施路径。从现代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的角度看,边疆治理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公共治理权力为轴心合理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实现边疆治理从"国家主义"到"国家社会互构"的转型。为此,应进一步引导、规范和发展社会力量,为边疆治理的现代转型打好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目标,民族政策是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在社会治理视阈下,民族政策要在坚持公平正义和激发社会活力原则下进行创新,其路径是调整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做好民族政策的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事实。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2.
近日出版的《探索与争鸣》撰文认为,治理社会群体性事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心理建设:第一,积极稳妥地制定和施行社会公共政策,努力提高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和可预期性。可以肯定的是,一定社会心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3.
宗教关怀在社会关怀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在自然与社会的强大力量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关怀人自身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宗教的关怀主要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人生关怀。包括对人在强大的自然力和社会的盲目力量面前的命运的思考,对人的精神依托感的关怀、对本原性和终极性问题的思考的关怀等。通常意义上的宗教关怀包括满足人的依托感和对世俗痛苦的心理慰籍作用以及如何认识、对待、减缓现实的苦难等方面的关怀。深层意义上的宗教关怀主要通过对人生基本问题和终极问题的思考和解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危机事件的空发性、不确定性、次生性和扩散性等特征决定了危机治理的复杂性,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危机治理强调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同时也在逐步加强对危机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估与分析,但对危机事件社会心理影响,尤其是非常直接受害者的心理影响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相关研究文献的融整合性分析,在风...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处西部边远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自治地方,考虑到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解决扶贫问题,大力发展边疆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不仅是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更承担着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以新疆南疆三地州的喀什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事业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三、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发展 在利益分化、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情况下,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也迅速地兴盛起来,并出现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偏远民族地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效应与治理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偏远民族地区农村再一次处在诸多利益分化调整时期,各种利益要素在分化与结构整合之间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社会矛盾和非稳定因素得以产生,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既有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影响偏远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的负面作用,同时也有宜泄群众不满情绪、缓解偏远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整合的警示作用.因此,在研究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时.要坚持以构建民族地区城乡"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强偏远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内容,提高偏远民族地区农民和基层党政干部的法律素质为重要措施,畅通偏远民族地区农村民意诉求渠道为重要途径,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为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洛忠  李唯真 《团结》2013,(4):37-41
自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在农民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农民心理精神方面的匮乏也逐渐显现出来。据媒体报道,中国平均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其中80%来自农村。多项农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平均水平。农民心理贫困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腐败行为的背后是腐败心理的逐渐形成.官员腐败心理形成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政治认知的变化,即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开始扭曲;而客观环境,则应注意社会民众对于腐败的麻木、冷漠甚至羡慕对腐败心理形成的外围支持作用.腐败心理如任其蔓延,极有可能形成腐败文化.铲除腐败心理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3)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阐述了治理理论在三个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征。以社会治理为例,指出其在创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三大现实误区:理念误区、主体误区和制度误区,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