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作指导温俊彬在汹涌澎湃的商品大潮面前,一部分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冷落,被认为是“过时了”,没有什么“价值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了问题,即在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是培养职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和艰苦朴素优良作风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职工的思想上淡漠了,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在一些职工那里不见了。一些职工认为:艰苦奋斗是创业时代所提倡的,现在时代变了,条件也应该变。还有一些人认为,艰苦奋斗是上面得病、下面吃药。由于这些模糊认识存在,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得不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也使一些职工产生了贪图享受、不愿做艰苦工作,不…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薛琳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邓小平同志一贯认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告诫全党,要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4.
艰苦奋斗精神与党的先进性息息相关,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和党的各级干部必须自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忠诚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什么时候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发展壮大;反之,党的事业就会受损,甚至遭受严重挫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艰苦奋斗精神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我们党就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好地…  相似文献   

5.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77年奋斗历程中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的讲话,是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一次全面、深刻的论述。讲话立足现实,针对当前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和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中存在着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奢侈浪费现象,站在党的事业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向全党全社会敲响警钟:艰苦奋斗兴邦,奢侈浪费误国。在新形势下,努力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对党对国家事关重大,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我们贫困地区而言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艰苦奋斗是我们党长期形…  相似文献   

6.
王明华 《世纪桥》2003,(1):42-43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学生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认为“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讲艰苦奋斗,那是战争年代的事,艰苦奋斗既不符合社会环境的需要,也不符合个人形象的需  相似文献   

7.
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和强大动力,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而奢靡挥霍、铺张浪费则是与艰苦奋斗精神相悖的,是我们历来所坚决反对的。一个时期以来,在党内一些同志和社会上部分人员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逐渐淡忘、丢掉了,奢靡之风悄悄蔓延滋长,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当前我们党反腐倡廉建  相似文献   

8.
实践“三个代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上把“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这里,必须在俭与奢的问题上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澄清在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一是要澄清“过时论”。有些人错误地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成是“古板迂腐”,把讲排场、比阔气当作时髦、潇洒。事实上,艰苦奋斗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进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同样需要我们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更何况我们现在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要澄清“影响发展论”…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认真学习胡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特别重要。”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呢?其一,艰苦奋斗辆神是我们申华民住的传统美福,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精神,就其本质意义上讲,是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克勤克俭、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风貌,是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无数事实证明,民族振兴大业,不仅取决于指导路线、方针的正确,而且取决于这个民族是不是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并依靠这种力量的支持,才战胜…  相似文献   

11.
论艰苦奋斗与现代化建设王树林,赖仁光,戴木才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焦裕禄精神,都蕴含着艰苦奋斗的丰富内容。过去,我们依靠它,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牢记“两个务必”,继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13.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党以艰苦奋斗而兴,军以艰苦奋斗而强,国以艰苦奋斗而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繁重的任务和复杂的内外环境,面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懈怠现象,更要高擎艰苦奋斗这面代表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秦安县县长刘天明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重要讲话,着重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发场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反对奢侈浪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认识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艰...  相似文献   

15.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我国农村人口多,内陆面积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情决定了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离不开艰苦奋斗,建国后搞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艰苦奋斗,现在搞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之一,当然也是农村奔小康必须发扬的精神。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前提倡艰苦奋斗精神,要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同改革开放相结合。我省一些小康示范乡、示范村的实践已经表明,奔小康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加艰苦奋斗的过程。 奔小康过程中的艰苦奋斗教育,不能仅喊在口头,写成标语,开在会上,应当十分注  相似文献   

16.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是靠艰苦奋斗创建起来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和成就伟业的。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艰苦奋斗的本色仍然不能丢。  相似文献   

17.
“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是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中的重要内容。我认为要理解它的深刻含义,首先要弄清为什么在新形势下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这是因为: 其一,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这其中就包含着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在几千年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创造人类文明的奋斗过程中,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升华。成了激励中华民族刻意进取、执着追求的强大推动力。正因如此,我们的祖先对“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奋斗精神历来十分崇尚。从个人修身养性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诲,到关于国家兴亡盛衰的“历览前贤国  相似文献   

18.
艰苦奋斗是一种生活状态或者说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品德和作风。它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简单说一是“艰苦”,二是“奋斗”。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在参观西柏坡时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相似文献   

19.
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丁端艰苦奋斗,是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产生的革命精神。正是凭着这一股精神,我们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我们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新形势下要不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呢?邓小平...  相似文献   

20.
对于“艰苦奋斗”问题,可以说,人们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说陌生,是因为近几年渐渐不大有人讲这个东西了,即使有人讲讲,也往往被认为是过时的滥调。这几年,一些人似乎通过观念更新,把它给更新掉了。似乎在实行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不需要艰苦奋斗了。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真的不需要倡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