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博览》2010,(4):46-47
中国历代的人君,加起来,大概一共有三百多位。有人做过统计,皇帝长寿者并不多。宋代的《容斋随笔》,这是毛主席生前最爱读的一部书籍;在这部书里,洪迈专门写了一篇《人君寿考》,来研究皇帝的寿命问题。  相似文献   

2.
读书中的“实践意识”毛泽东读书,自小便有一种“实践意识”。13~15岁时,毛泽东辍学在家务农。白天干一个整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帐。尽管这样,他还是贪婪地阅读他能够找到的除了经书以外的一切书籍。郑观应的《盛时危言》,就是这个时候读到的。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天下国家都  相似文献   

3.
佚名  孙晓静 《法制博览》2008,(17):37-37
博弈论是由美国人约翰·纳什创立的一种方法论,在诸多领域里被广泛应用,纳什也因此而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博弈之道,古已有之,南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就载有一个古人巧妙地利用了博弈心理,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声音     
《南风窗》2005,(7)
在中国,我的书竟会畅销“令我惊讶的是:在中国——这个大多数人甚至不吃奶酪的国家,《谁动了我的奶酪》竟然会成为畅销书。”斯宾塞·约翰逊7年前写的“奶酪”,至今仍是最畅销的管理类书籍。在推出新作《礼物》而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说,“有人给了我一份名单,上面列有这本书14个不同的中文版本,甚至在上海还成功上演了取材于此事的戏剧。”  相似文献   

5.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举世瞩目。同年8月18日,他老人家又健步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亮相于“史无前例”的政治舞台。然而,6月,6月却是一个空白点……后来公诸于众的毛泽东致江青的一封信中提到,他“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本文作者廖时禹曾在湖南省委接待处韶山滴水洞担负接待与安全工作,耳闻目睹了毛泽东在“西方山洞”的传奇经历。应本刊约请,为我们独家提供了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伟人俗相     
潘国本 《法制博览》2010,(16):60-60
跟朋友闲聊伟人和俗人,忆到了3个片段。 1、与郭沫若等人创办《创造社》那时的成仿吾,狂放,尖刻。他说鲁迅,“有闲,有闲,有闲”的小资产阶级,他评《呐喊》,只推崇“不周山”一文,其余都不在眼中。  相似文献   

7.
“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是普普通通、飞不高、也飞不远的一对.他们喜欢自由,却常常身陷牢笼;他们向往逍遥,但总有俗事缠身!现在,小鸟已变成老鸟,但他们依旧在绕湖同行.他们不过是两只小鸟,始终同行在未名湖畔.” 2005年,汤一介和乐黛云这对学者夫妇共同出版了一本随笔散文集《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上面的话是汤一介在书中的序言. 2014年9月9日,一只鸟儿去了,乐黛云说:“他很累了.”  相似文献   

8.
许多描写“文革”的书里都写道:1966年8月5日,毛泽东以奄咆打司令部》为题写了一张大字报。然而,据当年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证实,1966年8月上旬,在中南海院内的确贴出了毛泽东的大字报《咆打司令音酚。对此。《毛泽东最后十年——警卫队长的回忆》一书在“目录”的提示中写道:  相似文献   

9.
马祥林 《法制博览》2011,(15):39-41
“毛泽东是台湾最好的代言人”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摸美国的“战略底牌”。  相似文献   

10.
尽诉心中情     
《南风窗》1994,(10)
当你捧起这本“全面装修”刚刚竣工的《南风窗》,你一定不会忘了老朋友吧。 嗨,《上班一族》的朋友,你好吗? “装修”之后,《上班一族》风采依然,自成一体,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11.
办刊之师     
《南风窗》1985,(9)
要“杂而有味”读完了第二期《南风窗》,我以为最值得自豪的,是登载了《告“御状”的香港女骗子》,它长了我们的志气。一段时期以来,有些人仿佛认为月亮也是外国的才圆,“香港风”自然是香风,而缺点错误则只有自家才有,象《女骗子》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南风窗》杂志,显得杂而有味,人们爱看。在我周围办事的,把这本杂志传来传去。前几天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出版社于 2 0 0 2年 3月出版了郭庆仕先生的文集《求是笔录———社会主义问题探究集》。郭先生在“后记”说 ,他的这本《文集》是“读书笔记和作业的合订本”。这是先生的过谦之词。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从 1979年以来 ,在全国一些重要报刊上公开发表和在国外参加重大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国访问以及在国外政治、学术研究机构所作的演讲报告等 2 8篇文章。全书 3 0余万字 ,内容丰富 ,涉猎面广。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2 0多年来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幻 ,也反映了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身二任的郭先生探索真理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第二章末尾写道:"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50页)多年来,人们在某些书籍、文章和讲课中引用这段话,把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社会需要与伟大人物关系的名言。有的甚至以为爱尔维修这话本身就是唯物史观的。实际怎样,我觉得颇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他被《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学习报》社评为全国“杰出作者”,被重庆市教科院评为“优秀教研组长”,被职改办聘为“重庆市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近400篇,有6篇论文获国家级一、二等奖,与他人合编的六种教辅读物在市内外畅销……  相似文献   

15.
打开创刊号的这扇《南风窗》,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教人为之心窍开通,心情舒快。开放、大胆、言之有物几乎是这本薄薄的杂志每一篇文章的共同特点。例如:《广州人的“炒更”》一文,为某种意义上的“炒更”翻案(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炒更”是胡乱捞外快的同意义语),指出这是广州人“以增加工作量来应付自已日益增多的开支”的一种手段;《广州,处处讲钱》一文提出诸如“凡是认真讲钱的地方特权就变得不那么吃香”,“认钱不认权”等新而且尖的论点;《京西来了“长头发”》一文则揭示了“不能以头发长短来论英雄”(“长头发”在  相似文献   

16.
读书频道     
《工会博览》2006,(18):40-40
《我曾是希特勒的保镖》作者:[德]罗胡斯·米施整理:[法]尼古拉·布尔西耶译者:袁粮钢出版:作家出版社本书作者罗胡斯·米施曾是希特勒的贴身保镖,1940年到1945年间,从柏林的总理府到希特勒的私人住宅,从“鹰巢”、“狼穴”到纳粹总部,他在5年当中日夜守在希特勒身边,直到第三帝国的灭亡。他目睹了纳粹大小头目的许多活动,见证了许多历史时刻,也了解希特勒的不少秘密,其中包括这个大独裁者与情妇爱娃的私生活……  相似文献   

17.
阳敏  姚洋 《南风窗》2007,(15):52-56
1979年4月,《读书》创刊。其后28年,这本小小的杂志不时掀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无论是创刊号上的名文《读书无禁区》,还是10年来讨论诸种中国问题乃至重构世界图景。在它努力为社会发展拓清思想道路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思想与知识界种种纷争的活化石。2007年7月,负责《读书》长达10年之久的汪晖、黄平卸任。一月以来,种种不同渠道的声音和消息四处传播。当本不该是"新闻"的正常内部人事调整不期然成为知识界人人关注的"新闻事件"时,《读书》再一次显示出它在当代中国思想版图上的重要位置。而在本刊记者试图避免纠缠于单位人事纷争与知识界派系纠葛,努力通过多元视角,还原10年以来《读书》与中国思想界流变之关系时,却发现"《读书》事件"之为"新闻",它的价值可能正在钱理群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所有的知识分子,不管我们原来是什么派,现在都共同面临着体制的扩张和官僚化,这是对我们的自由空间的挑战,我们要共同来面对!"《读书》随着陈原、沈昌文、汪晖3位主编所处的时代变迁而变。无论今后《读书》往何处去,陈原先生"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的办刊宗旨,乃至"切中时弊"的刊文理念,都当是所有曾受益于《读书》的读者最真实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竹书纪年》是一部很老很老的古书,我连上面的字都不认识。听人说,上面有“(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记载。天居然“亮”了两次,为什么?因为太阳正在升起的时候发生了日全食。“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果显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  相似文献   

19.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官员暗访的故事。“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后来,此人升任太平府太守。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下不了决断,便采取他当县令时经常使用的“便服暗访”方式。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六不”规矩,成了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 西柏坡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对我国共产党人定下的规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