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奔波在采访第一线的新闻记者,展示的不仅是自我,更代表着一家媒体的形象。换而言之,出现在各种场合的新闻记者,恰似一块“流动广告牌”,走出门便是自家媒体的“代言人”。新闻记者给人的感观和理性印象如何,往往左右着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地位。为此,我们试着对新闻记者的形象塑造做一些探讨,供同仁参考。需要提及的是,这里所说的形象塑造主要围绕记者在采访时,应当注重或避免的方面。装束不必拘束,但应合时合地,适情适景有人认为,记者这一行业有别于政府部门,既然没有统一制服,也就谈不上职业装束。其实,这种看法存在误区。一来为撷取第一手资料,记者深入各行各业,七十二行行行都能寻见记者的身影,角色的不断  相似文献   

2.
做人与做官     
有人说,做人有“做人之本”,当官有“当官之道”,二者不是一回事。其实,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做人”与“做官”是统一的。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当然,好人不一定能当个好官,但好官必须首先是好人。 好人的标准不是严格统一的,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心地善良是好人,为人正派是好A,乐于助人是好人……。毛泽东同志有一段著名论述,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应该是共产党人做人的基本标准。 “官”是什么?“官”首先是人。党和人民给与他一定…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2014,(33):55
方式一二维码扫描用智能手机扫描照片下方二维码,核验新闻记者证信息,如显示被查询人的样证信息和照片,说明是真记者证;如不显示,说明不是真记者证。方式二短信查询移动手机用户发送“CXXM记者姓名#单位名称”到10660840查询,如收到被查询人的证件信息,说明是真记者证;如收到“您查询的记者信息未找到……”等字样,说明不是真记者证。方式三网站查询登录中国记者网(http://press.gapp.gov.cn)首页新闻记者证查询栏,  相似文献   

4.
夏昕  乔昱 《新湘评论》2009,(7):52-54
他们是中国大地上级别最低的“官”,“管”着几百到几千号人:然而他们又不是“官”。但实际上他们什么都要管,国家政策要在农村落实得好,离不开这群“不是公务员的公务人员”。而“大学生村官”在近年更是一个热门词。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5.
有位新闻记者在采访泥水匠出身的德国前国防部长舒尔兹时问“部长先生,做国防部长与做泥水匠有什么共通性?”显然,这是记者在调侃这位部长大人。但舒尔兹并不因此而生气,也没有丝毫难堪之情,反而大度幽默地说:“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不头晕。”一语双关,回答得的确妙绝。这句话虽然出自西方国家政坛人物之口,但对我们来说,也还是有值得借鉴之处的。 “站在高处不头晕”,浅显易懂而又含义深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又很难,尤其是那些站在政坛高处的人。 不是吗?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一些身处高位的人,由于没有很好地加…  相似文献   

6.
局长的书房 据那些“酿名斋”的“斋主”们说,“一个人的名字可以决定其命运”,也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什么。不过李文彬倒是名如其人,看上去那么文质彬彬的。只是这形象与他的职务有些差距——沈阳铁路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走进李文彬的办公室,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不像是一个公安局长的办公室,倒像是哪个文人的书房。整一面墙的书架,从地板到天棚,几千册的藏书。这些书不是摆来唬人的,“我喜欢读读写写。”他说着,拿出一本砖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人的郑振铎似乎对“文人”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别敏感,先后发表了许多精辟的意见和看法。本文试就他的文人观作些分析。一、郑振铎认真地科学地考察了文人的诞生史及其地位和作用。“文人”一词最早是指具有文德的人。迄汉代之后,遂指擅长文章的人。王充《论衡·超奇》:“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什么是文人?郑振铎说:“所谓文人也者,原是人们自己就性之所近所选择的职业之一种”,“是人类社会里的一小部分的人,以其写作的技巧,被认识为专门的‘作者’或诗人或小说家的,…  相似文献   

8.
酒为人饮,人为酒醉。酒有高、中、低度之别,饮酒者也分酒民、酒徒、酒官三类。“民”乃平民,酒民实为广大民众;“徒”则多指有劣性之人,但酒徒并非暴徒,仍是指那些恋酒、嗜酒、贪酒的寻常百姓;“酒官”则与上述两类不同。官就要管,虽是民的公仆,但行使的权力与民不同。酒官又不同于一般的官,专指那些因权力而喝酒的官。他们或因职责需要而不得不应付酒场,这不同于贪杯恋盏的酒徒;或因别人需要他们的权力而被捧为座上宾,这又不同于自斟自饮的酒民。 酒民、酒徒、酒官皆沾酒字,而喝酒无非是把一种液体倒入口里,纯属个人行为,无须他人教诲。但  相似文献   

9.
某企业的偷漏税行为被一报社记者掌握,这位自律不强的记者以“曝光”相要挟,胁迫其搞点“赞助”,该企业迫于无奈,害怕这位记者的曝光,只得拿钱“消灾”这里、企业的“怕记者”,是因为自己的把柄被记者抓住,只好在记者面前乖乖就范。记者职业的本质是与一切邪恶势力势不两立的。但又正如著名记者范长江所说,“世界上很少有人象新闻记者那样面临更多的诱惑和压迫”、经不住诱惑和压迫的  相似文献   

10.
“官”都是从平民百姓中来的,没有谁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就是“官”的。因此,当“官”是啥滋味,平民百姓无从知晓;而当平民百姓是啥滋味,当“官”的应该是清楚的。一个人要当好“官”,必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平民百姓,从平民百姓的角度,清楚他们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拥有什么缺少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害怕失去什么。 我们党曾经培养过许许多多焦裕禄、孔繁森、汪洋湖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党之所以能始终主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有这些党的好干部作为中流砥柱。但也有这样一些孬干部,他们当“官”前恨贪官污吏,恨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新闻记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见报率高,作品高产是他们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人觉得这个愿望可望而不可及。其实这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如果你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你会发现,要成为一名高产记者并不难。首先要广交友。记者这个职业比较特殊,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每一天社会上都会发生许多新闻,如果仅靠记者自己实在跑不过来。为了充分占有和及时捕捉新闻信息,记者必须广交朋友,在社会各阶层、各角落、各方面都有“耳目”,通过这些“耳目”,逐渐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这样,哪里发生了新闻,他们都能及时地向你提供信息以及新闻线索。你的朋友多了,“耳目”自然就灵通,线索信息源源不断,自然你就会逐渐成为富有记者和高产记者了。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会突然萌生一种奇怪感觉——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1900年,法国医生弗朗伦斯·阿尔诺为这种现象取名叫“记忆错觉”,也称“回忆幻想”。他还断定,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验错觉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3.
“管”与“官”的相通,程度不同地反映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人格的不平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源泉出自“内”而主要不在其外,“管”恰恰体现的是一种外推而不是内发;管理的真谛在于“理”而不是单纯的“管”;“少管多理”才真正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未来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牛耕 《党建》2000,(10)
过去的官员上任,有骑马的,有坐轿的,也有步行的。现在的官员上任,多是坐小汽车了。所谓“走马上任”不过是形容官员们志满意足的心态罢了。为“官”者,上任前的心态如何,关系着将以什么态度为“官”,也关系着未来的政绩,因此,对上任者的心态不可不察。人们曾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视为人生最快乐的时候,“任命下达时”的愉悦自然也可以想像。有一种人,上任时踌躇满志,兴高采烈,这是因为他们视当官为目的,认为当“官”光荣,当了“官”就是人上人,当了“官”收入高,待遇好,当了“官”就可以一呼百诺。他们轻慢了群众…  相似文献   

15.
去年底揭发辛巴、罗永浩在直播间售假后,职业打假人王海在微博上受到了不少攻击,他很快起诉了其中150人,并公开表明这只是个开始。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询问王海希望得到怎样的结果,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希望能追究刑事责任,因为他们这叫网络黑恶势力。”  相似文献   

16.
灵纪 《正气》2003,(Z2)
农村选举换届工作虽已结束,但农村上访问题较为突出,且多数是“村干部”直接或间接参与上访,这些信访问题的出现影响了百姓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分析这些信访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为树“威信”而告“下台村官”的问题。“下台村官”虽已不在其位,但却有工作经验,而新上任的村干部由于对工作不是很熟悉,就担心工作上遭到“下台村官”的贬低。于是就策划、组织一些村民反映“下台村官”的问题,以此来树立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二是为泄“私愤”而告“下台村官”的问题。有些村干部上台的动机不纯,就是想报个人恩怨,泄个人私愤。所以有…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当前一大热门话题。许多新闻界人士联系自身的实践,总结经验,写成文章,或阐明意义,或详说见解,或谈论体会。文章洋洋洒洒,很像那么回事。然而,真能准确洞察其中“奥妙”,实施舆论监督而获得上佳效果者,却不多,或者很少。有的人“夜过坟场吹口哨”,给自己壮壮胆而已;有的人打肿脸装胖子,自我安慰而已。舆论监督是党中央的号召,是老百姓的渴求,是社会流传的呼声。扶持正气,抑恶扬善,为民说话,替党除弊,舆论监督的作用不可为不大。然而,新闻记者中有多少人视之为畏途,多少人避之唯恐不及,可见舆论监督之难。说舆论监督难,是新闻记者的切身体会。也有初出茅庐而不懂世事深浅者,出于义愤见到一点不平事就想曝光,结果碰了大钉子。且举一例以说明:2000年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登载一名实习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8.
公道才能“选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快用什么人、慢用什么人,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现在,用人不公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跑官、要官、拉选票。在一些地方,那些不干实事却善于跑官、勤于拉票的人往往能如愿以偿,而公道正派、埋头苦干的干部则常常“落选”。这种“奖懒罚勤”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少数领导干部私心杂念作怪,选拔干部缺乏公道正派的标准,不是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出发,而是从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凭个人好恶和“关系”取人。…  相似文献   

19.
“一个区委书记的电话号码,也不是什么秘密。我们区早在年前就公布了,只是最近市上在网上统一公布出来,引发了社会关注。”2月11日下午,当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拨通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委书记周霄的电话号码后,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廖翥 《廉政瞭望》2005,(7):23-23
最近一则新闻让人耳目一新。刚刚通过全球招聘上任的武 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美籍华人周怀北,向学校提出“降百 万年薪”的请求,希望只享受特聘教授的待遇。 笔者感到新奇的是,周怀北先生请求“降百万年薪”的理由 是“并非冲着钱而来,真想干一番事业”。在物欲横流,见利忘义 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还真有不爱财的人。要知道,这钱并非不 义之财,因为“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和面试”而一举夺魁,证明他 并非“冒牌货”,也不是某个有权者的“关系户”,从某种程度说, 它是对周先生自身价值的认同,领之理壮,受之光荣啊! 接下来读了两篇案例,一个是博士生院长潘殿卿,一个是 研究生“儒官”刘德新。两人一个是救死扶伤的大夫,一个是“人 民公仆”,从事的都是体面职业,但干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一名教授、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三个知识分子,却出现两种 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