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人性的探讨,对于人性的善恶,历史士曾有过数种观点,本文主要是站在人性趋恶和人性可变的立场上来讨论法律来源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性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和属性.它既与神性、兽性、物性等相区别,又与非人性、反人性等相对立.人性并非是一个超历史、超时空的先验的本质,或是一成不变的抽象存在物,它始终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展现和变化的.人性要素论是人性构成的理论形态,也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心理特质.人性价值论是关于对人性内在本质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的评价性的理论.人性不仅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以和谐人性作为人性基础。“和谐人性”的领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等的和谐。“和谐人性”是个体内在的真善美与外在真善美的一体化,是真善美和谐的统一体,是真善美相谐的本性体现。求真、向善、唯美贯穿在人性的生物性、精神性、社会性之中。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关于人的本质与本性,具有三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历史上,关于人性的学说枚不胜举,均是对人性的一种理论假设,现实的人性是一致的。人性作为一个社会概念,与法律存在着不可磨灭的关系:法律具有人性基础,并以一定的人性为基础,人性与法律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追求自由、正义、公平等。本文指出在我国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更要注重法律与人性的关系,和谐处理好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权力制约及其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一切社会科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人类的一切制度莫不以对人性的认识为潜在的基础。在文中笔者分析了人性和权力的内涵,及基于不同的人性观的中西方不同的权力制约理念。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刑法的基础;人道是刑法的命脉;人权是刑法的价值追求。人性、人道、人权三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是理性主义在刑法里的彰显。本文从我国刑法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人性在我国刑法里的部分缺失、人权的刑法保障问题。对于人道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刑罚人道主义的价值蕴涵。  相似文献   

7.
从人性看人的道德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总和,它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两个方面,前者使人的道德需要成为必要,后者使其成为可能。人的道德化是人性的客观要求,人的道德需要是人性的证明,它使人表现出更富有人性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姜登峰 《政法论坛》2012,(2):173-181
法律起源是一个复杂的法学理论问题。从人性冲突的视角看法律起源,法律几乎在人类社会的伊始就诞生了。由于人性的矛盾冲突破坏着人类自身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秩序,因此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法律如影随形地一直担当着调整和规范人性冲突的重任。人性的冲突既是法律起源的推动力,又是法律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无论是现代国家的治理抑或是法治精神的构筑,人性都始终是法律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解读的重要核心。只有深谙人性情理的法律,才能真正发挥理民治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制度公正与人性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公正指社会在进行制度设计、制度选择、制度实施、制度创新和制度评价过程中要遵循社会公正原则.制度公正是符合人性要求的产物,同时设定并付诸实施的制度又会反作用于人性.一种制度公正与否自然不能脱离人性的考虑,制度公正的人性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正确的人性假设是制度公正的前提;2.制度公正必须符合人性实际的要求;3.人性的局限性决定了制度公正的相对性;4.制度公正的实现还受到人性发展水平的制约.制度公正的基本功能就是抑恶扬善,协调私利与社会公益的矛盾,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之人性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经济法产生的逻辑及主要内容考察,经济法是“人性冲突与调适”的法律形式。就实践而言,经济法产生于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深刻原因在于市场领域内人性的冲突;就立法而言,经济法产生于民法失灵,而民法失灵的真正根源在于民法注重人性解放的同时,对人性的反映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经济法应当从厚重的“纯经济色彩”的层层包裹中破壳而出,复归人性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人性、人道、人权是刑法善性发展最为根本的三个要素,人性是刑法"善"的基础,人道是人性的必然要求,而人权是人性与人道的现代化发展在刑法上的体现。本文分为人性、人道、人权三篇,逐一分析了人性、人道、人权的内涵及其与刑法的联系,进而提出了我国现行刑法在这三个方面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法治建构在一定的人性基础之上 ,具有人性内涵。法治应该在人的本性中寻找法的牢固支点。有人性基础的法治 ,是合乎人道的。法治不仅能矫正人性 ,而且还能改良、张扬人性 ,促进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人性观与法律以及构建法治社会的关系,通过对比中西方人性善恶观主流论,阐述人性观的起源与发展并分析了人性的本质,以北纠正人性的善恶决定社会法治程度的错误观点.本文论证法律的起源以人性为基础,但法律反过来也会作用于人性的发展,人性的变化与法治社会的构建互相影响,法治社会的构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人性散发理性之光,而人性的良好发展才能推进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制度设计总是要对人性作出一定的预设分析。西方宪政制度的建构和运作,依赖其对人性因素所做的充分而深入的考究,建立在其全面的人性观基础之上。西方宪政制度的人性观是人性的善恶双重性:人性的"善",使得保障公民权利成为西方宪政的根本目的;而人性的"恶",使得限制国家权力成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了解西方宪政的人性观,将有助于我国的宪政制度安排和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性恶”是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在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的研究中,有一种"性恶论"颇有市场,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值得关注。经初步研究,这种观点立论的论据主要有三,即西方关于人性恶、权力腐败和法律的人性逻辑起点——"自私"的论述。我们逐一查阅和剖析了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认为他们对有关的论述的介绍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加上对"恶"、"基础"概念理解上的片面和肤浅,因而说"人性恶",进而得出"恶"是法律的人性基础的不科学结论。从相关的论述和历史的实际看,人的本质属性是道德性,"恶"只是它的一个方面或一种表现,是"善"的阙如,是人性的一种缺陷。显然,"性恶论"歪曲和丑化了人性,因而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必然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故应坚决地抛弃这种理论,并肃清其在社会中的流毒。  相似文献   

16.
人性善恶是恒古至今的话题,性恶或性善的主体预设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制度设计。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人性观选择出发,通过解析两种人性观的成因,剖析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应秉持怎样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法治作为一种秩序类型来阐释法治的人性基础,以往我们乐于说明法治的经济、政治基础,却往往忽视或回避法治与人性的联系。实际上,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类本质。将人性把握在灵魂的载体上,通过法治导向人性的本源是本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程吓妹 《法制与社会》2014,(16):279-280
近年来,一系列见死不救事件引发了社会道德危机,一些人强烈建议将见死不救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对于见死不救的行为目前主要有肯定说与否定说。然而无论从人性的维度还是法律的维度看,都不应将见死不救入罪。从人性的维度看,假设人性本善,那么见死不救可以通过引导避免;假设人性本恶,见死不救入罪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从法律的维度看,见死不救入罪违背刑法的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也面临操作困境。  相似文献   

19.
发祥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肯定了人性的需求,并将其做为规定公民权利的依据。自然法的终极价值与人性的终极价值具有同一性,正确理解自然法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然法。  相似文献   

20.
人性是刑法的基础,人道是刑法的命脉,人权是刑法的价值追求,人性、人道、人权三位一体共同构筑了我国刑法的光辉大厦。本文对人性、人道、人权问题逐一展开了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刑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