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桥》2017,(9)
以国民党重组为标志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实现,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国共合作是在苏俄(共产国际)的主导下进行的,经历了初期的被动参与到后来的积极参与这一转变。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态度也经历了如此过程。本文通过论述毛泽东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的演变和原因,探讨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艰难。  相似文献   

2.
根据列宁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理论,共产国际积极实施东方战略,推动与其相邻的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高涨,企图建立一个有利于苏俄的东方反帝联合战线,缓解苏俄在远东地区紧张的安全压力。共产国际积极在中国寻找盟友,与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选择中,最终把孙中山确定为中国国民革命的唯一代表,给予其支持和帮助,促进其改组,指示并说服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内合作,推动国共合作,促进民族联合战线的建立,加快了北伐和大革命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英花 《党建文汇》2001,(7):39-39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访晤了孙中山。得出了应该实行国共合作的结论。他回北京向苏俄第一个驻中国使团团长巴意凯斯汇报工作后.便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对此完全赞成。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特别是他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找到新的革命道路以后,更焕发了昂扬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他坚定地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这种精神和勇气。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是在1922年夏陈炯明叛变之后才确定的。在此之前,他虽然同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有过接触,但还没有下定联俄、联共的决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建议下,表示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  相似文献   

5.
"陈炯明叛变"使孙中山遭遇了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次失败,孙中山处于一生中最低潮的时期,由于列宁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赞赏,以及苏俄在十月革命后面临国内国外反对势力包围、封锁的严峻局势,使得孙中山成为苏俄寻找中的盟友。由此,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建立了联系,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扩充了军队,实现了国共合作,对国民党自身以及与共产党的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忠义 《奋斗》2014,(2):58-58
正苏俄十月革命之后,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帮助建党和宣传马列主义,来中国的路线除了绕道欧亚和由海参崴乘船走海路外,主要是通过中东铁路经过哈尔滨到关内去。同时,中国的一些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为了学习俄国革命经验,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哈尔滨,然后通过中东铁路奔赴苏俄。这样,哈尔滨就自然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和共产国际的重要交通线。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创建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进行的。党对苏俄革命模式的学习和实践事实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本文着重论述苏俄革命模式在党创建时期革命实践中的变化轨迹及其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鼎鼎有名的交通要道,许多人耳熟能详。可若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红色之路,却鲜为人知。早在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就经常派人通过中东铁路到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中国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学习革命经验,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哈尔滨,然后通过中东铁路奔赴苏俄。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这条红色之路虽然形成较晚,但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进一步确立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党的方针、路线,中共中央决定在1928年6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摘     
谁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当着共产党代表张国焘、王荩美和国民党代表张秋白等人的面指出:“你们应当合作。”1921年列宁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驻中国,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80年来,对中国现代历史发展方向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但是,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究竟从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对中国革命施以影响,是众说不一的问题。近年来出版的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著述多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里,由于当时俄国陷于内战并有协约国的军事干涉,加之北洋政府封锁了中俄边境,故直至1920年春中俄交通打开之前,苏俄共产国际不可能与中国先进分子取得直接联系。个别学者说得更绝对:“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俄交通便陷于完全断绝,两国关系断绝了,两国之间的革命,更不可能有任何联系。”其…  相似文献   

11.
《张太雷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共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本文就这篇文献诞生的背景、作者及其历史意义进行探讨,以求正于党史学界的同行们。一 1921年3月张太雷随维经斯基赴苏俄伊尔库茨克,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工作,任中国支部书记。同年6月与杨明斋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受命向大会提交《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相似文献   

12.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曾给予了中共许许多多的援助。一、从建党到抗日战争之前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的确当时中国已经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的条件,但包惠僧也曾说过:没有苏俄领导下的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13.
张福山 《奋斗》2003,(8):51-53
红色之路,也称红色丝绸之路。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中东铁路来往于中国和苏俄之间最早形成的一条交通路线。而哈尔滨便处于这条路线的中枢位置。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的共产国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共放弃苏维埃旗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国际时时提醒中共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求中共不惜代价维护这个统一战线不致破裂,这些指示和思想对于中共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保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袁媛  陈荣达 《广东党史》2011,(10):43-48
在中国现代史上,苏联、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类比的。早在1929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就出现了大革命失败以来未曾有过的高涨形势,受此形势鼓舞,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条件已经成熟,于是要求中共在城市建立统一的苏维埃政权。1931年以苏俄为模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共产国际贯彻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和实施"东方战略"的必然结果。 共产国际通过多种渠道同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沟通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中发挥 了桥梁作用。共产国际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摘     
《湘潮》1989,(9)
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的是列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了莫斯科远东会议,中国代.表30余人,有共产党、国民党等各方代表。会上,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  相似文献   

18.
姚金果 《世纪桥》2012,(14):46-52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起到了决定和推动的作用。在第一次合作前期,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和维经斯基在国共两党合作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以陈独秀为领导的共产党人在面对共产国际的意见分歧时,他的立场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中共早期决策受到共产国际掣肘,并不等于中共领导人不具备独立自主意识。中共三大前后,围绕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提出一系列独立自主的意见和设想,间接对共产国际指示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利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权益。中共早期的自主决策努力,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一部分,不应被历史遗忘。  相似文献   

20.
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然而,1927年,在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时,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长达三年之久的国共合作分崩离析,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出发,探析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三方之间的矛盾,并从中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