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董岩 《理论学刊》2015,(12):95-101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蕴含着应对气候变化法律特殊的价值定位与目标预设,为立法者开展气候变化立法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选择和规范设计指南。不同的立法目的理论廓清了气候变化立法的逻辑规则,为气候变化立法提供应然的制度模式,证成了气候变化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定了实证规范的法律解释标准。综合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应当以"预防气候变化风险,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其目的体系。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外在表达的载体,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目的条款的法律定位应当在立法目的多元论的指引下,发挥立法方向选择、行为规范指引、解释标准厘定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周帅  曾庆学梓 《唯实》2021,(2):91-94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粮食、饮用水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有着严重负面冲击,极端天气频发也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更加需要关注的是气候变化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的生态、经济、社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这也给全球减贫的努力带来了制约.因此,气候变化问...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影响的日益显现,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中国政府积极开展气候外交以维护多项国家利益,如:确保经济发展空间、获取技术和资金援助,保障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和粮食安全.维护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等.在此基础上,中国形成了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合作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气候外交政策.就中国气候外交的行动而言,包括全球性的多边气候外交,区域性多边气候和双边气候外交三部分.  相似文献   

4.
高紫愔  王然 《求实》2013,(Z1):67-68
<正>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珍视‘三江源’的环保吧.那里的生态安全关乎着全球的气候变化!”这是一个国外人士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冯学娟 《共产党人》2010,(11):23-25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思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指出,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我国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自2009年以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一个亮点。本刊特别策划,发布一组有关低碳经济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思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指出,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我国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自2009年以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一个亮点。本刊特别策划,发布一组有关低碳经济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应对气候变化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他强调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也是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对气候变化要采取综合措施,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战略任务,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法制建设,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走上法制化轨道;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环境安全影响主权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突出表现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损失触目惊心,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际污染和危废转移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转基因问题和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难以预料、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加剧.为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必须调整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必须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必须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发挥公众保护环境的主力军作用;必须调整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健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必须调整环境管理手段,实现行政、经济与法律手段相结合;必须调整国家绩效考核机制,推行绿色GDP和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0.
杨卫东 《奋斗》2010,(1):51-52
<正>许多观测资料表明,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都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我省作为气候变化显著区域,更应充分认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及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趋利避害,进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充分认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及面临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1.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气候变化问题无疑是近几年国际舞台的一大焦点。2009年最后一台全球瞩目的国际政治大戏就是以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为句号的。只可惜这场赚足世人眼球的大戏最终只能在各方剧烈的争吵声中.以一份仅有三页纸的《哥本哈根协议》草草收场。与其说是“协议”.毋宁说是远远脱离现实的又一部丹麦“童话”。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在全球治理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非传统安全治理成为负责任大国展现大国担当的新看点。2015年以来,中国在推进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三大非传统安全治理方面取得了多项新成就,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胸襟与担当。颁布法律,为国家反恐战略建章立制尽管2015年中国本土并未发生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但发生在其他地区的恐怖主义袭击正越来越多地威胁到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一直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从而使我国粮食供给实现了由紧缺到供需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变。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粮食生产的约束因素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12月12日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协议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根据协议,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3,(2):52-52
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两方面,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深度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所致跨界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问题日益凸显,而目前在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条约体系并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国际法的无危害规则和国家责任规则在气候变化跨界损害和赔偿领域的适用性及借鉴跨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国际法惯例,探讨分担和转移气候变化所致损害风险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7.
韩冰 《当代党员》2024,(2):49-51
<正>准确认识和研判外部风险挑战,有利于系统统筹“两个大局”,更好地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展望2024年,世界局势在纵深演进中将迎来一系列新变数、新变化。国际政坛在这个“超级选举年”将涌现一大批新面孔,地区安全将面临不少新挑战,世界经济很可能继续开“逆风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须警惕被“武器化”,气候变化对各国公共卫生的威胁不容小觑。本文从政治、安全、经济、科技、生态五个维度,梳理2024年世界面临的重要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国际     
《党的建设》2009,(9):7-7
一、8月9日至10日,"北美安全与繁荣联盟"首脑会议(北美峰会)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举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领导人共同讨论了国际金融危机及加速恢复经济的措施、区域安全和竞争力、气候变化等问题。二、8月17日,据印度亚洲通讯社报道,印度惟一一艘现役航母"维拉特"号已完成了现代化改装。"维拉特"号航母满载排水量为2.8万多吨,可部署18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2架直升机。经过改装后,"维拉特"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4,(11)
<正>上世纪末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气候外交也成为全球外交领域的热点。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外交实践中,中国既要有效回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和期待,又要兼顾本国的发展需要和适应能力。中国在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气候变化战略及与之相应的外交政策。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气候变暖和反常气候现象增加是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0.
森林碳汇     
《当代贵州》2011,(5):55-55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四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