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文 《观察与思考》2006,(14):46-49
<正>人民日报华东图片网举办的“2006图片编辑摄影记者对话交流会暨‘同一个镜头——走进天台山’名家摄影邀请赛”目前在天台山召开,来自华东地区的50位记者编辑走进了“山水神秀,佛宗道源”的天台山采风。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以古、幽、清、奇为特色,享誉海内外。这里有至今1400多年历史的国清古寺,是汉化佛教天国,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山秀丽的山水,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2.
<正> 太平天国虽然曾通过一些激烈的方式来极力排斥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而标榜其所尊崇的拜上帝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事实上,太平天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从太平天国对待儒、道、佛三教的态度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道、佛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太平天国对佛、道二教的排斥,从酝酿起义到革命失败,都是极其猛烈的。洪秀全认为,崇尚虚无的“怪人佛老之徒”、“自中魔计,  相似文献   

3.
近代不同历史阶段中,广东台山社会各界观察者对出洋社会发展模式作出分析、判断与预测,笔者将其基本认识谱系概括为“初生的低音”、“自强的高音”和“自救的混音”。这些认识与反思从一开始就警惕并反思单纯依赖出洋的个体谋生与地方发展方式,但很大程度上被万民出洋的洪流所淹没,以至于发声的少数人无法切实影响出洋民众的谋生观念,落实农工商业的本土发展,真正改变地方经济结构与社会问题。近代广东台山社会发展模式的内在省思,既是“当局者清”,亦是“当局者迷”的体现。重新审视时人对出洋社会的认识,探索出洋社会的发展问题,无疑具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不仅习禅,而且慕道。其人生价值观及其文学创作深深地受到了佛教禅宗、道教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从儒家思想出发,圆融佛、道二教思想。本文从黄庭坚坎坷的一生以及创作的大量诗文中探讨黄庭坚所受到道教思想的濡染。  相似文献   

5.
北磵居简,临济宗杨歧派大慧宗杲的法孙、佛照德光的法嗣.他在书法美学上有以下主张:一、“写佛语心”、获佛“妙心”;二、自辟门径,“自成一家”;三、“自其残缺处而求其全,沈潜往复而遗其全”;四、品评鉴赏中的比较方法.在绘画美学方面,有以下论述:一、“自成一家”:绘画创作的创新性;二、品评应“问工拙”,不“顺情”,不“胡写”:绘画品评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6,(1)
中国的佛教与道教,各有自己的财神。不同于西欧外洋,两者之间相差悬殊。佛教原本没有专职财神。最早只是抽象主张,让人们“如法积聚钱财”而已。后来才把婆罗教的“智慧女神”(名叫沙罗丝法蒂)引入佛域充当了“吉祥天女”和财神。她专管幸福与德行,所以又称之为“功德天”。这位女神的长相与打扮,还是相当典雅与美丽的;她寄身于“毗沙门天主城”附近之圣境,眼目修长,神情文静,头戴天冠,巧用璎珞和臂钏作装饰。右手作“施畏印”样  相似文献   

7.
弥勒佛慈眉善目,一副哈哈大笑的模样甚是可爱。 弥勒佛为啥笑口常开?一本叫《神话仙话佛话》的书似乎道出了真情,书中说佛祖有三:一为“过去佛”;二为“现在佛”;三为“未来佛”。“过去佛”已不知其名,“现在佛”是如来,再过几十劫(也就是几十万年),如来佛“离休”后,弥勒佛就可荣升佛祖,是内定的接班人,叫“未来佛”。要接班而未接班,这就使弥勒佛没法不笑口常开了。其一,他虽然是内定的,但究竟能不能接班,什么时候接,会不会中途变卦,还很难说。这关键要看上级如来佛的态度,所以,弥勒只有对掌握着自己前途的上司整天摆出一副笑脸,毕躬毕敬,赢得好感。其二,佛界人才济济,难道就没有比弥勒  相似文献   

8.
山西春之行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在中国提起五台山都知道它是与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的佛 教四大圣地之一。五台山因山顶有五座平台样的山峰 (台顶 )而得名,东、南、西、北、中各有一台顶。北台顶 (叶斗峰 )海拔 3000多米,正好比是山西省、华北地区的屋脊。五个台顶都有寺院。如果把这五座山峰比做五个手指的话,那么五台山的中心地—台怀镇就恰好位于手掌心,这里集中了众多的名刹古寺。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的圣地,吸引着国内的 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来自海外的众多佛教徒和观光客。   五台山有“青庙” (佛教寺院 )和“黄庙” …  相似文献   

9.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化愚民,弭边患”的政治目的,对西南边疆佛教尤为重视。受倡教政策的支配,明代贵州地方土司流官大肆兴建寺院,崇奉佛教。其具体表现是:一、在贵州大兴佛寺,遍及境内各府卫;二、热衷铸造佛钟,致使贵州历代宰官铸造佛钟之多,无有逾于明代者;三、向明朝历代帝王、太后请赐黔中寺名以及兴建皇家寺院。由是亦使明代贵州佛教出现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缘起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深深影响着我们。素有“中国第一侨乡”和“文化之乡”美誉的台山,它的传统文化现状是怎样的呢?我指导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二、研究设计(一)研究目的1.培养资料搜集、筛选、分析、整理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对台山侨乡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全面的学习和认知。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达到接触社会、锻炼胆量、增长社会见识,从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研究思路1.全盘把握和综合研究:通过网络…  相似文献   

11.
“清真”二字最早可见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这里的“清真”是对诗歌创作而言,指的是自然质朴纯洁,摈弃雕琢。到了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时,为了表达伊斯兰的特征,沿用了“清真”二字。王岱舆所著的《清真大学》、马文炳译著的《清真指南》等,都以“清净无杂”、“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解释伊斯兰教及其所崇奉的真主。可见从明末清初起,“清真”二字已成为伊斯兰教的专用名词。之后,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其寺院又被称为“清真寺”。又由于“清真教”与禁猪的…  相似文献   

12.
丛余 《观察与思考》2007,(16):50-51
<正>天台山是一方灵异的圣土,有着"神山秀水,佛宗道源"之称,"弥山药草,满谷丹材"之誉。天台乌药就是那造化于天地之间,有长生不老之美名的神药仙草。有着太多的传奇,承载着华夏子孙几千年的情感,古往今来,天台乌药一直在撰写着她的传奇。  相似文献   

13.
马钰与道教     
“七真”之一的马钰以诗词形式广泛传播其修道思想,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马钰在继承王喆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颇有特色的佛道“二教合一”思想。在马钰的思想里,“清净”既是修道的方法和目的,也是最高哲学范畴,等同于无为、自性。修道者达到清净境界即是体悟到无为、自性,这就达到了马钰道教实践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沈庭 《前沿》2012,(22):63-65
自南齐道士张融将“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从《易传》中摘出来调和佛道二教之后,佛教也采用这种说法有意改造中国本有之经典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体用对举的思维;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佛教的体用思维,借鉴佛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诠释本体的做法,建构起了新的儒家哲学.可见,儒释道三教在相互冲突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共同话语和思维方式,正是这些共同话语和思维方式成为三教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天台山脉系福建武夷山仙霞中支由南向北延伸而来,为浙江主要山脉之一,绵亘于天台、新昌、宁海、三门、奉化、宁波、象山、镇海等县市,入海构成舟山群岛。“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野,上应台宿,故名天台”。北接四明山,南达雁荡山,西衔括苍山,东濒东海。天台山山体连绵,群峰峥嵘,奇岩多姿,洞穴幽深,飞流喷泻,云海汹涌,寺院林立,名胜众多。天台山地区最具盛名的是旅游资源、水力资源和中药材资源。天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宗教旅游圣地,以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著称于世。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已基本告一段落,科学总结“学教”活动的经验,巩固、深化“学教”活动成果,确保“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正确理解“学”与“教”的辩证关系“学教”活动的“学”与“教”与通常意义的“学习、教育”的关系应有所不同。通常意义的“学习”、“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并列关系,而“学教”活动的“学”与“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递进关系。“学”在于感知,解决感性认识;“教”在于认知,解决理性认识。通俗地讲,学习是基础,是手段;教育是深化,是目的。同时,教育又反过来促进“学习”反复进行,从而使教育向更高层次递进。因此,“学”与“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从“学教”活动的基本方法看:学习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行之有  相似文献   

17.
命运     
作家史铁生对命运有独特的看法。人家让他拜佛,他不拜。因为,佛不能使他瘫痪的双腿站起来,因为,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称其为佛。他认为佛之本义乃“觉悟”,是一个动词,是行为而非绝顶的一处宝座。所以,“一切佛法唯在行愿”,他信,并认为那是无终的理想之路。人家让铁生算命,他不算。因为,如果命好则无须算,活着便了,“好”自会来;因为,如命不好,更不必算,乐得活一天高兴一天,省却明知前程险恶,还不得不步步逼近那灾难,成天战战兢兢,何苦。高人说能“为你避灾”,铁生也不信,因为那就是命运无定了,其…  相似文献   

18.
张立 《两岸关系》2002,(4):53-53
据台湾媒体报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佛指舍利,从祖国大陆运抵台湾,供台湾民众瞻仰37天。祖国大陆对此事很重视,组成了由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叶小文、中国佛教协会二位副会长圣辉法师、刀述仁、法门寺住持净一方丈以及24位中国佛学院的高年级学生的恭送团,护送佛指舍利。星云、惟觉等台湾佛教界四大山头、九大门派以及吴伯雄、廖正豪等五大佛教社团代表,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台湾佛教信徒,虔诚地恭迎佛指舍利,场面非常壮观。一时间,佛指舍利火爆台岛。  相似文献   

19.
拙公禅派由越南闽籍侨僧拙公和尚创立,其法脉从17世纪中叶的拙公和尚起至19世纪中叶的精金、通荣止,共传承了10代,绵延近200年。其中第一、二代祖师拙公和尚和明行禅师皆系中国人,从第三代以后,主要是越南禅师发挥作用,标志着中国临济禅宗开始朝着越南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越南的国情教情。该禅派的思想主要以其开山祖师拙公和尚的禅学思想即“三教融合”、“禅净双运”和“心即是佛”为主,而且还吸收了中国晚唐沩仰宗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300多岁唐代诗人游历过这条风景线,一路吟咏作诗,留下众多不朽之作浙东的“唐诗之路”,经中外学者专家多次实地考证,已得到确认。古代,从钱塘江出发,经绍兴,自鉴湖向南经曹娥江,入剡溪,溯源而上,经新昌的沃州、天姥,最后至天台山。沿途风光旖旎,是一条有名的古旅游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