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刑法关于伤害及重伤的规定刘鑫,常林,张凤芹印度法是指印度的法律惯例和法律制度。概括印度法的历史是一些有案可查的移植与接受的判例,一些外国法曾被"引进"了印度次大陆,因此印度法有许多渊源。从1818年到1947年,印度主要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英国...  相似文献   

2.
<正> 台湾现行刑法《中华民国刑法》是国民党当局于1935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1日施行的,迄今已经历过四次修改。大陆现行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9年7月1日制定,7月6日公布,并于1980年1月1日施行的,近几年来也作过数次重要的修改和补充。显然,两部刑法的阶级罹性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作为具有共同法律文化渊源的成文法典依然不乏共同之处。在海峡两岸结束40年隔离状态而逐步开始交往的今天,对两岸的刑法作法律层面的比较研究,实事求是地详析它们  相似文献   

3.
<正> 各国刑法关于精神病人责任能力的规定,无论是从法律条文的内容,还是从使用的术语上看,皆不尽相同,反映了人们对精神病人的不同态度,但也反映出一个发展趋势,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精神医学、心理学的发达,随着人们对人类社会、人类行为、人类本身的认识的深化,各国刑法日趋科学化、人道化。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刑法中,胁迫行为(duress)是一种合法的辩护理由。行为人在他人的胁迫下实施犯罪行为,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可以受胁迫来进行辩护。胁迫辩护一旦被采纳,行为人将会被宣告无罪而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一、致人重伤、死亡是我国刑法对某些犯罪危害结果特征的一种描述。危害结果标志着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害程度。侵害的社会关系不同,危害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方圆》2020,(5):63-63
第87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公布于1979年7月,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尚未露端倪,公民个人只有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而无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因此,公私财物合法持有人将财物转为非法所有的行为,其侵犯的对象大多是公共财物,刑法已规定按贪污罪处理。侵吞个体财物因当时数额十分有限,因此,不必规定为犯罪,而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一条处理即可。现在,个体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公民个人可以兴办工厂、商店、学校及养殖、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等,农村“两户一体”已遍地开花,还有小型全民、集体商店向个人拍卖的。公民个人已拥有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例如,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就是以个体经济为主的经济类型。个体经  相似文献   

8.
<正> 西方刑法学者以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任意形成为标准,把共同犯罪分为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二类。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刑法论著也采用同样的分类方法,一般认为我国刑法中规定有三种必要共犯:一是聚众性犯罪(如持械聚众叛乱罪、聚众劫狱罪、组织越狱罪);二是对内性犯罪(如行贿与受贿、重婚与相婚);三是集团性犯罪(如反革命集团罪)。我们认为,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必要共犯,不能照搬西方关于共同犯罪的分类理论。所谓必要共犯,是指刑法规定以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为成立要件的犯罪。也就是说,这种犯罪不可能由一人单独构成,而是以数人共同犯罪为必要条件。必要共犯  相似文献   

9.
目前,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刑法规定了结合犯,其根据是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第二款和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二款。本文拟就我国刑法是否规定了结合犯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刑法学者以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任意形成为标准,把共同犯罪分为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两类。所谓必要共犯,是指刑法规定以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为成立要件的犯罪。也就是说,这种犯罪不可能由一人单独构成。任意共犯则是指一人能够单独实施的犯罪,由数人共同实施。资产阶级刑法学者把共同犯罪从结构形式上分为必要共犯与任意共犯,是以资产阶级刑事立法为根据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刑法中,一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代封建社会的刑法,对共同犯罪人通常分为首犯、从犯两类。《秦简·法律答问》:“甲谋遣乙盗,一日,乙且往盗,未到,得(被捕获),皆赎黥。”所谓“谋遣”,指主谋指使。甲为主谋指使者。所谓“往盗”,指乙按主谋指使者的意图去盗窃。二者在共同犯罪中的实际作用显然不同,前者为主谋、主使,即首犯;后者是根据主谋者的意图实行盗窃,即从犯。唐律和唐以前的魏律及唐以后的元律等,都明确将共同犯罪人分为首犯、从犯。《唐律·名例律》“共犯罪造意为首”条规定:“诸共犯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唐以前的《魏律》:“诸共犯罪皆  相似文献   

12.
在计算追诉时效时,需正确理解刑法和司法解释所规定的量刑幅度与量刑档次的涵义,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确定对行为人的追诉时效。  相似文献   

13.
数罪并罚制度,具体而言是指同一个犯罪人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数罪的,或在判决以后,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在刑罚执行中又发现有漏判之罪的,应将数罪合并处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数罪并罚是刑事裁量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来,随着我国台湾地区修正刑法的颁布,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通过海峡两岸刑法中关于数罪并罚适用的规定及理论见解的比较研究,这将对大陆刑事立法和刑事理论研究之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16.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诸刑罚中最严厉的一种。要准确运用这一刑罚,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有关死刑条款的含意。本文仅就我国刑法中关于怀孕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王晨 《法学研究》1992,(6):79-82
严格责任,又称绝对责任,是指只要证明被告实施了某项法律所规定的禁止行为,无论其是否有犯罪意图,或者犯罪意图如何,就可以定罪,并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是十九世纪以来,英美法系国家刑法中逐渐出现、形成的一种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91,(3)
一、在我国刑法中规定国际犯罪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参加的与国际犯罪有关的多边条约有十多个,这些国际条约一般都规定,缔约国对犯有国际罪行的罪犯,有权行使管辖权。1987年6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作出了相应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管辖权。”而国际条约赋与缔约国对国际犯罪的普遍管辖权又包括承担“或起诉或引渡”这两方面的义务。因此,必然要求在我国刑法中对国际犯罪的普遍管辖权和引渡制度作出规定。刑法中有了对国际犯罪的普遍管辖权和引渡制度的规定,是否就完善了呢?显然仍是有很大缺  相似文献   

19.
贪污贿赂犯罪历来是我国刑法所要重点打击的对象,但是我国刑法第八章有关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定不尽完善,因此需要改善有关规定。本文指出刑法中有关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范围需要适当扩大、在立法技术上应该进一步优化,消除其中的法律漏洞,同时还应该完善罪名设置,可以考虑增加罚金刑和资格刑,加大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最近审议中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在上述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情节显著轻微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是我国犯罪概念的补充性规定,这一补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防范社会犯罪的作用,维护了社会安定。但是,由于"情节显著轻微"这一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适用范围的不明确性,使得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且,以社会危害性的程度作为衡量犯罪的标准在一定程度否定了犯罪概念中刑事违法性这一主要特征,削弱了刑事违法性对司法人员界定犯罪的重要性,影响了案件审理的公正公平。为此,本文针对刑法中关于情节显著轻微的规定进行简要分析,以发现其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