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本文首先在构建汉语句子语义系统的基础上指出,句模研究的对象不是句子的指称意义,而是句子语义平面的关系语义;接着在综述配价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说明句模研究的总体思路应当是先分化、后综合,句模研究的起点不是形式化的配价结构,而是语义实体之间客观存在的各种认知联系;最后指出句模研究必须遵循形义结合、原型构拟这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强调在语法研究中要区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而在具体分析句子时又要将三者结合起来的思想,是80年代汉语语法学理论上的一个杰出贡献。这一理论的提出,开始时显然是受到了西方“符号学”理论的影响,但在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进程中,则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了,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建立起明显有别于符号学三个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框架。这一理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汉语核心句的句义结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语法研究的一个有顶组成部分,句义结构的类型研究必须要遵循语形语义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本根据区别性语义特征将现代汉语基础表义结构分为属性,方们,领属,识别,感知,自身动作,涉客动作等七小类,并采用谓词逻辑对各小类基础表义结构的内部语义配置式进行描写,指出现代汉语句子的语义成分是一个逐层概括的层级系统,现代汉语核心锯的语义结构有五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4.
包含名宾心理动词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上界定出的一对语法语义范畴.在句法层面上,事件句、非事件句和构句成分有相互的选择关系.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心理动词的语义表现为属性义和非属性义.当心理动词表现为属性义时,由心理动词作谓语述语构成的句子是非事件句;当心理动词表现为非属性义时,由心理动词作谓语述语的句子是事件句.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能产性极高的"性"缀是由实语素"性"经过两次复杂的语法化过程演变而来的,"性"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语法上的差异导致了现代汉语中"X性"的语义、语法上的复杂现状."X性"的基本句法功能比较接近于区别词,"X性"的语义特征可以描述为:表示具有"X"的性质或表现.  相似文献   

6.
动结式作为致使结构的一种类型,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句法语义特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格语法和管辖约束理论(以下简称管约论)为指导,重点分析了含有施受关系的动结式可以进入的语义框架,以及底层论旨结构和表层论元结构的配位规则,考察动结式在句法和语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汉语配价语法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配价语法论略周国光一配价语法的基点是“动词核心论”,即一个句子以动词为核心关联其他成分而构成.这种关联要服从层次原则,动词是句于巾的支配者,句中的其他成分则是动词的从属成分.早在1942年,吕叔湘先生就根据汉语语言实际指出:汉语的叙事句的中心是一...  相似文献   

8.
○.引言○.1任何一种语言里都存在结构歧义现象。这是因为:“句法规则是一个有限的系统,而客观事物却是无穷无尽的,以有限的句法关系去表达无限的语义关系,必然是一对多的结果。”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因此,在汉语中,特别是汉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平面考察形容词作状语、补语的情况,可以看到:形容作状语、补语同动词构成的句法结构不同,但和句中其它词语构成的语义关系相同;语义关系相同是由形容词在深层结构中与其它词语强制性的同现关系决定的;语义关系虽相同,但由于形容词所处的语法位置不同,使句子的语义表达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的汉语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之所以难以出现重大突破,其表层原因在于尚未对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展开深入研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没有对元语言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探索,从语言学立场出发探索元语言,势必形成逻辑学元语言和语言学元语言的分野。语言学的元语言是对象语的解释性符号系统,与之相对的对象语可以是语言系统,也可以是同一系统的部分语符,依据所处语言层面和应用功能,存在词汇元语言,释义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三种系统,以之为基础可进一步研究信息处理元语言和认知元语言,元语言系统研究就是“语言基因图谱分析工程”,只有完成了这一工程才能建立语义结构网络,“自然语言能力模拟工程”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基础表述相互组配形成高一级复合句模的研究路子,可以较好地揭示句子语义结构内部固有的层级组合性.根据对基础表述的相互组配及相关语义兼格现象的描写,表述使成型复合句模应归并为15个次类,原动力表述和所成表述均呈现出较强的语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司法者理解和解释法律的活动是其和法律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法律解释问题的分析工具。根据会话含义理论,立法者预料到并期待解释者会根据文本的语义结构、读者的心理图式、生活中的常规关系等解读出刑法文本的语用意义,司法者必然会根据语境因素对刑法文本的意义进行语用推理,解读出字面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形式意义之外的实质意义、语义意义之外的语用意义,并且在不同语境下解读出不同意义。刑法文本为语用推理划定了大致范围,语用推理实现了文本静态意义向动态意义的转化,因此刑法解释立场是并应该是客观解释。  相似文献   

13.
陈纯柱 《河北法学》2005,23(8):41-45
村民自治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它是中国民主发展的“希望工程”,而村庄法人理念的确立,更是中国宪政制度发展的重大创新。阐述村民自治的发展与村庄法人理念导入的必然性;剖析村庄法人的概念、特征和架构模型;提出村庄法人理念的确立对中国宪政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李康宁 《法学论坛》2012,(1):102-109
比较法考察表明,在土地吸附建筑物的不动产理念下,用益物权以土地为核心而设定,以在建筑物、动产和权利上设立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立法技术处理为辅助,形成客体范围宽泛的财产用益权利体系。在土地和建筑物各为独立的不动产的理念下,用益物权只在不动产上设定。用益物权的客体范围取决于对用益物权的制度模式选择与立法技术安排。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一般规定和具体权利之间、具体权利和物权法定原则之间均存在逻辑矛盾和法理冲突。功利性的文义解释掩饰逻辑矛盾,对把握法律真义造成误导。立法机关应当维护不动产概念内涵在物权法体系上的一致性,对用益物权的制度模式重新做出选择,在立法技术上对现行法规定之谬误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15.
“(在/当) P 时/时候,Q”句式是用已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参照来标示另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由于全句表述出发点不同,表述核心自然也有差别。“时候句”由于参照时段与参照时点的不同,句式获得了不同的语句功能,表达出不同的语义。不同表述功能下的句式在语法上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I will tackle three issues. First, I aim to briefly outline the backbone of semantic minimalism, while focusing on the idea of ‘liberal truth conditions’ developed by Emma Borg in her book ‘Minimal Semantics’. Secondly, I will provide an account of the three principal views in legal interpretation: intentionalism, textualism and purposivism. All of them are based on a common denominator labelled by lawyers ‘literal meaning’. In the paper I suggest a novel way of viewing this common denominator as almost identical to the Borgian ‘liberal truth conditions’, at least at a conceptual level. In the third section I will focus on the conceptual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ideas. I intend to depict that, although legal theorists do not admit it explicitly, they treat literal legal meaning as minimal propositional content that can be ascribed liberal truth conditions. There are two main objections to liberal truth conditions: their under-determinacy and unintuitive character. Both objections can be applied to ‘literal meaning’. However, the idea of liberal truth conditions gives an adequate account of what lawyers call literal meaning and is helpful in explaining the mechanism of understanding of provisions and reasons leading to the necessity of statutory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亲属称谓形式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亲属称谓具有区分辈分、性别、同辈长幼、直系旁系和姻亲血亲等特点,据此可以对汉语亲属称谓作出形式化判断;核心称谓、基本称谓是构成汉语称谓系统的基础;从属性亲属称谓所指的年龄、辈分由相应的核心称谓和基本称谓决定;除性别服从尾标记外,用附加法构成亲属 称谓,如果核心语素与附加成分包含相同义素,取附加成分义素,亲属称谓从右省略的现象也与之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8.
中古汉语介宾短语的句法位置较之上古有所不同,呈现前移的趋势.本文选取此期的六部作品对"於/在 处所宾语"的句法位置进行了穷尽式考察.研究表明:随着句子表义的日益精密,谓语动词所带宾语、补语及状语的复杂化是造成介宾短语"於/在 处所"前移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语义的影响,语言内部的自身调节也会对介宾短语的位置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