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56年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难能可贵的成果。毛泽东探索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思想的基本要点:一是必须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二是必须遵循一个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三是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立论基础——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四是必须坚持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建设,同时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对外交流。五是必须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对外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六是必须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建设,加强并改善党的领导。从1957年起毛泽东的探索陷入迷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成功实现了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邓小平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曹菊梅 《前沿》2012,(22):6-7
当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后,毛泽东主席就面向全党并提出了相关要求.首先要积极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的“第二次结合”.然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方针及思想方法、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以及出现的矛盾、建设的根本任务及根本目的等重点问题要积极加强探索.他提出了很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成果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创作提供了包括思想、理论、实践等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探索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社会主义中国奠定了长治久安的政治基本制度,为经济建设提出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探索中提出了富有创新见解的思想。他在晚年探索中也出现了失误甚至严重的失误,对于失误的表现、实质和根源,以及与此相关的若干关系,要作出科学的具体分析。他探索中的功绩和失误都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20年的艰辛探索。在探索中,毛泽东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理论,在经济、政治和思想化方面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思想,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提供了丰富素材。毛泽东探索也存在着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是毛泽东最终没有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其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是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国际地位平等的社会;第二,是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唯一经济基础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绝对公正的社会;第三,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新型社会。核心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公正社会。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背景、渊源、历程、主要成果、失误及失误原因,关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比较等几个方面,简要概括目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房彬  葛红丽 《传承》2014,(7):14-1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毛泽东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这种探索是必要的,探索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宝贵精神。探索取得积极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王建 《前沿》2014,(23):6-7
建国之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对后来邓小平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初步的理论成果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首先论证了毛泽东、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都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共同理念,然后对比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方式上的不同,最后总结了五十年探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学成 《传承》2008,(8):48-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首先论证了毛泽东、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都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共同理念,然后对比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方式上的不同,最后总结了五十年探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品格和伟大创造精神的历史巨人,他一贯主张创造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超过马克思主义.50年代,他曾鲜明地提出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正是以这种"超过马克思"的创造精神,毛泽东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大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毛泽东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意义的分析,提示其在整个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的开创和奠基作用;揭示毛泽东的探索同邓小平的探索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努力,为邓小平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基础。尽管在他晚年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犯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但这些挫折和教训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哲学思考,是在中国大地上把社会主义的理想初步转变成现实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探索所遗留给我们的,既有独创成功的奠基,也有风雨交加的洗礼。重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精神遗产,对于我们清醒地反思昨天,客观地正视今天,理性地展望明天,具有难以替代的理论指导和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德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朱德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思考和建议;二是针对“左”的错误的思考和批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阐述了苏联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关系,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认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其后果。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曾丢弃“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理论创造,他虽曾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生前基本上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的樊篱。邓小平在新时期实质性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真正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俞玲 《理论月刊》2004,(7):28-30
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是其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开辟,则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经历了一个思想认识上逐步深化的过程,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的、用科学技术武装的、开放式的工业化道路。这些思想和实践给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毛泽东的建成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指出了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有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内容,也存在严重的认识缺陷。  相似文献   

18.
一元主导、多样并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构特征."一元主导"是指坚持社会主义因素的一元化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局;"多样并存"是指允许和鼓励多种非社会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多样共存、健康互动、共同发展,使社会更加丰富和富于活力.这一格局的形成,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李合敏 《桂海论丛》2010,25(2):12-17
关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在其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蕴涵了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而且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他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时代、实践和认识的局限,他未能真正摆脱苏联模式和左的影响,在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上日益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这不能不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更好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