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案是一起由于用人单位违法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在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并无异议,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关于劳动者主张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支付二倍工资的请求是否已过仲裁时效,即本案所涉及的仲裁时效应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  相似文献   

2.
刘瑛 《法学杂志》2007,28(3):41-44
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劳动合同法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个人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代理合同,合同中虽载明双方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但合同的履行行为所体现的权利义务已经具备了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就应当认定双方之间劳动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4.
隋炘原 《法制与社会》2010,(17):294-294
我国在对待劳动关系上向来侧重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利益,但是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均衡,以实现公平、正义。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同时也尽量追求劳动双方的利益平衡,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实践总结出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产生的一系列劳动纠纷的相关解决措施,以切实保障劳动合同双方的关系正常发展,实现平等、和谐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6.
就理解竞业禁止协议的制度价值及承认其存在之必要性,德国竞业禁止的发展与对其明文规定的做法,实在值得我国及他国的借鉴,因为德国的立法例及理论见解可使雇佣双方所持权利、义务明确化,有效地让双方所处地位均等,并降低冲突的发生.换言之,就离职竞业禁止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判断标准,应当通过法律明文规定的方式加以明确和细化,使雇佣双方对彼此间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7.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构成何种法律关系,我国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对出租车行业劳动管理方面均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认识不一,各地劳动争议仲裁院、法院判决大不一致,焦点在于双方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出租车司机与公司之间构成何种法律关系对于维护双方的权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以确立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立法宗旨。①它的颁布实施给用人单位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高等教育新生力量的独立学院更应以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契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有效地保护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劳动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但其存在的一些模糊性规定和漏洞使得双方当事人面对一些新问题时难以全面准确理解和执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法律适用和法学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集中体现了劳动法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但也给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带来威胁。违约金规范和适用的混乱、竞业限制协议的无限制带来了现实中双方利益的进一步冲突。《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权益保护方面找到了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06,(11):46-46
问:我与公司发生劳动纠纷,向当地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经多次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公司补发我工资及加班费3457元。仲裁委制作了调解书并送这双方签收。过后公司没有按规定履行,领导称收了调解书还可反悔,要我向法院起诉解决。请问:仲裁调解书能反悔不履行吗?  相似文献   

12.
【裁判摘要】《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关于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规定.是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的惩戒。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之间签署的其他有效书面文件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劳动合同的各项要件.明确了双方的劳动关系和权利义务.具有了书面劳动合同的性质,则该文件应视为双方的书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提出因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要求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3.
【裁判要旨】具备劳动合同基本条款、能够确立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入职审批表可以视为劳动合同;对负责劳动合同管理的员工诉请的未订立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纠纷,法院应该较一般岗位从严审查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正一、案例、规范与学理(一)案例的引入原告柏某诉称,2009年3月2日我入职被告A公司担任保洁员,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4月12日我因病住院治疗未再提供劳动。2010年7月12日我提出劳动仲裁,但仲裁委认为我不能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故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判决被告支付我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5400元。为支持上述主张,原告提供了下述证据:(1)有原告姓名的工资条,除工资构成外没有  相似文献   

15.
梅亚兵 《法制与社会》2010,(18):287-288
劳动争议整体收案数量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还涉及群体共性的利益,此类案件中双方的利益对立较为凸显,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劳动争议案件的妥善解决,关系社会稳定,因此对该类案件大幅上升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就劳动争议原因等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把握,以求能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并使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能够得到及时的,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劳动刑法视野下劳动用工违法犯罪的惩治与预防机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勇 《河北法学》2008,26(4):107-110
劳动用工违法犯罪的行为可以分为违法犯罪类型、单纯违法类型和模糊行为类型;劳动刑法应当以保障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底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心,严厉惩治严重的劳动侵权犯罪;同时关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适度平衡;惩治和预防劳动用工违法犯罪,应当构建和完善劳动刑事处罚机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机制、劳动法律体系衔接机制、司法协调救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许庆涛 《人民司法》2012,(20):84-86
【裁判要旨】设立中的单位属于用工主体,应当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一旦设立不成功,则不具备成立劳动关系的要件,劳动者与发起人之间构成雇佣关系,并按此关系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8.
[要点]劳动关系的成立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其决定着劳动者是否能够享受劳动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认定劳动关系的成立,应根据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具有人身隶属性、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否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属性、劳动者是否已将劳动付诸实  相似文献   

19.
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以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为典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大量存在。但是由于现有法律的规范缺失,使得该类型劳动关系得不到规制,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与我国力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宗旨是相违背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双重劳动关系的概念、性质、以及立法现状,以论证双重劳动关系合法性的实践意义和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培智 《法学杂志》2012,(6):122-125
实习生与实习单位如果构成了从属劳动,当属劳动关系。是否构成从属劳动,可以参照独立性与依赖性、替代性与辅助性、有偿性与无偿性标准予以判断。大学生实习劳动关系难以被标准劳动关系所包容,应在劳动立法中对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专门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