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它所表现出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证明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始从自给半自给的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齐全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生产体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改革十多年来,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日益富裕,农民购买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技术装备的能力大为增强等等。所以,现在提出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条件已经具备也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好。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解决好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取得很大发展,乡镇企业也相继崛起,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而大大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农村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又突现了出来。一是农业生产不能与市场衔接,出现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农业的增长方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小农产规模的经济,单纯农业性生产比较效益低,没有竞争力,难以进入社会化大市场;二是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与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在我国农产品大量过剩、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的情况下,仅在农村调整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和发展乡镇企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跳出农村和农业领域,站在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高度,对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产工业化、社会农民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农民大量外流、家庭经营方式迅速转变、村落走向衰败乃至消失,这些社会现象表明中国农村走到了"农民终结"的历史转折点。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乡村社会的复兴,需要转变农民的传统理性、培育新型农业劳动者、转变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方面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在战略选择上必须按照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主要缺陷在于,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在战略选择上必须按照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柴倩  黄向阳 《学理论》2015,(8):41-4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对农业的"硬件支撑",但也离不开现代管理体系对农业现代化的"软件支持"。农业现代管理体系的完善不仅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然而,目前的武陵山片区还未完全具备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管理体系,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与管理、农业生产的加工、农业生产的营销等方面还不尽合理。要构建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管理体系,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建设、提升政府与农民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完善农业生产加工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传导不畅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信息在传导过程中与使用者农民之间发生了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农村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民对信息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较差,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大力推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民的信息素养教育,充分发挥乡镇一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备耕时节,又一股冷空气侵 袭东北黑土地。就在这乍 暖还寒的季节,记者到吉林省几个产粮大县采访,发现农民由于连续灾年,普遍生产资金短缺,贷款备耕遇到不少阻力。不少干部群众表示,相对于城市来说,金融部门对农村特别是农民的“歧视”越来越严重,有可能影响今后农业生产的投入及农民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昔日为种地而今为致富 春耕备耕时节,农民的贷款主要为了准备种子、化肥,为一年的生产打好基础。但是现在农民已经不满足“年年种地靠贷款”的现状了,多数农民希望能用有限的贷款作为启动资金,选一个致富项目达到致富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高素质农民新概念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新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内涵不断丰富的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新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从时代背景来看,高素质农民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从现实实践来看,高素质农民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典型示范和利益连接纽带,代表了现代生产经营主体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发展前景来看,高素质农民将从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充当农业生产经营“领头羊”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等方面,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钟真真 《民主》2004,(3):12-14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农业的状况如何决定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没有比农业与农村建设更重要的问题。半个世纪以来,甚至远溯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以来,始终坚持把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放在首位,“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近50年来,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对城市里的工人、干部、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村、农民实行另一种政策,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是实行“一国两制”,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也是造成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教训     
党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一系列政策逐步落实后,农村形势出人意料的好。但是,各地情况不同,形势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地方还存在着领导落后于群众的问题,这当然是难免的。农村工作中那么长时间的极左束缚,怎么可能在一个早上挣脱呢?过去是干部犯了急性病,现在是农民“急”了。主人翁“急”起来,事情就有了希望。本刊这一期发表的记者笔谈,只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一些领导机关的经验教训,传递了农村的春讯。这些讯息告诉我们,虽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农村的形势却是一天天好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肖淑玲 《各界》2007,(6):28,30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4,(18)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受到重视,各地办农业的劲头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人们所希望的农业热还没有真正热起来。农业的现状与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稳定社会这个大局的要求很不适应。农业和农村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甚至还存在着许多值得重视的险象。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而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问题在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现规模经营。为此,需要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主要是解决满足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和农村基本制度体系。应该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推动农村中间组织发展、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加快农村的基本制度体系建设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订单农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订单农业是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民群众和广大农村工作者为解决农村经济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而提出来的,是一种符合市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效农业,实践中也发挥出了诸多积极作用。要促进其进一步健康发展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怀霞 《求知》2004,(3):24-25
武清区是一个有8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区,解决“三农”问题是推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应该看到,虽然长期困扰我区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的矛盾仍然存在;教育、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农村面积广泛,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偏低。这样的区情要求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之上。没有占全区人口大多数的几十万农民的生活富裕,就不会有我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我们必须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张碨 《瞭望》1985,(48)
在地处江淮丘陵的安徽滁县地区农村,随着农业经济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批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农民文化户,成为一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新军。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前的滁县地区是全国闻名的穷地方,农村经济落后,文化生活贫乏,除了县、区政府所在地之外,一般农村没有影剧院和其它文化设施。一九七九年,滁县地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农民经济生活普遍有了很大改善,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全地区百分之六十五的乡共投资创建了一百六十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中一个前所未有的农民办机械的热潮,已经和正在出现。事实是如此显明,使一些前几年还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前途存有疑虑的人,也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广阔前景,看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新路子。农村推行责任制的结果,生产发展了,农民也富裕起来了。掌握了生产自主权的广大农民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到发展农业机械的重要性,懂得了‘责任制加机械化’是致富之路的道理。于是,农村中曾一度出现的‘小毛驴青云直上,拖拉机离职休养’的状况大大改变,农机化事业再次勃兴。据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