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垂加神道作为近世神道之集大成,推崇神儒妙契。但在近世神佛权威的演变中,如何解读垂加神道的神佛关系,对于理解近世初期神佛关系史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山崎闇斋的《辟异》、闇斋孙弟子跡部良显的《神道生死之说》《神道排佛说》、伴部安崇的《神道野中之清水》、若林强斋的《神道大意》,则是从生死观的角度来分析垂加神道者对佛教生死轮回观的批判以及如何构建出日之少宫生死观的最佳文本。  相似文献   

2.
江户时代,佛、神、耶三教中,佛教居于统治地位,这种情况的形成与幕府的宗教统制政策密不可分。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思想的发展,儒学、国学等思想勃兴,并开始挑战佛教的思想权威,其挑战的形式之一便是思想上的排佛论。平田笃胤作为国学排佛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排佛论的知识基础来源于大坂学者富永仲基的《出定后语》,然而平田笃胤仅仅继承了《出定后语》中对佛教的历史研究成果"大乘非佛说",在此之上由复古神道的立场出发,以神道价值观附加于其上,在佛教批判书《出定笑语》中发展出了自身的国学排佛论。  相似文献   

3.
日本志怪小说《青头巾》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其"青巾"、"证道得脱"的主题有明晰的佛教文化传承谱系,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日两国民间传说、市井文化和佛教思想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佛法与情欲的冲突"、"禅密冲突"等既有观点的进一步反思,在回答大谷雅夫教授三个诘问的基础上,认为该小说是以"佛魔一如"思想为核心,以教人不断破除欲执、语执、法执为根本旨归的"佛教叙事"。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菲律宾原住民族阿拉安人主位式的神话观。笔者通过五次参与式田野调查,深入民都洛岛山区,搜集当地阿拉安人"活形态"的洪水神话、创世神话,调查原住民的神灵信仰。本文首先介绍了阿拉安人及其神话的基本情况;然后从学术史的角度回溯了"神话观"在民俗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理论和方法;接着重点论述了阿拉安人把神话视为想象的、地方性的历史,作为当地重要的、神圣的"地方性知识",进行朴素而真实的讲述;最终提出神话在阿拉安人中是作为地方性的、神圣的历史而存在的,是原住民理解世界起源、人类起源、本民族起源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原住民"地方性知识"系统中不可缺失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江户时代伊势神宫中的内外两宫围绕外宫的性质和地位高低问题发生过激烈的论战。外宫神职主张,外宫的祭神不仅是丰受大神,同时也是国常立尊和天御中主神,这样就赋予了丰受大神以祖先神的性质。外宫神职同时延续了中世的"二宫一光说",即认为两宫关系是阴与阳、水与火的二元关系,天照是二宫之通称。外宫据此谋求提高自身地位,达至与内宫地位对等。内宫方面则逐个反驳以上主张,否定外宫祭神是国常立尊,并彻底反对中国的阴阳思想。外宫在论战中的失败是追求地位对等与封建等级秩序之间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菲律宾民都洛岛山区中芒扬民族阿拉安部族原住民关于当地民间叙事的自然分类.笔者于2004年7月、2006年4月、2007年1至2月三次在该部族中从事田野工作,搜集当地"活形态"的洪水神话和创世神话,调查原住民的相关信仰、仪式、巫术、神谕等.本文建立在参与式田野观察的基础之上,首先从民俗学学术史的角度回溯"自然分类"在民俗学研究中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然后论述阿拉安人对民间叙事的自然分类,并与现代民俗学的相应"学术分类"进行比较,探讨在阿拉安人自然分类中所蕴含的当地的神话观;最终勾拟出由这些自然分类构成的、富有地方性色彩的"阿拉安-芒扬地方性民俗知识",阐释了在原住民主位式的神话观中神话与传说、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今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着显著的合作空间。随着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出现的积极转变,中日两国揭开了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的新篇章。虽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中日双方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不但有助于改善中日政治关系,而且有助于实现双方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中日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和经贸往来三个方面存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能性,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推进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界过去对印度佛教研究较多,对尼泊尔佛教研究不多;对中印、中尼佛教交流研究较多,而对中、印、尼三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的研究则不多。2019年11月25日,由中国友谊促进会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加强佛教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融相通——中印尼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印度德里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贝纳勒斯印度教大学、新那烂陀佛教大学、加尔各答城市学院和尼泊尔的特里布文大学、莲花学院、蓝毗尼佛教大学以及中国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上海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三个国家18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围绕中、印、尼三国"佛教源流与影响"、"佛教传承与艺术"以及"佛教融合与发展"三个议题展开交流,讨论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三国的友好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国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中、印、尼佛教交流的历史起源、特点、影响、问题和建议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从1992年中韩建交至今,如何妥善和有效地处理美韩同盟与中韩伙伴关系之间的互动,一直是横亘在中美韩三国间最大的难题之一。尽管不少有识之士曾试图通过建构多边机制以容纳"同盟"与"伙伴",或是努力促成两者在区域安全、经济秩序分别主导的基础上并行不悖地发展;但这些方案最终或归入失败,或束之高阁。文章认为,文在寅时代,美韩同盟和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须超越"安美经中"的界线,在对等基础上向对方主导的领域渗透,并通过深化中韩军事安全合作和加强美韩经济贸易联系,使美韩同盟与中韩关系达成互补性的"建设性并立"。中国应尝试通过建立中韩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推动中韩军事合作的实质性提升,吸引美国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防止中美韩之间矛盾的牵连扩散,并适度照顾到韩国的安全关切,来推动"建设性并立"模式的构建,使中美两大国能够以互补共赢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共同为朝鲜半岛乃至于东北亚区域秩序提供稳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安藤昌益的社会思想入手,首先介绍了安藤昌益所独创的几个概念"自然世"、"活真""直耕",并论述这些词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介绍安藤昌益构想的理想社会"自然世"。昌益通过对当时社会的几种代表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而构建了自己理想的社会伦理模式:批判了日本儒学的五伦、五常压抑人性和违反自然规律;指出佛教教义乃虚妄之说,佛僧皆为武威社会之帮凶和吸食民脂民膏的"国之虱";指出真正的宗教应该是人民庆祝农耕丰收的仪式,不会故作神秘欺骗民众。他以"真道"代言"神道",强调两者都应该是自然的"直耕之道"。其思想对于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都很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来说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中日两强并立日趋明朗,中国从海上走出去和日本走向正常化国家的力度和速度几乎同时加大,两国的海上交集、碰撞日益激烈。21世纪初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基本清晰,都有了一系列的指导性纲要,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都是国家战略设计。但是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在孕育时间、思维基点、海洋经济基础、历史责任和未来追求上有很大的差别。"海洋强国"与"海洋立国"在国家战略目标、海权方向、治理体系上都有无可避免的碰撞。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从本质上讲是中日两国的抱负冲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做国际体系的挑战者。  相似文献   

12.
始于明治元年的"废佛毁释"运动彻底改变了日本佛教的命运,由此产生的新文化语境与思想生态对日本佛教题材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纵观近代以来约150年间的日本佛教题材文学,其中的佛教思想接受模式呈现了从信仰、怀疑、理性主义到多元宗教观的变迁,实践了与佛教地位转型相呼应的文学创作转型。而多元信仰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无暇顾及自我磨砺,急功近利的宗教心理使得"他力思想"和"恶人正机"等方便法门取代了注重修行的正统佛教思想。新生代僧侣作家的登场则将传统僧侣文学和现代文学融于一体,既让人们了解到神秘的僧界,亦使佛教更多地介入了现代世俗生活,他们作品中呈现的多元宗教观亦符合当下日本民众的多元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的好坏在时空上都与韩半岛的安全、生存以及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冷战结束以来,在东北亚地区多强并立的国际局势中,中日两国同时加大了迈向世界大国的步伐,使得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调整不断加快(日美同盟对中俄接近)。中日"大国意识"碰撞以及日本围绕"周边事态"问题推动普通国家化的对外战略,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日实力关系面临的结构性转折,就是两国实力关系趋于对等化,这是近年来中日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或者说"政冷"关系的主要根源。中日之间这种大国意识的碰撞对东北亚地区新国际秩序的形成,有着日益突出的影响。对此,韩国外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是韩国要成为"东北亚中心国家"以及"中日之间的均衡者"。这一看法说明韩国的安全、生存以及国家利益离不开中日两国关系走向这一维度。那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日关系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对分析东北亚局势及韩国外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该书对东亚现代化模式与印度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认为两种模式最终将殊途同归.本书立意独特新颖,是一部开拓性作品.  相似文献   

15.
"日本制造"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企业接连出现的质量事故以及知名大公司大面积的巨额亏损,使"日本制造"的神话呈现终结趋势.认为技术垄断症与日本的分级制度是质量事件的罪魁祸首的观点是错误的.日本企业沉醉于运作层面的管理而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结果坐失战略改革时机才是问题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6.
《大越史记全书》古代曾于黎朝和阮朝两次刊刻,至今有"正和本"(1697)、"内阁本"(1856)、"国子监本"(1856)、"引田本"(1885)、"校合本"(1984)、"影印本"(1998)6个版本。黎、阮两朝刊刻的《大越史记全书》越南国内现存15部;法国藏有数部,其中巴黎亚洲协会图书馆藏1部,系"内阁本",即"影印本"之底本;日本亦藏有数部。日人引田利章校订句读并首次活字印刷;陈荆和编校的"校合本"目前内容最为完整;"影印本"保留较多原貌。  相似文献   

17.
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59)1913年11月7日出生于北非的阿尔及尔。出版过戏剧作品与两部著名的小说:《异乡人》和《瘟疫》,以及两册沉思集,《薜西弗斯的神话》和《反叛者》。1957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试图根据加缪的主要作品以及他早期的一些日记、随笔,并联系他的家庭背景,对他的“荒谬哲学”作深  相似文献   

18.
尹正 《日本问题研究》2007,(4):33-35,43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日经贸关系通过互惠合作已经发展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中日经济关系对中日两国经济的重要性和中日经济的互补性,认为从长期来看,中日经济关系还会向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阙政 《新民周刊》2012,(25):64-67
你知道近300部电影是怎样从1600部片子中选出来的吗?6月24日晚,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SIFF)圆满落幕,8座金爵奖各归其主。回首过去的9天,各国佳片全城云集,红毯星光令人目迷,许多人,把他们的作息调成了"电影节模式"。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明代思想文化典籍陆续传入日本,逐步对近世日本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本文概述明代兵书与善书对近世日本的影响。兵学思想方面,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等一批明代兵书于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并流入民间,成为这一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一些民间知识分子开始解读、研究戚法中"节制"等重要概念与选兵、练兵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兵制改革的思考。明代善书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过程中,其中的佛教、道教思想与日本神道思想发生了冲突,民间知识分子在介绍传播善书时,运用日本的传统信仰与习俗重新解释善书,善书由此逐步为日本民众接受。研究明代思想文化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普及的历史,可以重新认识近世日本在理解与接受明代思想文化过程中进行选择、重新解读与吸收融合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