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江淮生态大走廊,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从北向南是淮河入江通道;南接"长江经济带",北连"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市圈,是两大国家战略的清水纽带和绿色脊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建设江淮生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10)
<正>江淮生态大走廊地处南水北调东线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所流经的地级市为主要范围,包括江苏省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徐州5市。江淮生态大走廊串联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是长江、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带,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淮河入江入海通道的重要缓冲区,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重要的水源地和清水走廊,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实施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11)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代表团将"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作为议案提交。根据规划,高邮80%的乡镇(园区)、65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纳入江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10)
<正>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对于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保护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去年11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安全屏障。"这标志着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之后,省、市两级都在努力争取将其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的"总盘子"。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江苏代表团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将  相似文献   

5.
张来根 《群众》2022,(3):61-62
<正>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更好服务南水北调全国大局”。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坚决扛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全面强化战略思维,主动服从服务大局,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并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0)
<正>江淮生态大走廊纵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覆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及输水区域,自然禀赋优越,生态区位尤为重要。同时,该区域也是经济发展动力充沛、城乡建设十分活跃的区域。如何准确定位、突出重点、系统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值得深入探讨。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定位与内涵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是江苏省委确定的省级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从战略定位看,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是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10)
<正>江淮生态大走廊和京杭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年运河文化养育了这条生态廊道沿线的城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多年来对运河文化研究深入,参与过多次廊道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项目的规划,本期我们请他从文化角度谈谈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记者】江淮生态大走廊更强调区域联动发展,您认为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7)
<正>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发挥应有作用,成败在水质,关键在沿线生态建设,魏小东日前对记者表示,应该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红线外生态带建设支持的力度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发挥应有作用,成败在水质,关键在沿线生态建设。为此,中央从工程伊始就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将南水北调工程打造成"清水走廊""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9.
正扬州版图上三分之二是田园,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离不开美丽田园的支撑。省市部署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263"专项行动、江淮生态经济区战略,对建设美丽田园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打造美丽田园,应让"生态+特色+富民"成为主基调。为此建议:一、认识为基,提升行动自觉。思想决定行动。建设美丽田园,行动自觉是前提是基础,只有内化于心,进而才能外化于行。怎么提升行动自觉,当前应力避"四化"。力避"口号化"。美丽田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近年来,宝应县借力江淮生态经济区、江淮生态大走廊、大运河文化带三区建设的叠加优势,抢抓政策红利,在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上不断发力、持续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还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陈小卉 《群众》2023,(11):29-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江淮生态经济区是江苏着力打造的“1+3”重点功能区之一,承担着展现全省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的功能,是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支撑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余春存 《政策》2010,(8):47-48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建设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机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305省道沿线的县河、水坪、城关、中峰、龙坝、蒋家堰等6个乡镇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在"十五"规划确立"南水北调"工程后,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以孜孜以求的精神,连续多届不间断地向国家建言汉江保护与发展,立项汉江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进一步加强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尽快启动"引隆补水"项目……不胜枚举。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如何落实在湖北发展和南北共同发展中?今年两会上,住鄂全国政协委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10)
<正>人类社会,因流域而生存和繁荣。流域生态,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水关系最为集中的体现。现代生产体系,似乎使得人类社会在地理空间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依靠流域生态,但国内外发展实践均表明,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是流域生态健康的基础,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福祉。江淮生态大走廊流域,若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地、人水关系格局,则需要探寻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最大绿色公约数。  相似文献   

15.
《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评审,由省政府批准印发。规划范围包括金华、衢州、丽水3个地级市。经济走廊生态屏障金衢丽地区的总体定位是:经济走廊、生态屏障。经济走廊。金衢丽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待开发资源优势,是浙江经济新的成长区域;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主要集中在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交通走廊地带;该地带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传导功能,是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经济辐射的重要通道。生态屏障。我省八大水系中有五大水系发源于金衢丽地区,尤其是处于钱塘江和瓯江两…  相似文献   

16.
淮思研 《群众》2022,(17):69-71
党中央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明确提出“3060”战略目标。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碳排放提前达峰后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份。”淮安是通济江淮的生态文旅水城,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生态城市,也是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正聚力聚焦打造“绿色高地”,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力绘好“美丽江苏”淮安画卷,努力为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淮安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从湖北省全面实施"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到恩施市提出打造"仙居恩施"、建设生态走廊的科学决策,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实践。"仙居恩施"战略的提出,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是恩施市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本文试图以盛家坝马鹿河流域生态走廊的建设规划为例,对"仙居恩施"战略的重要意义、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作出探究。  相似文献   

18.
沈环轩 《群众》2014,(9):11-12
<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尤其重视制度创新,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效应正在显现。设立生态红线区域2013年8月,江苏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此后,又制定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江苏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一个规划、  相似文献   

19.
常红浩  刘德国 《创造》2013,(9):26-27
[秦光荣药方] 恢复翠湖周边的自然山水绿色走廊 秦光荣说,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规划建设,保护昆明的大山大水城市布局结构,凸显昆明山水之美. 一是要保护好"大三山一水"格局.保护好长虫山、金马山、碧鸡山等昆明主体山体,保护山体轮廓的完整性,维护山体生态的安全性.要继续推进滇池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加快构建环湖生态体系. 二是要保护和恢复"小三山一水"格局,恢复翠湖周边的自然山水的绿色走廊,保护好翠湖周边怡人的城市空间,加快形成最具代表昆明文化特色的人文聚集区.  相似文献   

20.
张彤 《重庆行政》2022,(1):10-1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规划纲要》的重要部分。《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整合红色文化、巴文化资源,打造伟人故里、大巴山旅游环线和嘉陵江、涪江诗画长廊,贯通川东北渝东北生态文化旅游带。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与重庆文化同源,同属巴文化。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广安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广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紧邻重庆的地缘优势,坚定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必然要用好天然联系的文化旅游资源,着力与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廊道和发展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