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根源在于长期负面因素叠加造成的结构性失衡,政府的需求刺激政策一般只具有短期效应,不能真正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通过刺激需求来重回高增长通道,如果不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就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从内在逻辑分析,还是从历史视角的分析,或是量化的实证数据,都得不到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幅下降的结论。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到位,现代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改进,中国经济增长完全有希望逼近潜在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经历较长一段持续高速增长期并在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国际元左右时,成功追赶型经济体会呈现增长率明显下台阶、经济结构显著变化的一个规律性现象。中国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很小,预计在2015年前后,经济潜在增长率有很大可能性下一个台阶,经济转型将会面对风险防控和增长动力转换两方面的挑战。中国已有增长模式的缺陷与优点直接相关,都根源于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深度介入,经济高增长容纳、消解或后推了不平衡、低效率和风险隐患,在增长速度进入新的平台后,这种"时效性"会带来原有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引发的风险冲击。下一步改革的历史使命是构造与新阶段增长特征相适应的增长模式,确立明确的价值观,追求财富增长与人的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应当着力推动"参与促进型改革",促进社会成员发展能力建设和潜能发挥。  相似文献   

4.
1、从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来看,呈现出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阶段性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84年,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为15%;第二阶段为1985—1988年,由于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但相对速度放慢,年均增长率为5%;第三阶段为1989—1994年,由于农产品短缺与过剩交替发生,农民收入出现徘徊波动,年均增长率只有2.7%;第四阶段为1995—1998年,国粮食等农产品丰收和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有较大的回升,但由于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开始转向买方市场,农民收入增长明显趋于放慢。1998年全省农民人均少收入现金68元,人均劳动报酬收入的增幅比上年回落了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6,(3)
正一、匀速增长:增长的转换与再平衡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状况,经济增长6.7%。尽管仍然延续了近些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但在下降当中也有很多积极的变化。这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所谓增长阶段转换说的是过去我们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了,正在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我们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在新的增长平台上保持稳定,但必须要实现再平衡。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2016年中国提前四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2020年图景展望:到2020年中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握。2030年图景展望:预计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在5.3%-6.0%之间。尽管进入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蓝图,并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率先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担负起的重大使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对江苏而言,及时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迫切需要。走出"要素驱动"乏力的窘境,需要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  相似文献   

8.
李丽 《前进》2018,(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等重大论断。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从发展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减少无效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减轻企业的税负和非税负担等方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  相似文献   

9.
经历较长一段持续高速增长期并在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国际元左右时,成功追赶型经济体会呈现增长率明显下台阶、经济结构显著变化的一个规律性现象。中国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很小,预计在2015年前后,经济潜在增长率有很大可能性下一个台阶,经济转型将会面对风险防控和增长动力转换两方面的挑战。中国已有增长模式的缺陷与优点直接相关,都根源于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深度介入,经济高增长容纳、消解或后推了不平衡、低效率和风险隐患,在增长速度进入新的平台后,这种时效性会带来原有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引发的风险冲击。下一步改革的历史使命是构造与新阶段增长特征相适应的增长模式,确立明确的价值观,追求财富增长与人的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应当着力推动参与促进型改革,促进社会成员发展能力建设和潜能发挥。  相似文献   

10.
<正>新供给经济学强调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入手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有效化解"滞涨""中等收入陷阱"等潜在风险,力争形成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模式。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端改革正在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近30多年来,改革开放带来我国农业的巨大变化,粮食、蔬菜、水果、畜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6,(3)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供给侧改革后,关键是落实,而落实的关键,是凝聚社会共识,要在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阶段忍受阵痛,争取把疑难问题在"十三五"期间解决去年11月份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了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这一概念也成为了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  相似文献   

12.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学界、经济界对于"稳增长"已有了高度共识,这有利于调整我们对于经济发展的看法和理念。前不久,习近平主席讲到了"不以GDP论成败",这就意味着应当逐步扭转中国长期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思维定势,习惯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其实,把中国经济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仍然是高速增长,因为全球经济体中少有超过7%增长率的。  相似文献   

13.
江仕敏 《创造》2019,(5):59-64
2019年5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品牌日"。为民族品牌设立专门节日,表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诉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壮大品牌经济,正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此阶段,必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尽管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众多,但根本在于经济增长的停滞,而该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来自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本文以上述三个变量为解释变量,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VAR模型,揭示了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分布,即高等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则成为制约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高级化,同时保持教育和研发投入的持续性,应是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蔡昉 《小康》2014,(3):19-19
进一步加强结构改革,关注供给因素,提高“潜在增长率”,即通过改革获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这是“李克强经济学”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经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矛盾亦随之爆发,中等收入陷阱将会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李扬 《小康》2015,(1):18
在新常态下,需要重新塑造我们科技创新的一套体系,重新塑造我们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变的机制。我们都知道,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成为总结2014、展望2015的一个重要会议,而且由于在这次会上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叫"新常态",它标志着中国经济以"新常态"产生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前面一个三十几年的阶段是高速增长,年均9.8%,从"新常态"开始,我们进入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改善制度供给,是以深化体制改革来强化发展动能,是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核心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而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只有这一问题解决之后才可能实施就业系统的顶层设计。以马克思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一个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增加原始创新型人才供给和增加技术创新型人才供给是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口红利由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所决定。人口红利消失和人口老龄化导致潜在增长率不断放缓,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我国新生人口仍呈现逐年递减趋势,经济上加速了人口红利的消失,甚至逐渐产生了"人口负债",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带来了压力。对此,不仅需要从供给侧出发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扩展改革领域,也需要在需求侧从依赖外需转向内需,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解决实体经济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增长是财政充裕的基础,这是财政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我国近10多年的现实却是: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日趋困继。1980~1995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9%,而不含债务收入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12%,两者增长幅度上的差距,导致1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