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是大运河沿线8省、市中开挖时间最早、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省委明确提出,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此,必须以更高水平的法治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  相似文献   

2.
《群众》2020,(13)
正大运河江苏段是江苏珍贵的文化名片,她犹如一条光彩照人的翡翠项链,链接起江苏南北各市的文化瑰宝,让分布在江苏大地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融入"水韵江苏"的文化版图;大运河在全国是一条线,在江苏是一张网,大运河及其支线运河支撑起江苏13个城市共进取,共繁荣的发展愿景。2020年是大运河申遗六周年,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文化研究、河道治理、文旅融合、区域发展等多个方面多点发力、系统推进,力争建成全国样板段、示范段。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是大运河沿线8省市中开挖最早、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被写进2018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扬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大运河文化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9,(24)
<正>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790公里,沟通长江、淮河和古黄河,串联诸多湖泊,在中国大运河全域中区域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的运河文化遗产品位价值最高,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的基础最好;大运河江苏段跨越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三个重要的文化区段,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运河江苏段哺育了大批历史名人,展示出紧密的人河关系;大运河江苏段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的区段,发挥着千年运河的核心功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达互融的大运河开放包容的基因造就了运河城市今天的富足。江苏要在发挥这些优势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7月31日至8月1日,省政协在扬州举行大运河保护利用和发展研讨会。会议认真贯彻全国政协5月在杭州召开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精神,省有关部门和沿运河各市政协交流了在推动大运河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就大运河江苏段保护利用和发展中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省政协副主席陆军、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沙人麟分别在会上讲了话。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黄玉生主持会议。省水利、交通、建设、环保、旅游、文物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沿运河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市政协的分管领导和文史委员会的负责同志,以  相似文献   

6.
娄勤俭 《群众》2020,(7):4-6
这次既是调研,也是工作检查,我们用了三天半的时间,全程考察了大运河江苏段以北部分,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工作进行了检查,沿途听取了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徐州、宿迁、淮安、扬州四市的工作汇报,总体感到,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起势很好、成效明显,各地各部门思想共识高度凝聚,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工作举措不断创新,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大运河立法、文旅基金设立、研究院组建、出版工程实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等具有开创性意义,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首届大运河文博会等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8,(22)
正江苏是大运河的发祥地,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重要的是绵延不绝的文脉。大运河江苏段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省委书记娄勤俭深刻指出,要把江苏段建设成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欣赏运河之美首选到江苏,研究运河文化必须到江苏,展示运河形象全国向  相似文献   

8.
<正>10月22日至25日,由全国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光林、周国富率领的全国政协调研组一行,来我省就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调研。22日在南京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观看了我省大运河申遗和保护的电视专题片并听取有关情况汇报。调研组认为,江苏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措施得力,成效良好。省各有关部门紧扣重  相似文献   

9.
正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的四分之三在江苏境内,大运河江苏段成为统筹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主要载体,也应该是传承大运河文化名片最出彩的篇章。大运河产业带要在"绿色、共享、共治"理念下,运用现代化理念,嫁接新经济、新技术,再造大运河现代化的文化气质和商业生态,在传承和创新中培育大运河经济增长点。运用现代化理念,推动大运河传统商业活动在新时代复兴其一,提振大运河航运业,推动大运河航运提质增效。推动航道改造升级,提升大运河航运物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民因水而居,城因文而兴。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设区市,加上泰州、南京、南通等市,江苏13个城市与大运河直接相关,以大运河为纽带形成了贯穿江苏南北的水动脉,将江苏已有规划的三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串连起来,对区域空间重构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应进一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使之在江苏的城市群都市圈层级体系建设和区域一体化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爱蓓 《群众》2022,(17):31-3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拥有700多公里的大运河干线和400多公里长江岸线,长江、大运河一横一纵,构成江苏发展的坐标轴,中央把江苏确立为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  相似文献   

12.
梅耀林 《群众》2021,(4):33-34
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沿大运河地区突出文化特色和生态优先,一体建设高品位的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打造江苏的美丽中轴”。江苏是大运河的发祥地,也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约790公里,流经8个设区市,37个县(市、区),沿线常住...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19)
正2017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17年9月15日,省委书记李强就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在淮安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21,(7)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2020年11月视察江苏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时指出,  相似文献   

15.
5月17日至19日,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听取各地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意见和建议。考察团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江苏对大运河的整治、管理和保护工作以及沿线地区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程世峨参加考察。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21,(9)
正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之作为引领性、标志性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立足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定位,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9,(24)
<正>大运河流经江苏全域,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运输、沟通、经济和文化价值,成为江苏沿线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期,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结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沿线城市如何跨地域合作,因市制宜、协同发展,再次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培育城市间联动发展新动能,将运河沿线城市有机串连,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借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省工商联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内容之一,《江苏民营经济30年发展历程》由凤凰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11月出版发行。全书共七章48万字,由省八届、九届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我省两会期间,省政协文史委向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的大会发言,并同时提交有关提案。这是继2007年文史委向省两会提交有关提案以来,再次为大运河申遗进行呼吁。早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从此,大运河申遗拉开了行动序幕。从此,政协人开始与大运河结缘。如今岁月已跨入20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申遗的漫漫之路与大运河的千年沉寂相比,也许时间并不算长,但大运河期待重生之日为期已久。2014年,大运河申遗之日,现已开始倒计时。古老而沧桑的大运河注定不会永远沉寂。  相似文献   

20.
徐宁 《群众》2020,(20):35-36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输动脉,凝聚着与自然斗争共处的中国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国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让这条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河流,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江苏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示范段建设,其中,运河文旅成为沿运河多个城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抓手,进一步拓展了"水韵江苏"的文化内涵。如今,挖掘运河文旅资源新活力、寻找和发现文旅投资的新机遇、激发文旅融合新潜能,更好发挥"运河文化+"优势,已成为江苏文化投资事业发展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