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大多都设立了纪念日或哀悼日。用国家公祭仪式来祭奠死难者,牢记和平背后之巨大牺牲,形成国家、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成为一项国际惯例。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2014年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2月27日,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一项决定,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史无前例的法律决定,必将在海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设立这一国家公祭日?国际的惯例如果回顾二战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种种不同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牺牲的民众,并且这类的纪念性活动一直坚持至今,吸引着各种各样的人们缅怀战争受难者,同时对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学角度探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时代背景、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以期在公祭活动中还原历史公正,激发民族自觉、民族自信,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联合国际社会进步力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4.
正开展民间外交,积极开展NGO(非政府组织)合作交流,培养壮大国际义工团队的建设,对推广"一带一路"建设的设想和方法等提出意见建议。国际社会尊称他为"和平大使"与"民间外交家"。李若弘,现任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港澳委员、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联合国合作伙伴办公室高级顾问,国际社会尊称他为"和平大使"与"民间外交家"。他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政议政,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北京社会组织应抓住进军"一带一路"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5.
愤怒的谴责     
惊悉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以及几名中国驻外人员遇难的消息,我们感到非常愤怒。我们谴责这种公然违反国际法的行径。美国以及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的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它是帮助这个国家恢复和平的最糟糕的一种解决方法。我们希望中国在联合国进行积极的呼吁,为恢复巴尔干的稳定作出贡献。谨表达我们的友谊以及我们与受难者家属同在的情感。愤怒的谴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立法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今天,需要进一步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其逻辑路径有三: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南京人,而是包含中国人在内的世界各国人士;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独有的记忆,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关于战争的记忆的一部分;南京大屠杀通过两场审判定案,是东亚历史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中美俄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历史、政治和法律成果,南京大屠杀记忆事关东亚乃至世界的秩序。  相似文献   

7.
江东平 《群众》2022,(23):28-2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表达的是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的是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相似文献   

8.
志愿者服务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04,(10):52-53
世界主要国家都存在志愿者服务组织,它体现了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是个人参与社会、实现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个人主义至上的美国,志愿者服务事业是怎样的呢?借鉴美国志愿者服务的经验,对我们无疑有着重要的启迪。“天使”飞入百姓家“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救援措施,同时还活跃着为受难者提供食宿、提供咨询的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帮助迅速向受难者伸出援助之手,提供衣食住行、帮助他们寻找家人、对受难者家属进行抚慰……上帝的天使飞入上万个受害者的家庭,减轻灾难,抚慰创伤。2001年9月1日前,卡琳娜·…  相似文献   

9.
台湾社会的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台湾当局极力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制造新的历史记忆,极力歪曲真实的历史,企图割断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为建构台湾的所谓"国族认同"、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效力。本文应用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的相关理论,结合台湾的实际,研究台湾当局制造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的过程、手段、目的及其对建构群体认同的影响,指出台湾社会现有的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是可以改变的、必须改变的,而重构历史记忆与扩大群体认同是有利于两岸人民的一种选择。"双重认同"的观点是可取的,应当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成为两岸共同重构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庾新顺 《传承》2013,(10):8-9
中国—东盟关系是东亚以及东南亚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支柱。山水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使东盟与中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一个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的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过去十年被称为中国与东盟关系"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1.
连战语锦     
愿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尽绵薄之力《台声》编者按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4月26日16时40分许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受到大陆有关方面热烈欢迎。连战在禄口机场停机坪发表演讲表示,两岸如何创造互惠互利、和平双赢的未来,是大家所关心的,我们愿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尽绵薄之力。这是一次间隔了整整60年的访问,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但我们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南京是孙中山陵寝所在地,向中山先生致以最高的敬意是我们此行的共同心声和期盼,此行难能可贵。终于让我们进行了这历史性的第一步文/…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31日是北平和平解放55周年纪念日.在我们亲身经历的这55年的历史过程中,有三件事是很值得我们记忆的.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24)
正祭奠、缅怀、铭记、祈福……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13日上午10时,中央按照逢十周年的规格,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当天的公祭仪式。从家国情怀到世界记忆,今年国家公祭日,流程如故,庄重如故。这段历史从当年被害者的家族记忆,成为南京市的城市记忆,乃至成为国家记忆。2015年,  相似文献   

14.
杨娜 《传承》2011,(17):32-33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是19世纪在欧洲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当时革命形势要求而产生的。在无产阶级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和平思想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而在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和平思想对我们如何创立和平的国际发展环境也有着强烈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九牛  田正学 《前沿》2008,(11):8-12
和平发展道路是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的国际战略,集聚着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诸方面的积极因素;和谐世界构想是中国首倡的反映国际社会普遍愿望的新理念,与和平发展道路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新亮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和平发展作为中国处理国际国内建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方针,标志着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设立“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不仅提醒国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也以中国的记忆警醒世人,促使人类历史记忆时刻保持唤醒状态,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相似文献   

18.
香港没有北京或西安的几千年历史积淀,但它在我们的民族历史记忆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几经变迁,它见证屈辱、见证光荣,见证了时代变化、也见证了历史发展。它没有南京那样的沉痛记忆,但也照样经历过国殇,  相似文献   

19.
张静 《人民论坛》2012,(20):42-43
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基本定位应是以国内安全稳定为前提,持续加强国家实力基石,增强国际影响力;本着和平发展的理念,积极塑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努力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20.
樊青青 《前沿》2008,(2):165-167
新保守主义主张日本应成为政治大国,企图否定侵略历史,力主修改战后和平宪法,并通过执政纲领的实施对日本国内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田康夫当选日本首相后,新保守主义在日本政坛仍有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