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全省知识分子工作会议历时5天,已于5月27日在哈尔滨结束。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李力安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无论是搞好我省的经济发展也好,还是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好,都要求我们必须把智力开发放在首位,把它作为战略重点,突出地抓好。与会同志对省委的这一战略决策反映强烈,一致认为:这是指导思想上的新飞跃,这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自由主义诸学派的主要观点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学派林立、学术见解庞杂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20世纪20、30年代那种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界滋生出的一个怪胎。所谓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首先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资本主义加速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主导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运作近一个半世纪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己越来越不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表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理论已经走到了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五年,对于美国经济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创记录的年份:超过二千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突破二万亿美元大关的国债最高限额,接近一千五百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消费信贷总额已超过纳税收入的百分之十九,而储蓄率却降到百分之二点七。更有甚者,一九八五年,还将以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这一重大的转折而载入史册。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长期的债权国地位结束  相似文献   

4.
正"荣民"全称"荣誉国民",笼统来说就是退伍老兵。但"荣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不仅大陆人感到陌生,即使是台湾年轻的一代,也越来越难以理解这个词背后的特殊含义。他们的由来,还要从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失去大陆时说起。大江大海1949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彻底失败,蒋介石黯然退守台湾。但对于蒋氏而言,这并不意味着结束,他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  相似文献   

5.
傅培言 《侨园》2014,(11):2-3
<正>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第二次欢迎各位和我以及我夫人一起庆祝德国国庆日。这个特殊的2014年是个回顾一些路标的年份,而这些路标不仪仪影响了德国的历史。有两个日子特别黑暗:100年前,萨拉热窝的两声枪响使欧洲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75年前,德国当时的独裁政权入侵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继而犯下史无前例的痛苦和不公。但是,2014年我们也要庆祝德国和欧洲史上的一个闪亮时刻。25年前,柏林墙倒塌了。数月后,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终成现实。这个日子结束了我国数十年的分裂。同时它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曲东明 《侨园》2013,(7):71-71
<正>邮票,作为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其选取的题材十分广泛,可谓无所不及。但随着历史的变迁,邮票还具有了收藏价值,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您是否知道,一枚小小的邮票,还在两次全球性的战争中扮演了不同角色,蕴藏着刀光剑影。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战争主要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这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情报机关截获了一封奇特的信,信上空无一字,只贴有两枚邮票。一枚邮票是法国的,面值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卢卡奇和柯尔施等人,他们依据黑格尔哲学观点解释马克思主义,是试图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的一种学术思潮。 一 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初。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战争所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创伤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20世纪的前半期,是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凯歌行进的时期。然而,进入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在80和90年代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相继变色。20世纪前半期社会主义运动会在一系列国家取得胜利,原因何在呢?这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认识。从客观上来说,当时世界正处于战争和革命的时代。战争极大地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俄国无产阶级首先举行武装起义,推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拉美国家实施了声势大、范围广、影响深的改革开放。这一进程不仅在拉美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整个第三世界来说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无怪乎有人称之为拉美大陆上的一次“经济政变”。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产业政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色。第一个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个阶段是美国文化产业萌芽并发展壮大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化产业政策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第二阶段从二战到冷战结束,这个阶段美国文化产业在东西方冷战的政治大背景下加速发展并称霸全球。这一时期影响美国文化产业政策走向的有两个重要因素:东西方冷战的国际政治大格局和新自由主义的勃兴。从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到如今是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对美国的文化产业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和反法西斯盟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今年五月九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部战场——欧洲战场战胜法西斯德国的四十周年。忆昔思今,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团结一切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力量,以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挑起的。当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打着“争取生存空间”的幌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6,(4):28-29
正《中国制造2025》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人才培养。经过大量国内外调研,如下情况值得重视:一是持续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德国工业4.0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为推动工业4.0,德国制定了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从产、学、  相似文献   

13.
郭秀丽 《求知》2015,(2):61-62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德国的生态环境遭受工业和战争的双重重创,日益恶化。到70年代,德国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程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灾难。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生态治理。到本世纪初,德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已经成为世界上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生态治理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始终注重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民主"的强大整合力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波恩专电德国总理科尔3月3日结束对亚洲5国为期两周的访问。这是一次重内容、求实效的访问,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德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存在,特别是扩展经贸关系。科尔所访国家也显示出增进经贸关系的强烈愿望。这预示着,德国同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在近年里将会具有新的规模。亚洲是近1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东盟国家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为6—10%,“四小龙”和中国甚至达到8—10%。据预测,在今后20至25年中,东亚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可能超过北美经济区的总和。目前,亚洲对外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25.7%,外汇储备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1/3。对于出口大国德国来说,  相似文献   

15.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尾,各同盟国大国开始构建战后世界体系。在1945年2月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同盟国首脑围绕战后处置德国、波兰问题、远东问题和建立联合国等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在考虑德国的赔偿问题时,同盟国的政治家们没有忘记一战后的20年间在德国发生的戏剧性转变。因此,如何处理德国的赔偿问题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要尽可能削弱德国工业的生产水平,从而保证德国不会重新崛起并威胁世界和平。另一方面,如  相似文献   

16.
波恩专电 德国统一在即。回顾统一进程,在德国统一的外部轨道上,两个德国加上苏、美、英、法4个战胜国,经过212天的演算,结束了“2 4=1”这道极其复杂的算题。随着6国外长9月12日在莫斯科签署最后文件,统一的德国从10月3日起将获  相似文献   

17.
田玉德 《各界》2008,(12):23-2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曲<送别>唱到今天,激起人们多少往日情怀!这首名歌的曲作者,是美国音乐家福斯特;而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一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18.
牛妙卓 《学理论》2012,(20):160-162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外交领域内存在几股不同的力量,分别有外交部、国防军与纳粹党。它们的外交主张与手段各不相同,其在德国国内权势的盛衰,决定了德国远东政策的不同倾向。1933年后,纳粹对德国国内的控制力逐渐强化,外交部与国防军力量的逐渐衰落,最终纳粹意识形态在外交中占据了上风。这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转折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报载,在广州交易会中,某公司辰台前门可罗雀。就在交易会结束前一天,一个德国商人穿着该公司生产的衬衫路过展台,一位刚来半年的销售员眼前一亮,立即跟着德国商人,说他身上穿的衬衫就是他们公司的产品。德国服装商说这衬衫是他以每件150马克的价格从香港进口的,在他  相似文献   

20.
赵丽宏 《民主》2005,(6):37-39
柏林:歌德的惊愕和席勒的悲哀11月16日。多云。早晨醒得早,起身出门散步。遇到覃志刚,两人一起穿过马路,沿着街对面的花园无目的地行走。花园尽头,是一个十字路口,见一片被围起来的废墟,荒草丛生,似乎有点煞风景。回宾馆后听人介绍,才知这废墟上当年就是纳粹党卫军冲锋队总部,纳粹的头领带着他们的随从常常在这里进出。对生活在柏林的犹太人来说,这就是地狱之门。盟军和苏联红军攻打柏林时, 这里当然是主要的轰炸目标,炸弹将这一片楼房夷为平地。二战结束后,被摧毁的柏林很快开始重建,德国人在废墟上重新建造一座新的柏林,但纳粹冲锋队遗址却一直被废弃着。我想,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