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农村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扎实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铁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和谐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保证;是凝聚队伍、促进和谐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列举分析了当前铁路基层群众文化存在的"投入不足、机制不畅、活动不多、创新不够"这四个倾向性问题的表现和根源。按照统筹兼顾的思想,提出加强铁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一是要处理好文化建设内容与有效传播手段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群众文化建设与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即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和管理。文化只有产业化,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作为一种基本民生,文化密切联系着人民群众的福祉。因此,关心民生,不仅要让民众过上小康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要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催生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文化新需求集中体现在文化的业态革新、模式迭代、内容垂直及其结构升级、观念更新、诉求多元。对此,我们应立足中国语境,将文化建设制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构成,以此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青年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避免青年陷入"丧文化"的泥沼。对此,要引导青年克服心理压力,以积极健康心态面对社会,通过价值观引导、物质文化需求的合理满足、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消除"丧文化"带给青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曹芸  吴远 《求索》2012,(2):51-53
列宁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而且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大众化问题。回顾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我们得到的实践启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处理好大众化与本土化、时代化的关系;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以学术化推进大众化;必须重视青年一代的理论教育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吸引力;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满足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辩证思维是如实地再现客观对象内在矛盾的思维方式。邓小平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思维。邓小平的辩证思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二是在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上,既承认二者的对立性,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途径上,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强调对外开放;四是在对事物的把握上,既定性分析,更重视定量分析。邓小平的辩证思维具有应用性、功利性、反思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众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中"一元指导"和"层次需求"、"文化交流"与"文化主权"、"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热切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全面小康的核心在"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一个不能少、一项不能少和一步都不能迟"的全面小康,又体现在涉及领域是全面的,覆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18,(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其中"新的文化使命"究竟是什么?毫无疑问,它应该就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这样一个时代,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为之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跟上时代步伐把握人民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物质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纪明 《群众》2007,(9):43-44
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们姜堰市坚持全方位把握民生问题,努力从群众的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点上,创新探索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使老百姓的呼声得到及时反馈,老百姓的利益持久维护,老百姓的愿望得到充分满足。  相似文献   

12.
文化需求: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益民 《湖湘论坛》2010,23(5):120-124
确保公共财政资源有效地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在于真正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改变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性提供模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必须坚持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深入研究和把握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拓宽有效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樊泳湄 《创造》2015,(6):62-63
<正>要从"政府提供,百姓接受"的"办文化"模式向"百姓需要,政府满足"的"管文化"模式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政府唱主角的供给式"办文化"模式容易形成热闹一阵子、满足少数人的虚假繁荣,难以实现公共文化建设均等化的目标。那么,政府如何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如何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政府文化惠民政策?如何突破政府提供文化服务与群众个体文化需求之间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带着这些问题,笔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成正比,文兴企盛,文弱企衰。越是企业发展的"关口",越需要文化的支撑。笔者认为,要构建能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企业文化,应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一、和谐文化与企业文化和谐文化与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脉相通的,它反映着和谐  相似文献   

15.
关注精神小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语出西汉的《礼记·礼运》,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可以理解为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它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种体现,这个要求是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宽余,同样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环境的改善,是物质小康与精神小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三维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就是要以人对物质成果的支配和共享为本;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就是要以制度安排对人的个性的激活和对人的能力的开发为本;从人与人的关系着眼,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为本.  相似文献   

17.
张超 《群众》2021,(4):6-7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提升文化建设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美好生活,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更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当前,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呈现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是一个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要历史地、辩证地处理和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创新、文化普及与提升、文化衰落与复兴、主流文化与多样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该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关系:一要把握好传统的继承与融合关系;二要正确把握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三要正确把握思想的独立性与一元指导的关系;四要正确把握自律和他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乡镇处在基层最前沿,镇人大工作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好乡镇人大工作意义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四个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