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市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品牌建设既是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2.
温塬  何颖 《今日浙江》2021,(19):36-37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9月16日,以"质量数字绿色融合"为主题的中国质量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实现了浙江省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是我国港口界获得的首个中国质量奖. 率先在全国开展质量强省建设,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战略和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持续多年的质量建设,是浙江从承办本届大会,到实现零的突破,再到为质量管理"中国方案"添砖加瓦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3.
江仕敏 《创造》2019,(5):59-64
2019年5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品牌日"。为民族品牌设立专门节日,表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诉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壮大品牌经济,正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张立平:品牌要与质量挂钩品牌作为质量与创新的载体,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技术、管理、服务和文化等因素的综合评价和认知,知名品牌的产品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以创新驱动提升中国品牌已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如同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一样,中国是产品大国但还不是品牌强国。要成为品牌强国,就要成为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5.
<正> 把中国品牌打入国际市场,我国政府是大力倡导和支持的。但是目前"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大多是为人作嫁的贴牌。要想让洋人认可并购买中国的品牌产品,这绝非易事,因而敢大胆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至今仍廖若晨星。一直以振兴中国鞋业、打响民族品牌为己任的康奈集团,自2001年以来,已在欧美十多个国家开出了90多家品牌专卖店,成为中国鞋业创国际品牌的领头雁、急先锋。2005浙江轻工博览会期间,笔者有幸见到两位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的温州人。他们每天在为叫响民族品牌而不懈努力着,他们的执着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6.
穆希 《创造》2016,(10):16-17
正中国经济要想再创辉煌,就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来"对冲"速度的放缓。我们正迎来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质量"一词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如此广泛和密切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等系列重要论述和李克强总理提质增效升级、开创"质量时代"的新要求,指明了我国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根本取向。  相似文献   

7.
王焯 《人民论坛》2012,(23):70-71
我国"老字号"企业发展存在着品牌濒危;经营管理滞后、市场营销或缺;与现代城市规划相矛盾;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需要采取遵循市场规律,丰富产品形式;鼓励创新;加大"老字号"商业品牌挖掘和培育力度;积极推进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振兴"老字号"商业品牌,进而增强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为了实现"日本制造"从"质量低劣"向"质量过硬"海外形象转变和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品牌大国"的转变,采取了以生产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为基础、重塑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塑造为策略的立体海外形象重塑的策略并获得成功。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国家形象塑造和企业品牌塑造策略及其对消费者价值感知和购买意愿的影响,阐释了"日本制造"海外形象重塑策略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日本制造"海外形象重塑的经验,提出"中国制造"海外形象重塑需要从战略高度关注并改善中国国家形象、建立国家机构和机制消除"中国制造"的负面影响、在国际上塑造"中国制造"高端品牌群新形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原因,也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前提。在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创建中,努力找寻我国文化认同的共通点,通过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来形成和创造可以持续发展的"中国符号",既有利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也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从这个视角出发,在创建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坚持品牌文化的本土性、多元性、国际性和当代性,其基本路径是要强化民族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打通多种传播渠道;完善政策机制,积极扶持民族文化品牌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品牌的建设需要基于深度发掘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在其中植入多元的文化元素,充分以文化创新作为动力,推动我国民族品牌建设呈现新的增长点,从而使我国的民族品牌更具中国韵味。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参与国际国内两种市场的竞争。随着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向更深层次推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势必会迈开更大的步伐。而品牌作为企业乃至国家核心  相似文献   

11.
房方  阚双双 《人民论坛》2013,(2):106-107
农业企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农业企业化主要包括企业化经营农户、农业准企业和农业企业三种模式。针对农业企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留住人才,培养农村企业家;加强质量监督,实现"品牌"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营销网络管理;加强战略管理等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马黎  易水 《创造》2016,(10):18-20
正标准决定质量,质量塑造品牌,品牌提升信誉,信誉赢得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当前,我国正进入质量发展的黄金期,抓质量发展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保障改善民生的现实选择。中央指明方向,云南积极行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省政府在"质量兴省"的基础上,提出"质  相似文献   

13.
"国潮"热背后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彰显。中国制造升级是"国潮"热形成的基础,国人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是"国潮"热形成的重要原因,文化自信提升是"国潮"热形成的驱动力,政府、媒体、企业共同行动是"国潮"热形成的强大助力。保持"国潮"不退,就要努力成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让中国品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国外知名农业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农产品即使不出国门也得面临国际竞争。面对市场需求升级,我国农产品必须注重品牌建立与传播,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在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上,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形象的品牌,像"平谷大桃"、"露露"、"椰风"、"恒泰芒果"、"希望"、"龙丰"、"鲁花"、"三全"、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5月10日,我们将迎来第三个"中国品牌日"。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上榜品牌只有38个,相对2017年只增加了一个。这与我国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很不相称。品牌经济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据,也成为检验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我国品牌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我们要以品牌战略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支撑品牌战略,切实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管理等品牌基础工作,实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品牌培育发展制度,着力提高企业的创牌能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上提及中国国家形象,首先联系起来的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但是,更进一步的产品认知就是中国产品的档次不高。有调查数据表明,66%的国际商业人士认为中国产品仅能用"廉价"形容;而94%的美国人叫不出一个中国品牌。《商业周刊》连续10年的"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没有一个中国品牌的身影。而中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中国是茶叶  相似文献   

18.
<正>从1997年举办首个政府主导型会展项目宁波国际服装节为发展起点,宁波会展业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15年来,我市会展业在总量规模、质量效益、平台建设、主体队伍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先后荣获"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展城市"、"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等奖项,长三角南翼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9.
丁刚 《人民论坛》2010,(3):26-28
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不高,因此应实施价值链提升战略。当前我国价值链提升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而为了实施"价值链提升"战略,则应着力塑造人力资源、创新、品牌和开放四个新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不高,因此应实施价值链提升战略。当前我国价值链提升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而为了实施"价值链提升"战略,则应着力塑造人力资源、创新、品牌和开放四个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