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李社长教会我桑葚种植技术,让我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有了保障。"玉林市博白县江宁镇木旺村的贫困户林兰英说。林兰英口中的李社长,是返乡创业的流动党员李宏万。他多年来一直在外工作,早就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2015年,木旺村党支部书记李家升找到了他,介绍家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并诚挚邀请他回乡创业。这更坚定了李宏万返乡创业的想法。2016年1月,李宏万带着资金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沈生飞 《江西政报》2007,(24):42-43
改革开放后,永新县与绝大多数中西部省份的县市一样,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东南沿海地区务工,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涌现出一股“务工大潮”,催生了特殊的经济现象。然而,近年来,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信息,陆续回到养育自己的家乡寻求发展,投资创业。永新县谋势而动,抢抓机遇,依托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较多、返乡创业者日益增长的优势,整合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创建返乡创业园,吸引更多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发展壮大返乡创业经济,走上了一条从外出务工经济到发展返乡创业经济的阳光大道,有效地推动了这种特殊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正>澄迈县实施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逆流"下乡,形成创业"返乡潮"。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县新增各类返乡创业人才8482人,其中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人才2700余人,35名返乡大学生注册无籽蜜柚、福橙等多个特色农产品自主品牌,带动解决农村就业近5000人。近期,省政府办公厅联合澄迈县相关部门深入基层一线,探寻返乡创  相似文献   

4.
<正>伸向农民工的绿色"橄榄枝""一年之计在于春,干事创业宜早不宜迟。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返乡创业的想法。"今年开春,鹿寨县委书记刘胜友召集农民工座谈进行诚恳的交流,让长年在外打拼的农民工代表们深为感动。"去年,我们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18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83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3元,增长10%。"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份以来,上杭县在外务工农民工纷纷提前返乡。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全县不再回到原工作岗位的返乡农民工达4500人左右,为山区就业增加了压力。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家乡重新实现就业,上杭县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六条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和“春风送岗”活动;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免费为返乡农民工送技能;三是开展创业培训,鼓励返乡农民工回家乡创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开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是引领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政府、企业、高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返乡就业创业环境,利用政策、资金、平台等,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伸出援手。  相似文献   

7.
申斯春  徐展舜 《群众》2011,(6):32-34
近年来,随着宿迁、淮安、盐城等苏北昔日劳动力输出大市用工环境逐步改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纷纷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形成了一股农民工返乡热潮。面对农民工返乡热潮,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正确分析、认识民工热潮的形成过程,由此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南宁市创业带头人""广西青年创业榜样",30岁出头的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良村"80后"青年李家诚返乡创业搞养殖仅6年,就拥有了资产总值达250多万元的养殖公司,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税费减免、技术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多项鼓励劳动者创业的配套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像李家诚一样,许多漂泊在外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实现了他们的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劳动"积聚效应"的结束、"回荡效应"的开始。严峻的就业形势激发了青年农民工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而这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城乡就业压力及培育新型农民,造就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各级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扶持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环境优化政策,切实解决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燃眉之急,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潮"。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5,(8)
<正>眉山市是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市,全市约100万农业人口常年在外务工。随着近年眉山工业的快速发展,60%在外务工人员有意愿选择留在本市就业或创业。"真没想到在家门口都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这下距离家近多了!可以照顾家人!"3月4日,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举行的2015年新春大型招聘会上,来自洪川镇文化街的王娟高兴地说。现年42岁王娟以前在广州市某化妆品公司当生产总监,虽然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钱,但是除去各种开支所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青年群体应转变创业观念,加强创业技能,提高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优惠政策,给青年返乡创业更多的"动力"。乡村社会应积极优化生态环境,夯实青年返乡创业的"定力"。当"能力""动力""定力"三者兼具,乡村振兴将迸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国沿海一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出现了裁员、半停产、歇业以致倒闭等现象,导致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泸州市是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约有130万人左右,他们的外出务工,解决了全市404万农村居民人均  相似文献   

13.
<正>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新部署,是促就业、增收入、强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沈丘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着力推动这一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2015年以来,该县返乡创业达5000人,带动就业2万余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7年1月,该县又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返乡创业试点县"。佳绩的背后,凝聚着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农  相似文献   

14.
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9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2020年伊始,国家发改委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作为稳定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江苏省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目前共计三批次14个县(区)成为试点。总结试点县成功经验,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对稳定农民工和带动农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冬兰 《传承》2009,(22):78-79
农民工返乡是伴随着"民工荒"问题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文章对宜春市返乡农民工进行了入户访谈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分析出农民工返乡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并就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途径提出了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土窝窝,咱农民只有把根扎在家乡的土地上,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才能发展得更好。"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沟丘村农民王宏伟,带着打工攒下的钱和学来的技术回到家乡发展种植业,创办了绿园蔬菜合作社。现已经带动7个乡镇23个村的900多户菜农,共发展以土豆和大葱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5800亩,户均年增收6000元。如今,在内蒙古一些旗县,像王宏伟这样在外打工多年、回乡创业当老板的已有几百人,他们带着技术、项目、资金,陆续返乡创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返乡创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湖北政报》2022,(16):15-27
<正>鄂人社规〔2022〕2号各市、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现将《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县认定办法》《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园认定办法》《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项目认定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2年6月28日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县认定办法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返乡是伴随着"民工荒"问题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文章对宜春市返乡农民工进行了入户访谈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分析出农民工返乡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并就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途径提出了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代表建议,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争取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政府支持,通过启动农民工创业,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业促就业是当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助推措施和创新性的举措,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而且可以拉动农村经济的再增长,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民的自我价值。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各方面的因素;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如何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优势更优,更好的促进创业就业的政策建议,包括从建设有利于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的社会舆论环境,提供稳定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保障制度,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优化政府职能密集出台相关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