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与"民"是有所区别的。上古的时候,前者指的是"自由人",而后者指的是"奴隶"。后来,这两个字逐渐合而为一,变作了"人民"。到了近现代,"人民"这个词的份量日益加重,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人"与"民"的迥异含义被人们所提起的已经不多了。但是,"人"与"民"这两个字义的独立性即便是在现在,也仍然是存在的,有些地方仍然必须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字,而且要各就各位,不得僭越。比如时下流行的所谓的"电影人"、"画人"、"音乐人"等,若把这里的"人"换作"民"则就非常别扭;同样,若把"移民"、"烟民"、"股民"等中的"民"换成"人"也会贻笑大方。这里面,既有群体与个体概念之别,又有特定人群与普通人群概念之异。人与民各自的古老含义虽然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教授近期撰文指出,“老百姓”一词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用语。但将之用至比较正规的场合,用以指称“老百姓”这个称谓有局限性“人民”和“社会成员”时,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称谓不仅会降低“人民”和“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而且容易淡化我们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文章说,在传统社会,老百姓就是“平头百姓”,其对应者自然是“官”、“官员”。两者的关系是极为不平等的。从老百姓一方来看,老百姓就意味着在社会等级序列中处在底层的庞大社会群体,意味着无权无势,意味着强烈的人身依附性,根本谈不上个体人的…  相似文献   

3.
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要问民之忧、解民之难、纾民之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人民"一词贯穿始终,彰显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当前,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我区法治社会建设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在十八大向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亦是亿万中国人的千古祈盼。小康社会始于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是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即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迈向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上下求索,执著前行。  相似文献   

5.
人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青年社会化,是指这个社会化的个体是青年,他们受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行为模式、生产、生活方式、法律、道德等教化,同时能动地进行内化,调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和个性,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青年期是由未成年人转变为成年人的转型期,是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一、民主含义及其内容和形式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它是指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原意是“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国家掌握政权的阶级或成员,平等地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政治制度。这种民主的政治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立的。列宁曾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  相似文献   

7.
歧视知觉是指个体对由于自己所属的群体成员资格而受到了有区别的或不公平的对待的主观知觉。影响移民儿童歧视知觉既有个体因素,也有环境因素,解决儿童歧视知觉应着眼从自尊、心理弹性、亲子关系、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系统等角度对移民儿童歧视知觉进行干预,采取科学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作为个体的所有集体成员同他们所构成的集体组织体系的关系(以下简称关系Ⅰ),实质上是群众同集体组织体系的关系。其二是指单一社会成员同他所归属的集体所有成员和组织的关系(以下简称关系Ⅱ)。人们往往把这两种不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的提出解决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问题。监狱学视野下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民警为本,依靠人民群众,以优异成绩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人为本的"人",是具体的人、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具体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包括监狱的服刑人员。所以,对服刑人员谈以人为本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正>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为人民,其字面意义为"人民做主"。政治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实际是指权力和治理。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  相似文献   

11.
吴红兵  陶炜 《理论月刊》2003,(10):41-42
"社会遵从"也称之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面前,采取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意见."社会遵从"现象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主要包括信息压力、规范压力、群体规模、群体的专长、群体一致性和个人心理特点."社会遵从"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是民主的具体形式。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民"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因此民主一词代表的是"阶级的统治",只在国家制度层面上使用,即政治民主或民主政治。就此而言,党内民主、社会民主以及其他与民主相关的说法,都是政治民主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是石河子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参加过三次代表大会。就石河子市第五届人大代表构成而言,我觉得人民代表中"民"占的比例小了一点,这不利于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这里说的"民",指的是没有任何官位的人,包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如教授、高级工程师等)的人。从石河子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中"民"占的比例来看,共有正式代表198人,"民"27人,只占13%多一点。同时,每次召开代表大会,农八师和石河子市的领导、党政机关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也都作为列席代表参加。就石河子市五届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杨鸣 《公安教育》2010,(9):60-62
<正>"荣誉是个体或团体由于出色地履行义务而获得的公认的赞许和奖励,以及与之相应的主观上的肯定感受。"①亚里士多德认为,"奉献给诸神的东西,或者那些高贵的人所企求的东西,以及对那些高尚人的奖品是最大的,这就是荣誊"。②而根据斯宾诺莎的理解,"荣誉就是善的圆满"。③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荣誉是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公众对于个体积极、正式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明 《岭南学刊》2014,(6):112-117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围绕着人的自由问题而构建出来。在其中,个体目的是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衔接的基础。若没有人的现实目的就不可能存在着一个具体的、被体验到的社会。马克思历来主张"人应立足于社会现实"。强调个体目的是马克思思想的本体,并不是提倡个人主义,而是要在个体目的中呈现出社会维度,从而为解决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的人谈不上自由而全面发展。但自主的个体必须在社会中被合理地规范,以使其成为纯粹的,与人的类本质相统一的个体。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只能在目的论范围内求和解,而不是在形式因的角度找到一个外在的准则。  相似文献   

16.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如何干好本职工作,笔者认为应强化以下三种意识:——强化公仆意识。"人民公仆"这个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最先提出的。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乐也说:"人是主权者,政府是人民的创造物和所有物,社会服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经常说:"在我的任职期间,我就是把自己视为公仆。"当然,资产阶级政治家所说的"人民公仆",是指做中、小资产阶级的公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文化成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社会的负责的公仆"。这里的公仆是指做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公仆。我们党和国家第一、二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反复强调,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这说明,我们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是一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以谁为本?说来话长。中国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春秋时期即提出了“民为邦本”、“以人为本”的口号,这从表面上看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但实际上由于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分野,存在着剥削制度,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压迫的地位,难以享受人的尊严与价值,不在“为本”之列。在欧洲中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里,作为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这里的“人”无疑指人类,指全体社会成员,而当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根本没有做到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本。  相似文献   

18.
由民作主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七品芝麻官的铮铮誓言,正气回荡。封建时代,老百姓是当羊放的,做官的任务是"牧民",能有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怎能不令黎民百姓铭感于衷。人们自发地为海瑞等清官立碑建祠即是明证。这里的"为",主要指替代的意思。当官的,要为百姓拿好主意,办正经事,为百姓伸张正义,替人民做主,使奸佞不得售其奸。推敲一下,如今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仅要"为"民作主,更重要的是真正"由"民作主。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主体,不要你去替他作主。人民是主,干部是从;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要为主人服务,干部要为人民服务,主人使唤我们这些公仆为他们办事,这才是真正摆正了主从和主仆的位置。民主民主,光为民作主已远不够了,要由民作主才对。东北几省前一阵推行"海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和乡人民代表。上面不像以往提候选人,  相似文献   

19.
<正> 古今中外,民生乃天下之第一要义。《左传·宣公十二年》最早出现"民生"一词:"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样定义民生:"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赋予了民生崭新的意义,民生问题已然是经济发展的信心之  相似文献   

20.
四、儒家学说中的“民本”价值观对中国民商法经济法的影响。首先是儒学的“民本”价值取向对统治者道德行为的规范。民本思想的形成,可以上朔到商周。人们从桀、纣之亡国的教训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促进了民本思想的发展,到先秦春秋战国,民本思想已很丰富。就民的个体而言,处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宝塔式建筑的最底层,“礼不下庶人”,因此民不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而是“治于人”的客体c相对的贵族阶级成员即“治人者”,才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并且“刑不上大夫”。不下,确定了“礼”调整的不限;不上,确定了施“刑”的上限。换言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