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在案例教学中,非常推崇"三圈"理论①,倡导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价值、能力与支持三个因素相互统一的原则。因为通常以三个圆圈分别代表价值、能力与支持,所以人们称之为"三圈"理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并对各类社会关系的调整与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到劳动关系领域,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彰显了"市场主导"理念的重要价值,并提示着政策制定者要通过制定与实施规模大、影响面广的宏观规则,以强化劳资双方在市场中的规则意识,纠正事事依赖政府的观念,及时开展对我国劳动关系政策的完善或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好"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有限干预"之间的平衡,尤其是要在"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雇佣制度改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伦理"以及"三方机制"等方面,实现劳动关系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有效作为。  相似文献   

3.
公共部门民营化:理念、反思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公共部门民营化改革浪潮.引领和支持这一变革的主要是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公共服务的安排和生产理论.民营化改革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凸现出了一些内在的缺陷与不足,集中表现在公共价值危机、腐败危机和"顾客"隐语三个方面.通过反思,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群""己"关系呈现多元的、利益分化的特征,带来了"群""己"选择的价值困惑。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作为解决"群""己"困惑的理论路径;第二,以规则确立"群""己"边界,倡导遵守规则的价值理念;第三,处理"群""己"关系的规则要立足于"现实的人",促进人的发展为本;清晰"群""己"界线,以防跨界互侵;协调"群""己"关系,以防"群""己"分离。  相似文献   

5.
公共价值创造是政府的关键目标之一,但鲜有研究关注从公共价值创造角度解读数字政府治理.以公共价值创造和数字政府治理理论为基础,基于战略三角模型从公共价值创造角度重新审视数字政府治理的构成维度,包括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运作能力,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以公共价值创造为关键目标的数字政府治理理论框架,为分析数字政...  相似文献   

6.
信息速览     
正福建省积极推动开展2014年春风行动2014年1月18日至3月18日,省人社厅、总工会、妇联在全省共同开展"春风行动"。活动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深入本地农村、社区和各类企业,调查摸底,全面收集供求信息;开设专门服务窗口,免费发放"春风卡"和服务手册,提供面对面的政策咨询;组织开展"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巾帼专场洽谈会""手机、网络送信息、送岗位""送政策、送岗位下乡到村"等活动,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岗位信息、用工推荐、维权支持和法律援助等公共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的心理行为偏差是影响其知人善任、科学决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的心理偏差有"锤子思维定式"、"能力圈"边界模糊、奉行唯上主义、心态"傲慢"四种。纠正或消除领导干部的心理行为偏差,需要其既是专家又是学习者,既要坚守"能力圈"又要善于抉择,既要政治忠诚又要求实创新,平衡职位权威与非职位影响力,还需要组织层面完善制度、发挥监督职能,共塑善治氛围。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一贯立场,并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六项政策举措,让广大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省委娄勤俭书记在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和宽松环境。与众多优秀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一样,苏宁的蓬勃壮大既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得益于党组  相似文献   

9.
黄军荣 《传承》2012,(24):88-89,96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现代政府新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原理,笔者以为可以从建立多元化环境管理机制,提升政府公共管理能力,跨区域垂直监管等六个方面入手,不断推进政府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努力加快创新我国环境公共管理政策与环境决策机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农民主体观理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农民主体观具有深刻的逻辑基础、丰富的理论蕴涵、明确的实践向度,呈现出"为什么要坚持农民主体""如何理解农民主体""怎样坚持农民主体"的清晰理路。理论渊源、现实审视、价值取向是构成逻辑基础的三个重要维度。理论蕴涵体现在农民创造主体、农民价值主体、农民评价主体三个方面,回答了"三农"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归谁享有、工作成效由谁评价的问题。在实践层面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提供了理论指引:提升农民、激活内生动力是内在要求,深化改革、强化制度供给是外部条件,党管农村、发挥政治优势是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地方出台的民营经济支持政策仍旧存在数量多但质量差、范围广但受益窄、频率高但周期短等问题,出现了"新形式主义"现象,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需有效规避"新形式主义",将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落在"实处""难处""长处"和"广处"。  相似文献   

12.
创建服务型政府是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再造"中职能转变的集中体现。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强调了公共行政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创建服务型政府,要求对公共领域中的个体——公务员的角色进行理性的定位。"服务者"应具备"公共的人"和"德性的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维护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协商民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在"广泛多层制度化"实践中,其"平等""包容"的价值诉求、"交往""商谈"的实践特质和"批判""整合"的思维取向,契合了我国文化建设中"多元治理"的改革诉求和时代趋势。本文提出在打破"全能政府"和"超级保姆"的同时,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元文化治理主体格局,以保持三者权力结构与作用边界的动态平衡;并以协商民主的"宪政体制"框架、"双轨制"机制和"公共理性"原则为导向,以控制政府权力、培育社会组织、规范市场力量三大维度为切入点,界定各治理主体的外在权力作用边界和内在职责担当,最终实现"强公共领域""弱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提升文化治理的整体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4.
刘珍 《传承》2009,(18):96-97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政府是"全能政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无所不及的管理遇到许多新问题,政府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和"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在青年劳动就业研究领域聚焦"待业""失业"之争与思想解放的深入、"就业""吃饭"问题与人口政策调整、"个体""集体"创业与所有制结构改革等重要理论问题;先后实施"城镇青年就业问题调查""城镇青年就业意识研究""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制度的改革"等重大研究项目;形成的基本观点如:视自谋职业为社会的光彩事业、变消极待业为积极的就业培训、发展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制度同步改革等,其历史价值至今影响深远。笔者参与了这些课题的研究。尽管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成立四年后因特殊原因撤消,但其开创的青年劳动就业研究从一开始就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至今一刻不停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前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义不容辞担负起组织全国青年劳动就业研究的重任,紧紧围绕青年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政策研究、全球化与青年就业,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妥善处置重大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要提高党和政府应急管理、危机治理水平,核心在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党员领导干部要谨慎地面对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问题,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伦理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四个理论基础和七项价值理念。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的分析,可以发现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建设要从以满足公共利益为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推动公民社会的形成和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责任等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政府是"全能政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无所不及的管理遇到许多新问题,政府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和"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9.
曲彦 《岭南学刊》2013,(2):59-63
政治公信力是判断执政党是否具备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指标。执政党通过自身的纲领凝练和引领公共价值,通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有效输出获得社会大众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对于国家的合法治理。因此,政策的公共性是执政党维护政治公信力的基础。要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在处理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上,要密切政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明确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在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途径上,要坚持政治活动宪政化,公民参与制度化,公共政策程序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兴起,今天,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而作为公共管理诞生之时的时代理论地平,"价值"与"价值中立"之争也自那时起就一直是其研究领域中激烈争论的焦点。从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对公共管理发展之历史银河中"价值"与"价值中立"之间错综复杂的漫长争论历程进行回眸与反思,尝试将"价值"与"价值中立"共同融合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之中。而在公共管理价值回归的继往开来道路上,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其将价值与价值中立、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等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其不断追求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