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在美国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第一号社会问题,青少年中暴力事件逐年增加,参与犯罪案件的年龄越来越小。 为防止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蔓延,美国国会新近制定了犯罪法和枪支管理法,同时国家和私人团体也增加了对犯罪研究的拨款和捐赠,近年来,国家拨款的大型研究机构包括国家青年调查及罗切斯特、丹佛和匹兹堡3个青少年研究中心,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展开了全面的追踪研究。美国国家暴力研究中心由卡内基大学、匹兹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及芝加哥大学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青少年犯罪原因和治理措施,一九八四年六月至一九八五年三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青少年研究所青少年犯罪研究室、司法部政研室、国家统计局社会司联合在全国六省市(辽宁、山东、陕西、四川、广东、天津)的在押犯中,抽取5350名青少年犯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青少年之所以犯罪,是由于两种对立的力量矛盾斗爭的结果。这两种对立的力量,就个体的行为人来说,是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内驱力和自控力。正常人的内驱力向着社会需要,自控力扼制着过分的私欲;而青少年犯内驱力和自控力倒置,内驱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司法统计来看,青少年犯罪仍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2):32-40
续上期二、当代中国社会情境中与青少年犯罪现象相关的重要社会趋势在介绍了越轨社会学中的各种理论取向 ,以及它们关于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专门研究之后 ,我们希望能够回到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境当中 ,讨论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社会趋势。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青少年犯罪现象背后的重要社会趋势 ,如皮艺军把建国以后的两次生育高峰 (分别是 195 0年代中期和 1980年代初期 ) ,列为整个 1980年代和现阶段青少年犯罪高峰期的主要原因 (皮艺军 ,2 0 0 1:3 0 0— 3 0 1) ;而郭星华也把我国社会孩子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 ,列为青…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泛滥之后的第三个社会公害,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以遏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抽样调查,谈一下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村的犯罪成员中青少年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它以特有的社会危害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有许多原因与对策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笔者根据最近两次赴南通市某县进行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所得的资料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青少年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高低对青少年犯罪率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抓好文化科学  相似文献   

7.
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环境,有社会的和自己的两种。在社会环境中,又有大社会环境(国际的、国内的形势变化)和小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单位、街巷、群体等)之分。就小社会环境而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各方面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最持久的,与青少年犯罪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家庭环境中那些因素与青少年犯罪有联系?它又是如何发生影响呢?就此问题,笔者对某少管所1989年至1990年的两年期间收押的少年犯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共抽取样本800名,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台湾学者对问题青少年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青少年问题也有随世界趋势而不断加速增长的势头。据台湾政府方面的资料,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例已占缉获犯罪人数的20%至30%以上。其中以盗窃罪者最突出,且多采用帮派团伙式并辅以暴力。而一般大众青少年,则因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意识的发展而不得不正视自己生存的社会现实。当他们看到人类社会生活的逐渐世俗,社会流动的逐渐扩展,道德标准的迅速转化,价值观念的迅速改变,自我角色的难于认同,因此常常有一种空虚、徬徨、前途茫然的不适应心理感受产生。台湾的中国心理学会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一般大众青少年中,心理上确有如下哀怨:诸如青少年犯罪来自社会引诱大;青少年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毒害和外来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加上一些其他的社会原因,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能否治理?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治理青少年犯罪?去年五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所青少年犯罪研究室和湖北省公安厅政条法科研究室联合调查组,专程到湖北省安陆县城关镇五一大队,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下面是这次调查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各国青少年犯罪人数急剧上升,尤其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青少年犯罪此例甚至超过了成年人,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西方法学家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的犯罪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及其家庭,而且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和发展,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因此,各国法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以及专门从事犯罪研究的工作者近年来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力图寻求其犯罪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当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干预方法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克服已有研究中的"行动困境",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基于2013-2014年天津市J社区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社会学干预实践,对流动儿童群体、家庭、社区三个层面的干预程序、干预主题、干预形式、干预内容进行总结,并形成了社会学干预方法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中运用的四个策略,即开放性、事件性、阶段性和多元性策略。这四条策略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青少年问题研究的干预过程,并具有在基层社会治理等实践层面应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丛文辉同志关于《“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的文章。读后,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与作者商榷。 (一) 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不是法律概念,首先涉及到对“青少年犯罪”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是人们通过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概括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人们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以后,形成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和所以能在我国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被  相似文献   

13.
个体、家庭和社会是影响青少年重新犯罪的三个主要因素。通过运用深度访谈法编制影响青少年重新犯罪的"现实社会处遇"问卷,结合对青少年犯罪测量常用的"低自我控制力"和"家庭功能"量表,对在押的49名重新犯罪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低自我控制力""现实社会处遇"两个因素对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影响作用显著,"家庭功能"因素对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现实社会处遇"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改变"现实社会处遇"的情况,可影响到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它已由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占整个刑事犯罪作案成员的20%和30%,分别上升到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60%和70%。而且从短期的发展预测看,犯罪数量非但不会有大的下降,还可能在起伏状态中呈上升趋势;犯罪质量向智能化、流动化、暴力化、成人化与团伙化的趋势发展。所以,加强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对策的研究,对于保持全社会的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与建设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有的专家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在70年代末、80年代出现还只是-个潜在的社会问题,但近20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了严重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朱诚亮 《学理论》2009,(31):140-14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了初步结论,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蔓延扩展的趋势,必须形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立体网络,建立预防为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屏障。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美国社会的犯罪率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据统计,一九八三年美国犯罪案件有一半是十四岁至二十一岁的青少年干的。青少年犯罪的急剧增加,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于未成年的犯罪青少年,在美国是怎样进行教养的?教养的效果如何?在美国逗留期间,我们有机会参观了两个迥然不同的青少年教养院,从中看到了问题的部分情况。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社会犯罪对于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危害作用。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有关部门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在进一步深入开展这项工作中,我们认为如何对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原因进行系统地、规律性地概括是提高这项研究工作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犯罪作为一种违反国家法律的非规范化行为是与人的社会行为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这也就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全面地分析并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  相似文献   

20.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1):30-37
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较完整地介绍了越轨社会学领域中有关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种种理论取向 ,结合对中国社会现实情境中可能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的社会趋势的分析 ,对各种越轨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简要评估。进而建构出了一个在中国社会情境中研究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整合性理论框架 ,并给出了如何控制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