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14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对江苏工作的总要求,就是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个总要求,也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总命题、引领各项工作的总纲领。苏北在江苏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江苏的全面小康建设,高度看苏南,底线看苏北。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苏北全面小康建设,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满意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2.
黄文虎 《群众》2007,(1):22-23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号角,把“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确定为今后5年全省人民的奋斗目标,深得人心,令人振奋。为了使人们更为清晰地把握“全面达小康”的内涵和前景,李源潮同志在省党代会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三个不能代替”,即:我们所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是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市域总体达标代替县县全部达标;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多数老百姓认可全面小康的实际成果,不能以统计数据代替直观感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刘广忠 《群众》2008,(1):52-5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结合省情实际。确立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根据十七大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内涵,确立了更高的目标追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为新时期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提供了动力。民政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改善民生必须加强政府的民政工作。我们很难想象还有困难群体没有得到切实有效保障的社会是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丁宇 《群众》2007,(3):34-35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向全省发出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号召。大丰发展基础较好(对照省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大丰综合得分81.41分,列苏北第一;已有12个指标达标,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  相似文献   

5.
徐美健 《群众》2012,(5):21-22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我省制定了一套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化指标体系,明确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指向。作为江苏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全国精神文明的老典型、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我们张家港市坚决贯彻省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张...  相似文献   

6.
张国华 《群众》2007,(9):13-13
党的十六大以来,昆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实践,转化为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和发展举措,2005年底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迎接党的十七大,我们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努力使新时期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7.
陆峰 《群众》2013,(5):I0025-I0027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江苏8000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从2003年提出全国第一个省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到2010年全省从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我省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江苏应有何新作为?本刊组织编发一组文章,把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放在全国一盘棋中来观察,对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立生 《群众》2006,(4):6-7
昆山作为江苏“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先行区,短短2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让全国为之瞩目。目前全省上下正在掀起学习昆山经验的热潮,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灌南县,学习昆山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快发展,建设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经跨入的“十一五”,是灌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结合县情实际,认真学习“昆山经验”,分析研究“昆山经验”,把学习昆山、加快全面小康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扬优展长,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全面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9.
《群众》2006,(12)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今后五年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全省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按照预定的时序进度,到2010年左右以省为单位实现江苏全面小康建设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基本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要求。苏南要率先实现县县全面达小康,提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地方,要继续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切实提高全面小康水平,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中要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苏北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确保达到时序进度,有条件的县(市)努力全面达小康。——建设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江苏。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与“总体小康”不同的是 ,我们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将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改革突破、新的开放局面、新的工作举措扎扎实实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于波 《群众》2017,(1):8-8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应着力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江苏模板”。如果说当年小平同志以苏州发展为例证,系统阐述小康目标的内涵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是对江苏“点”的剖析和肯定,那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勾画的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就是对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刘广忠 《中国民政》2007,(10):28-29
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庄重地提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新目标,结合民政工作的工作宗旨和性质任务,笔者认为,"全面达小康"中的"全面"和"建设新江苏"中的"新"字,很大程度上和民政工作是联系在一起的,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和完成的。考量新江苏建设的成果不但取决GDP的发展,也应取决于其基  相似文献   

13.
嘉宾: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文兼武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市委书记王荣《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一套科学的标准来考量,那么,目前中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进展如何?舒富民:全面小康的标准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社会和谐等内容。目前,就这个标准国家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媒体都进行了各自的研究。比如,国家统计局联合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早也有相关的小康体系版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地也提出了自己的全面小康标准,这些标准总…  相似文献   

14.
罗一民 《群众》2007,(1):17-18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10年左右,苏中要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南通作为江苏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理应做全省江北全面达小康的先行者,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作出更多的贡献。咬定目标把握进程近几年来,我市以《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为导向,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开局良好,综合实现程度持续提升,截至2005年,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88.42分,各县(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达到80分以上,为“十一五”在江北率先全面达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十一五”,全市及各县(市)有条件也…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6,(12)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会议。会议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任务、总目标、总纲领,描绘了江苏发展的新蓝图。绘就江苏未来发展新蓝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江苏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定位。既与中央部署合拍,又与江苏现阶段发展要求契合;既是为全国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探路、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小康》2006,(1):77-78
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因为全面小康又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作为城市的“掌门人”,市委书记王荣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2005年12月8日,来京参加“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王荣接受了《小康》的专访。苏州的崛起是开放的结果《小康》:苏州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一直受到全国关注,苏州是如何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王荣:1983年,小平同志到苏州地区考察,并且充分肯定苏州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2003年,胡锦涛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分别与江苏代表团举行座谈,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我们苏州坚定…  相似文献   

17.
群仲平 《群众》2019,(1):1-1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动员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担当实干,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以优异成绩向伟大祖国献礼。  相似文献   

18.
郑绩 《观察与思考》2007,(21):27-27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目标,进一步丰富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提出了包括又好又快、公平正义、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在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从这五个新要求来看,全面小康社会已是一个全面、系统、综合、整体、均衡的社会发展指向。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说,全面小康是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社会,也就是由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19.
张军 《今日浙江》2012,(10):10-14
从2007年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到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我们走过了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5年。2011年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6.6%,比2006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黄义超 《桂海论丛》2003,19(3):11-13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时 ,我们要正确认识艰苦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一性 ;充分认识艰苦奋斗建设小康的重要性 ;丰富艰苦奋斗新内涵 ,从而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