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颖 《群众》2008,(7):62-63,6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昆山以“两个率先”为共同理想,以“三学”为标杆参照,大力实施“三自”创新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氛同更趋浓厚,创新基地加快形成,创新功能不断增强,创新成果充分涌现,创新环境日益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给昆山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认真研究、归纳、  相似文献   

2.
<正>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中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逢雨必涝""涝后必旱"的城市通病,道出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无奈与尴尬。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国家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南宁市采用"生态治水"的新方式,对公共建筑、广场与绿地等进行"海绵"改造,一个如海绵般吐纳顺畅的海绵城  相似文献   

3.
张雷 《群众》2002,(12)
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为昆山早日实现“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昆山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昆山之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新兴工商城市。十三年来,昆山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与  相似文献   

4.
<正>济政发[2015]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切实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将自然途径与人工  相似文献   

5.
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科学构建城市雨水开发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2015年4月,鹤壁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 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  相似文献   

6.
《群众》2001,(8)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独辟蹊径地开拓了一条成功的“昆山之路”,为国内外所瞩目。江泽民总书记于1998年10月和2001年6月两次亲临昆山视察,称赞“昆山发展很快”,“昆山城市很海派”,“昆山市民很文明”。省委、省政府于2001年7月上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进化的海绵城市"。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序幕拉开,迄今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地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试点。镇江作为江苏省唯一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工程相关负责  相似文献   

8.
建设海绵城市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一场重大绿色变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城市提高生态治理和生态智慧水平,确保城市绿色宜居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和人口均衡型社会,都突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价值意蕴。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无论是从理念,还是体制、规划、管理、执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确立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创新海绵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同时借鉴国际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从而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吴立生 《群众》2006,(4):6-7
昆山作为江苏“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先行区,短短2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让全国为之瞩目。目前全省上下正在掀起学习昆山经验的热潮,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灌南县,学习昆山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快发展,建设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经跨入的“十一五”,是灌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结合县情实际,认真学习“昆山经验”,分析研究“昆山经验”,把学习昆山、加快全面小康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扬优展长,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全面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海绵城市建设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韧性。不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气候特征,也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城市下垫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加强城市气候及气候变化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的研究,能够为因地制宜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并提高其效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郭培华  黄洁 《中国妇运》2004,(11):48-48
占外来人口一半数量的新昆山女性是昆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妇联以提高新昆山女性的文明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同饮娄江水,共建新昆山”关爱新昆山女性三项行动,即:新昆山女性创业行动、新昆山女性维权行动、新昆山女性学习行动。一、搭建基础建设平台,为开展新昆山女性三项行动作铺垫。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05,(5):34-35,51
江苏省昆山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务实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建设文化特色市、打造学习型城市等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四大载体”主题突出、形式多样,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昆山,这个仅拥有全国万分之一土地面积的县级市,却聚集了占全国1.9%的外资、10%的台资,创造了全国千分之三的国内生产总值、1.3%的进出口总额。2004年,昆山更是活力四射,魅力无限,不仅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跃居第二位,还荣膺“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殊荣。昆山何以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深深地感到:昆山的魅力源于和谐。近年来,昆山市坚持以人为本,从构建政与商、劳与资、党(干)与群、新昆山人与老昆山人以及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入手,致力于建设和谐昆山,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奠定物…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3,(3):23-23
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昆山试验区”。昆山试验区包括国家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综合保税区和省级花桥经济开发区,以及规划建设的海峡两岸昆山商贸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正>海绵城市建设对指导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其建设的核心主旨,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特点,并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从项目选择、规划、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多个层面,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可能面临的潜在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对策,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一、引言城市作为一个巨系统,与生态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由于城市化过多关注经济功能、忽视城市的生态功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也许还有点印象:2016年本刊第二期本栏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海绵城市》的短文。这里要读的,也是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天津新城”指的是“中新天津生态城”。说的是京津地区随着长时间暴雨的到来,积水、内涝,“海绵城市”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5]12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拉动投资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统一安排,决定自2015年起在全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我市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成功入围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加快推进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  相似文献   

18.
一、从“昆山制造”到“昆山创造”的提升跨越应成为昆山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从一个农业县已迅速发展成为以外向带动为主要内涵特征的新兴工商城市,目前它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吸引了占全国千分之十九的外资,以全国万分之五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四的GDP、千分之二十三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07,(1):F0002-F0002
昆山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的东大门。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万,现辖10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2003年3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昆山提出了争做全省“两个率先”排头兵的要求。三年多来,昆山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民营赶超、服务业跨越三大战略,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  相似文献   

20.
张树成 《群众》2009,(10):19-20
最近,笔者就“保增长、促发展”的问题,到各镇和开发区进行走访座谈。深切感受到尽管国际金融风波的影响尚未见底。但昆山经济的发展已显示出逐步回升、好于预期、好于周边的喜人形势。省委书记梁保华六月初在昆山调研时.称赞“昆山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快,生机勃勃,令人充满信心,感到阳光明媚”。由此,引发我对昆山经济发展转型之道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