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家书征集     
<正>"我们的家书"微信公众平台近日开通,微信号为ourletters。"我们的家书"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定期给您推送有意思的家书图片和故事,展现丰富多彩的家书文化,传递温馨和谐的正能量。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2005年4月10日启动的公益文化项目,以保护家书遗产、传播家  相似文献   

2.
家书征集     
<正>"我们的家书"微信公众平台近日开通,微信号为ourletters。"我们的家书"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定期给您推送有意思的家书图片和故事,展现丰富多彩的家书文化,传递温馨和谐的正能量。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2005年4月10日启动的公益文化项目,以保护家书遗产、传播家  相似文献   

3.
家书征集     
<正>"我们的家书"微信公众平台近日开通,微信号为ourletters。"我们的家书"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定期给您推送有意思的家书图片和故事,展现丰富多彩的家书文化,传递温馨和谐的正能量。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2005年4月10日启动的公益文化项目,以保护家书遗产、传播家  相似文献   

4.
<正>在"陆羽故园"公交站,记者见到了骑自行车赶来的彭怀玉。与她相识是在2013年5月的北京,她与丈夫李德胜作为家书捐赠者和家书文化的热心推动者,应邀参加由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举办的"全国首届家书文化论坛"。会上她的发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欢迎来到‘茶圣故里’。走,我们到家细聊。"走在文学泉道,一路上不  相似文献   

5.
<正>在滦平县农行家属院传达室门口,墙上挂着一个白铁皮箱子,上面写着"张伶九信箱"。84岁的老人对记者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我书信来往多,在这挂个信箱,收发方便。"一辈子勤思考、爱学习,张伶九如今依然耳聪目明,文思流畅。谈到家书故事,他吟起当初作的一首诗:"寻常家书诗史篇,呕心珍藏几十年,梳理割爱献国家,复制育后家风传。"343封家信2005年,张伶九从北京电视台和《北京青年报》得知张丁等人发起"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陈列室,许多参观者在"王巨榛致大姐王竞"的故事前,或驻足观看、或轻声交谈,思绪纷飞、感慨万千。三本翠绿色的"双联明信片册"中,整齐收录了一百张明信片,每张上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每本内封上,各有一张事后整理的目录。这是一组特殊的家书,见证  相似文献   

7.
正1997年出版的《陈宏谋家书》被社会各界评为与《曾国藩家书》齐名的"国宝家珍",反映了正史记载中未有的陈宏谋的廉政思想。《陈宏谋家书》所载的20封信件,凡是清初最高统治者特别提倡的清正、廉洁、勤政、务实四个方面的优良官风都写到了,甚为可贵。《陈宏谋家书》中的廉政思想,是一代名臣陈宏谋从政为官思想的集中反映,是清代康乾盛世廉政文化的杰出代表。陈宏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9,(12)
中华家书文化,是指以传统家书为载体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中最具情感特色的部分。从精神层面来说,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从中华家书文化中主要是传承家国担当精神。在实践行动上,要对家书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提倡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提笔写家书,把爱写出来,用家书文化扮靓我们新时代的多彩生活。  相似文献   

9.
柏园 《瞭望》1996,(16)
“家书值万金!”古人这样说。其实一个真正的人的家书,何止值万金!一个真正的人,善良的人,正直的人的家书,简直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我找了一年,找了整整一年,才在不显眼的书摊上找到这部书。这里记录着我们可敬的巴老解放后头十七年的战斗历程——如果你喜欢,也可以叫做心路历程。同时,这部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书,也铭刻了 一个正直的善良的灵魂那灼热的心——热爱她的亲人,热爱这多难的人间,热爱这得来不易的新社会的心。 解放。欢乐。希望。忙碌,奔波,思念,劳作。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保卫和平,抗美援越,人民民主……所有这些活动,政治的,社会的,思想的……所有这些活动以及它所包孕着的喜悦和烦恼,朴实无华地展现在平凡的家书上。平凡,普通,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20,(10)
正让革命文化成为推动思政课建设的深厚力量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用好革命文化,使其成为推动思政课建设的深厚力量。首先,讲好革命故事,让思政课有滋有味。思政课讲革命故事一方面要呈现细节和画面,深挖故事背后的思想内涵、精神价值,让学生思想受启发、心灵受震撼。另一方面要贯通现实,要"站在当下,回首过往",将革命故事与新时代有机链接,使革命故事走进现实生活。其次,品读革命家书,让思政课有情有义。思政课融入红色家书,关键要在"读"上下功夫,将课前自读家书、  相似文献   

11.
明晋 《民主》2014,(1):47-51
<正>叶圣陶一生写了不计其数的书信,和他通信的不乏那个时代的名人,那些信多半没留下来。而叶圣陶叶至善的"干校家书",则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书信中涉及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周围人物悲欢及其当时的社会动向、思想变化的心态和情感,是反映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干校家书"第一封信起自1969年5月2日,是父亲叶圣陶写给儿子叶至善的;最后一封信是1972年12月21日叶至善写回家的,不久他就结束干校的生活回家了。在3年又8个月的时间里,父子俩共有近500封通信。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月13日,"首届中国家书文化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媒体等单位的代表和部分家书捐赠者一百余人出席了论坛。发轫于2005年的"中国民间家书抢救项目"藉此完成了圆满的阶段性总结,继续踏上新的历程,历史也有机会对9年多来参与其中的诸多人物绘像和铭刻。  相似文献   

13.
<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通过开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推陈出新,旁征博引,别开生面,思想性强,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共鸣。笔者作为《红色家书》的一名忠实读者,对此深有感触。抚今追昔,钩沉史海,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  相似文献   

14.
家书征集     
<正>亲爱的读者:真诚邀请您参与本专栏互动交流!如果您手里也有家书,或者有关于家风的故事以及相关线索,请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联系,邮编:100872,电话:010-62512864或62510365,也可登录中国家书网www.jiashu.org查询相关信息。您的家书将有可能被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  相似文献   

15.
家书征集     
<正>亲爱的读者:真诚邀请您参与本专栏互动交流!如果您手里也有家书,或者有关于家风的故事以及相关线索,请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联系,邮编:100872,电话:010-62512864或62510365,也可登录中国家书网www.jiashu.org查询相关信息。您的家书将有可能被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正>本刊《红色家书》栏目自2013年第1期开办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得到其他媒体关注,每一期《红色家书》都被人民网首页转载,据人民网数据统计,单期最高访问量曾达80万余次,并有很多网友留言,在此特摘录一段具有代表性的留言:"这篇刘志丹女儿刘力贞的专访,触发我很多感想。以刘志丹为代表的一批批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追求,为了他们衷心服务的政党,为了他们的热爱的土地,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离开了深爱的妻子,儿女,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3):I0001-I0001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至今仍然保留着两封钱学森写给郭永怀的书信,大家都把这两封信称作钱学森写给郭永怀的“家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同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杨佳在回忆郭永怀文章中就提到,“钱学森已给‘永怀兄’写过两封信:盼望你回国。家书抵万金,报国之心如磐石……”  相似文献   

18.
读家书、知家世,生命深处的真情在字里行间温暖流淌。 写家书、传家风,传统文化的血脉在尺牍纸墨传承继续。  相似文献   

19.
张秀平 《民主》2008,(1):39-41
家书,特别是名人家书,一方面是写作者个人隐私的真情流露,因为他(她)们都富有情感和智慧,承载着人世间的亲情和友情;另一方面则又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为那也是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居于庙堂之上心忧天下的品格使然。《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一九六九——一九七二)中的叶氏父子叶圣陶是解放后国家出版总署第一任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叶至善是中国少儿出版社第一任社长。1969年,叶至善随团中央下河南潢川干校,  相似文献   

20.
魔窟逃生记     
《侨园》2016,(12)
正辞世老人深藏惊心动魄经历,辗转来信揭开尘封史事,他们从日寇魔窟中的生死逃亡,昭示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前,翻看曾祖父积存的家书,一页泛黄的信纸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的眼球,眼前浮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场景:1944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曾祖父在另一位难友的带领下,从东宁日军要塞翻山越岭,逃出了劳工营。这使我一下想起自已儿时在除夕之夜,常听曾祖父给我讲述过的,他被日本"鬼子"抓过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