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基于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我国政治主体性构建的路径: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主体性构建的基础;构建与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平台;推动公权力与公民自由权利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存在两个重大不足。其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不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分歧严重;其二是有脱离生活实际的倾向,远远没有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经院化、贵族化”的趋势。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的中国人的“单向度化”。从两个方面制约了哲学家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这是形成上述不足的重要原因。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路在创新。为此必须加强对马克思思格斯哲学原著的研究。必须下决心面对生活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关于近代自然科学中的主体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尽管观点纷呈,论述繁杂,但归结起来,这种争论分为两类:抽象主体论和抽象客体论。这两类所代表的观点各有千秋,又都有不足之处。本文试通过对“抽象主体论”和“抽象客体论”认真分析,最后提出“主客体作用论”。作为解决这种主体性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4.
道德需要: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需要对于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具有基石性作用。道德需要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分别为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提供原初生发点和升华点。道德需要经历了从他律到自律,最后是自由的道德需要三阶段,为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提供了目标指导和防止矫枉过正的安全樊篱。以道德需要为基石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要求重新注解信仰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个体道德经验,并开发自我意识中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由于多元文化的深入影响,中国人传统的依存自我观逐渐受到质疑。以契约性、流动性和个体化为特点的社会转型过程滋养着自我转变的温床,致使出现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三重建构,即以能力等特质为特征的独立自我、以具体化他人为内涵的关系自我以及以概化他人为标志的集体自我,成为新时代中国人的自我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其中,关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辟论述,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的进一步深化,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研究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之建构,必须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坚持文化的主导性 坚持文化的主导性,就是说建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须首先弄清楚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其文化之实质。对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根基。也就是说,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其次,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第三,立足于人民的伟大实践,秉持鲜明的价值理念;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推动社会实践的伟大变革;最后,立足于中国特色,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实现人的主体性建构即人民当家作主,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真正确立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地位,确保按人民的意志配置和使用政治资源,最终实现公民现代主体性政治人格的全面塑造。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在当代中国,既是一项正在进行而又未完成的事业与方案,又是一个有待建构的问题。它需要我们:一是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二是科学认识现代性的价值二重性;三是确立现代性的整体性理念;四是深入挖掘自身传统资源;五是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对当代民族国家生成机制的学术研究中,国外一些学者从强制-资本、印刷资本主义带来的文化和"民族想象"以及地图想象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在中国学界,有不少学者从民族文化培养、政治认同、领土认同、经济交往、民族交往等方面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的领土空间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文化、共同的经济联系、共同的文化心理以及管理的生成提供了庞大的"有机"网络,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理念,而且构成了我国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实践的重要内容。比起西方学者所提供的民族国家建构路径,我国的这一"有机"网络工程建设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权威性建构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 ,以执政党的政治权威建构为基点、以公共权力自我约束的制度安排为核心、以意识形态创新为导向、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建构的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权威性 ,塑造由民众心理、情感、态度、信仰所表征的对政治体系认可的价值 ,是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权威性建构的基本特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党和政府在政治体系权威性建构问题上作出的战略抉择与实践 ,符合我国的国情 ,代表了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对于我国新世纪实现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持续发展 ,推动国家统一 ,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背景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处于现代化变迁过程中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不仅受制于特殊的历史背景 ,而且正面临着如何进行理论构建的难题。本文在考察了政治发展的基本含义后 ,从全球化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深刻变革 ,近代以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对政治发展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描述了这一特殊背景。文章认为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建构 ,至少应从提高国家控制能力和对权力有效制约 ,扩大政治参与和维护政治主体利益 ,重构政治文化和发挥政治文化价值观的主导作用这些层面上给予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权力制约模式可分为结构性权力制约模式与功能性权力制约模式两种,前者建构框架性制度结构,体现政治制度的性质,并日益退隐到幕后,而后者建构操作层次,成为运行机制,体现政治制度的质量。当代中国建构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结构性权力制约模式,并在努力探索建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这一功能性权力制约模式,从而实现对权力运行机制的中国特色式建构。中国特色权力运行机制的内核包括两大内容:一个是"说‘不’的权力分工制度",即在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基础上的"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新型权力运行机制;另一个是"说‘是’的权力清单制度",即"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新型权力运行机制。建构中国特色权力运行机制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功能性权力制约模式的再造,带动结构性权力制约模式的再造,最终实现权力制约模式的中国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吴鹏 《理论探索》2020,(4):50-57
建构性正义旨在为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提供一种事实上可行和价值上应该的正义原则,强调以渐进性的方式来推动人类的正义实践和正义追求不断走向更加完善的状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应该走向建构性正义,这种判断的逻辑依据在于: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建构性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公平正义挑战呼唤着一种建构性正义理论;另一方面,学界对正义问题的研究缺乏一种建构性取向,与当代中国的建构性特征发生了"脱嵌"。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凸显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建构性正义的逻辑起点;以"贡献原则"为主体、"平等原则"和"权利原则"为两翼的"协同正义"是建构性正义的基本原则;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建构性正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林爽 《学理论》2013,(11):31-32
作为一个彻底的辨证论者,马克思在肯定现代性在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人的本质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奠定重要前提的同时,也指出现代性所造成的殖民统治及其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深刻地阐释了世界历史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过程,并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为人们辩证地审视现代性问题和全面把握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8)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重新进行自身定位,重新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旧的体制已被打破,但新型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尤其是原有行政伦理范式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各类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型政府视域下行政伦理的含义、原则及功能价值,提出建构我国服务型政府视域下行政伦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注重调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的弱化,阻碍了基于调查研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范式建构。学术共同体需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传统,回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的问题与挑战,以调查研究助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推动基于调查研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范式的建构。因此,建构基于调查研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范式,既契合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诉求,同时也将有助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进行了七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国推行以大部制为主要特征的政府机构改革,其核心思想是整体政府理论。详细介绍了整体政府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民族精神助力整体政府的建构过程,并给出了现代民族精神建构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的范式建构及其转型方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亚林 《行政论坛》2016,(4):19-24,2
由以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新三大都市圈与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的四大核心城市群共同构筑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新形态,标志着以大都市治理范式建构为目标的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主导范式的正式登场,昭示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催生以大都市治理为核心的发展新动力,开辟以大都市治理为主战场的发展新空间。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是集共有权利、共有设施、共有规则、共有形态、共有绩效以及共有知识体系于一体的新型大都市治理范式,呈现了基于共享的统筹式治理模式、基于ICT的智慧型治理形态、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机制"三新"特征。推动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的转型,必须遵循从统筹区域合作到促进协同发展再到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这一中国式制度演进轨迹的基本经验,坚持"先规划对接,再深度协同,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理念,实施"区域规划对接对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体系开放开发、区域制度深度融合、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五位一体的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用大都市治理范式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制度体系设计,为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资源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0年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国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