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治时期的日本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欧化主义到传统主义再到国家主义,各种教育理念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的发展演变过程。1890年《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以"忠孝"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基本确立。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也是国内政治思潮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日本明治时期各个阶段教育理念及其在不同教育理念下所制定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剖析了日本由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变过程中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思想文化冲突及其融合的过程,以及各种思想与政治力量相互结合对日本近代走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家作为行为体,由显性的"组织体"与隐性的"文明体"交织构成。"文明开化"作为日本明治维新三大政策之一,配套"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等国家"组织体"建设,成为近代日本国家"文明体"建构的重要内容,自上而下改变了日本民众的观念意识,对于明治日本的近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对于明治维新及其"文明开化"政策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学领域,在其基础上引入心理文化学理论工具聚焦"文明开化"政策,可发现明治日本国家"文明体"建构三大特点,即强调"神国""皇国"优位的绝对性;重视国家间的序列性;建构封建军事资本主义国家的迷幻性。  相似文献   

3.
近代日本借鉴欧美教育的过程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借鉴外国教育经验的国家,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借鉴和学习外国经验的历史。尤其是近代的日本,更是通过"明治维新"借鉴和学习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将"他们的文化和组织结构提高到欧洲列强的水平"。…近代日本对欧美教育的借鉴大致呈现了一个由"移植与模仿"阶段到"消化与自立"阶段,再到"吸收与创新"阶段的逐渐成熟的过程。研究近代日本借鉴欧美教育的过程、总结日本借鉴欧美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对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和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吸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亚洲的历史事实出发去研究亚洲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会泽安在《新论》中对世界形势的分析主要来自他对西洋列强的军事威胁的认识.对海防问题的思考与以"祭政一致"为主要特点的"国体"论构成了《新论》的核心内容.《新论》作为一份思想文本,对明治维新以及近代日本国家的走向产生了影响,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重读《新论》有助于我们历史地考察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日本安倍政府表现出极为抵触、防范的情绪,其根源在于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扭曲、错误的认知观使然。受其影响,安倍政府采取了多个层面的防范性政策,如,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DA覆盖、构建"价值观同盟体系"、挑起海洋问题争端、追加注资ADB以抗衡AIIB、提出"印太战略"新概念等。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最终促成安倍政府转变了其错误的认知观,并在具体政策上从"消极抵触"转变为"积极接触",为未来中日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战略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清末中国派出大批学务人员东渡日本考察教育,考察人员往往都有考察报告行世。本文通过对一批留传下来的考察报告的再考察,试图分析近代日本在发展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育实用观与政治伦理道德观。 一、教育实用观 日本民族崇尚实用,举世闻名。日本人在教育上的各种观念都与这一特点密切相关,认清这一特点对于进一步分析日本人的教育实用观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国教育史研究可从教育自身内容丰富性的角度从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教育思想史,二是教育制度史,三是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史;但在实际的外国教育史研究中这三个部分却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尤其象朱文富博士对(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①这样的课题的研究更是应当结合的,或者说要浑然一体的,而事实上他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令人满意地做到了。他在对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理论建构时,从日本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出发,把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1868~1880年为产业移植与职业教育的创立、1880~1885年为产业勃兴与…  相似文献   

8.
佐藤春夫的中国题材作品《星》是以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传说"陈三五娘"为框架改编而成的,该作不仅寄寓了佐藤春夫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阐发了他的"东洋"美学。文章通过《星》与"陈三五娘"故事原型的比较分析发现,该作对"陈三五娘"故事做出3处改动,从中可见,第一、佐藤春夫的中国趣味仅仅是他的亚洲意识的载体;第二、东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成为他的中国观的认知基础;第三、他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西方近代主义的认知模式评价中国、判断价值优劣。由此可见,"中国"在近代日本历史上被严重地符号化乃至意识形态化,成为近代日本知识人试图对抗西方文明入侵,实现自我认同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政策内容、背景及成效三个方面对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文章发现,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战略忍耐"不足以概括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全部内容;二是对奥巴马政府制定对朝政策的原因解释仍停留在美朝双边层面;三是对奥巴马政府的朝鲜政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为弥补上述不足,文章在政策内容的界定方面构建了"四位一体"框架,即从多边层面、同盟层面、美中层面以及单边层面概括了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内容;在政策制定的原因解释方面,文章引入了政策环境因素,通过探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区域环境出现的新变化,以期更全面地解释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成因;在政策成效方面,对奥巴马政府的朝鲜政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做出了判断。最后,文章总结了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与前任政府存在的区别,并对其剩余任期的对朝政策走向做出了大致预测。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作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新型发展模式 ,是人类走向 2 1世纪 ,重视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共同发展战略。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 ,可持续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 ,各国都在努力实践 ,相继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日本在这方面也起步较早 ,特别是其环境、资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已颇有成效。本文试对日本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作一分析 ,以期能于完善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有所裨益。一、日本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形成宽泛地说 ,日本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可追溯到大约三百年前的江户时代 (…  相似文献   

11.
美日欧农业支持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支持政策长期以来是WTO成员方进行多边贸易谈判的焦点.发达国家一直对农业实行强大的支持和保护,国内农业支持的政策手段也呈现其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介绍、分析及比较,说明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相应农业政策以适应其发展,进而阐明了农业政策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脱亚入欧"是被称为日本近代之父的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设计的国家道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快速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条道路同时也给亚洲人民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文章通过福泽谕吉早年的经历和各个时期的相关作品及言论,解读其当时的亚洲观和西洋观以及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结合当时日本国内外形势分析福泽谕吉"脱亚入欧"思想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13.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政党邪恶观"到最终的"政党工具论"。这种转变是基于《明治宪法》颁布之后日本政党政治活动活跃这一前提。随着政党政治观的转变,伊藤在宪政实践上对政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从宪法颁布之初特意在宪法文本中避谈政党和对政党政治进行压制,到之后因政治需要对各大政党妥协,再到最后创建"政友会"。他的政党政治观和实践的转变对于近代日本政党政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大正时期著名的批判思想家长谷川如是闲写于1921年-1923年的中国游记《看过中国归来的男子的话》为主要的分析文本,通过阐释其文中“自我”与“他者”关照下所呈现的中国形象,重新检讨和评价其对中国的国家形成能力持否定态度,却又对中国社会的自治能力给予高度评价的中国观,力图为学界考察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板垣退助晚年的对韩认识和态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未能早日实现"征韩论"表示遗憾;其次是对近代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进行维护和辩解;再者则是为统治朝鲜半岛积极出谋划策。他从地缘和历史的角度视朝鲜半岛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外廓,辩称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和平",绝非侵略,甚至认为日本吞并朝鲜是"出于迫不得已"。他既对日本吞并朝鲜欢欣鼓舞,也为"征韩论"未能早日实现表示遗憾。其实质,可以说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权而完全忽视他国的国权,这是其思想的最大局限和最为人批评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印尼在苏加诺特别是苏哈托政府统治时期对华人实行的强迫同化政策和瓦希德执政以来实行的多元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并分析了这些政策产生的国内外背景.  相似文献   

17.
李旻 《当代韩国》2019,(4):83-94
"敌友"和"文明"的视角有助于以比较简约的方式理解朝鲜半岛对外观念变迁史。根据这一视角,从三国时代到统一新罗可以视为敌友观的主导期和文明观的萌芽期,高丽王朝可以视为敌友观和文明观的并立期,朝鲜王朝前期和中期可视为文明观的鼎盛期,而从开港到日韩合并则以敌友观的回归和近代文明观的兴起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斯拉夫·欧亚研究缘起于战争需要,经过二战后的曲折发展,最终以建立"全国共同利用设施"——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为标志,形成了日本区域研究的重要力量,并以创建"斯拉夫·欧亚学"为学科基础,以重新诠释的"帝国理论"为理论框架,跃升为国际斯拉夫学界一支举足轻重的研究团队。在学科发展上,日本学者通过重大课题牵引,建设和完善学科体系,注重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注重多学科跨学科地比较研究,注重地区小国的研究,设定的研究课题具体而微观,通过田野调查以及国际化、多语种地全方位研究,注重研究资料的长期积累,所以笔者将上述特征归纳为斯拉夫·欧亚研究的"日本范式",希望对中国以及世界的斯拉夫·欧亚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的海洋思想在经历了由"强化对海洋资源属性的认知"向"对规范人们各种海洋活动制度认知"的变迁后,20世纪90年代再次发生了变迁。其思想变迁,以日本学者掀起的"海洋文明论"为发端,以日本政府智库举办的"海洋国家研讨班"活动及政策提案为依托,以国家制定的《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基本规划》为法律保障,最终上升为"新海洋立国战略"。这一过程,呈现出层级式递升的特点。与之相应,日本国家在发展方向的择取上,一度向以日美同盟为后盾的从属性或附属性"海上帝国"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安保智库,在相应的政策制定过程中虽然作用受到制约,但仍具有可观的影响力。在日本安全防卫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库,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官方研究机构、准官方专业思想库、经济单位附属的调研机构、各种临时咨询委员会或小组。这些智库对日本安保决策的影响途径主要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平面对流三种。综合而言,四类智库中的第四种,情况与其他国家相异,在日本主要安保决策和文件拟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称为"另类日本型"安保智库。当今时代,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包括另类形态在内的日本安保智库的研究内容和政治立场,带有明显的价值观和政策倾向,对中日关系改善、中国对日本公共外交,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