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通过不懈努力、持续发力,把江苏打造成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策源之地、产业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创新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全省科技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在工作思路上,坚持"企业是主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是全国重要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众多大学大院大所,人才和科教优势比较突出。如何把人才的"活水"、科教的"长板"引向创新,提升南京在全国全省创新体系中的位次,既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南京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去年以来,我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最突出的是"三个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11)
<正>一个地域的发展特色是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原有特色的保持与放大、新特色的培育则主要来自于对创新的孜孜追求。要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如期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走聚力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能否冲出转型关口、实现凤凰涅槃,根本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要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加强科技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8,(17):5-5
8月28日下午,省委、省政府邀请48位来自省内外两院院士举行座谈会,听取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院士们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围绕江苏科技创新各抒己见、坦诚建言,就建设科技强省、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基础研究与新产业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等提出了一系列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5)
正很高兴又一次来到南京,来到我们江苏,参加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高峰论坛。大家都知道江苏省在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国家近100年来经济、科技、教育、社会文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制造业也发展得非常快,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我们现在正在谈企业转型升级,这个企业升级的动力在什么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取得了巨大成绩,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全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江苏发展到一个新的关口,正在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提升期’,面临着爬坡过坎、破茧成蝶的重大考验,迫切需要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省委书记李强提出,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改革创新的锐气,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李强书记的讲话,引起了委员们的强烈共鸣,大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5)
<正>目前,江苏经济已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提升期",面临着爬坡过坎、破茧成蝶的重大考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聚力创新",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省委书记李强提出,"江苏的创新发展要走出自己的路径、创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盘活用好厚实的创新"家底",燃旺"创新之火",走出一条有江苏特色的创新之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让我们来听听各界人士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7,(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同样,做好"两聚一高"这份江苏答卷,也特别需要基层多些差别化探索。"顶层设计"是站在战略制高点规划发展问题,差别化探索则是从当地实际出发精准对接上头精神。"顶层设计"总是根据全局状态来制定,不可能特别具体,要把"顶层设计"变为现实,就得在吃透上级精神基础上多些差别化探索。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6,(12)
正聚力创新,核心就在一个"聚"字上。一是集聚平台。通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创新提供全流程、可分段、定制化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让创新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成功的希望更大。二是集聚政策。没有好的政策,就形成不了对人才和要素的吸引力,"聚力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三是集聚人才。除了在经济上对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动给予补贴外,要更加重视从居住条件、工作氛围、配套设施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最佳的创新环境。四是集聚要素。既要不断加速载体建设,又要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7,(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底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实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之后视察江苏时指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新时代江苏必须担负起的重大使命,"‘强富美高’的内涵不仅指经济、产业、创新等硬实力,也包括法治、文化、环境等软实力","富民不仅是指收入的提高和物质的富裕,还应包括要为老百姓提供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等更广泛的内涵"。我们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实施的重要一年。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发展需求,启用新扩展馆,举办信息港、产能合作、技术转移、质检、金融等34个论坛,提升展会内涵,并首次把特邀贵宾国延伸到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6,(3)
正2015年12月6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发布,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再次摘得桂冠,实现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七连冠"的骄人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结果。特别是,江苏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坚持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深化科技体  相似文献   

15.
李佳 《群众》2017,(1):9-9
江苏是全国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江苏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行者,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始终高举创新的旗帜,把创新发展置于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两聚一高”,再次把创新摆在江苏发展非常重要的位置,彰显了江苏省委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6.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2,(19):59
"政府见习生"创新参政模式7月中旬,首批来自17所陕西高校的50名大二大三学生,走进陕西省政府13个工作部门,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新城大院"见习生活。在探索"问政"形式的同时,如何创新"参政"模式,这一直是公众关心的问题。"省政府见习生"们走进机关大院,直接参与到机关事务性工作中。一个月的时间虽然不  相似文献   

17.
吴新明 《群众》2023,(18):4-5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长三角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勉励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以下简称“协同区”)。南通将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动协同区建设,助力长三角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5)
<正>医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江苏的医改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1994年,镇江就成为全国两个医改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作为国家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发展规律,强化创新驱动,综合医改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健康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9.
奚荣华 《群众》2020,(3):46-4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了一批人才“富矿”,是创新资源集聚地。地方要打造产业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强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扩大人才“朋友圈”,集聚高端“智囊团”,用好“最强大脑”,实现借力发展、互惠共赢。近年来,海安市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作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招”,通过组织推动、载体带动、政策撬动、创新驱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研用对接,全市1100多家规模企业与12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一大批创新创业成果、项目、人才在海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海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郭军 《台声》2019,(11)
<正>5月24日,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在广州开幕。来自台湾23所高校的51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广东、福建112所高校的260多位代表与会。本届论坛以"当代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未来·机遇·挑战"为主题。30余位代表就"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变革""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未来样态""高等教育评价的理念与挑战""产业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策略与路径"等问题进行热烈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