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政协》2022,(2):39-47
<正>加大资源整合支持力度提高苏北制造业发展质量奚爱国(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推动苏北地区振兴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统筹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重大举措。建议:一是优化差别化支持和挂钩帮扶政策。出台新一轮支持苏北振兴发展的政策意见,制定省内产业转移支持政策,完善挂钩帮扶和南北合作机制,加大对苏北倾斜支持力度。二是持续做强区域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培育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  相似文献   

2.
加快苏北振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举措,是江苏区域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苏北的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苏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苏北发展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新的经验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的发展,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下,通过苏北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苏北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1-2004年,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相似文献   

3.
徐泰玲 《群众》2015,(2):59-60
<正>近年来,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呈加速发展态势,但苏南苏北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因此,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已成为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和当务之急。一、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战略机遇首先,从国际经济格局发展变化看,苏北面临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机遇。21世纪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的新潮流。在国际  相似文献   

4.
周铸 《群众》2018,(18)
正9月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对推进苏北农村住房改善这一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工程进行具体安排,定下了"时间表"、明确了"路线图"。对苏北县区而言,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专项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关键抓手,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在具体工作中,要讲究辩证法,用辩证思维指导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5.
范金  袁小慧 《群众》2013,(7):20-20
江苏"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这标志着江苏区域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着眼于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差距发展的现实,必须充分发挥区域内部优势,紧紧抓住长三  相似文献   

6.
袁海毅 《创造》2013,(9):28-29
[秦光荣药方] 打造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品牌 针对滇池污染严重的问题,秦光荣提出了新的思路与举措,要求"发挥滇池湖泊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品牌". 秦光荣指出,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具有较大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赋予了昆明无可比拟的优越环境、舒适气候和高原湖光山色.要高起点、高品位、前瞻性地做好环滇池湖滨生态建设规划,使滇池成为城市的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 他指出,要在规划建设上充分发挥滇池"高原明珠"山水资源优势,凸显湖滨生态城市魅力.要坚持"一湖四片"、"一湖四环"的建设思路,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要实现对沿滇池区域的高品质开发和最严格的保护,科学规划湖滨旅游观光路线和休闲生活区域,建设湖滨亲水空间,要着力打造"山水相映,城湖交融"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态,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7.
黄雪琴 《群众》2013,(7):I0024-I0026
目前,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苏北振兴是关键。从“五方挂钩”、“四项转移”、园区共建到南北干部交流,从“扶贫帮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到“加快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从保供给、扶产业到促进苏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江苏不断推出新举措、探索新机制,南北共建取得了辉煌成就,书写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江苏创造”,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展望未来,南北共建还有一些新课题需要解决,江苏创造的经验还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乡村文化振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一些地区乡村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村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未能"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9.
孙月平 《群众》2010,(3):43-45
<正>2009年以来,接二连三出台的国家级区域振兴规划几乎覆盖到全国每一个地区,这意味着全国"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将会调整为:缩小区域差距,寻求区域协调。从"九五"计划开始,经历的几个五年计划都强调增长速度,而面向"十二五"则强调发展的协调统筹,强调区域间的均衡、贫富差距的均衡、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均衡、公共服务的均衡等等。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6,(4)
正推进江苏在"十三五"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正视和着力解决当前客观存在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虽然近年来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苏北整体发展水平与苏南、苏中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2015年,苏北地区人均GDP仅为苏南地区的44.2%,苏中地区的67.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苏州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湖北区域发展战略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优化和完善区域发展格局是"五年规划"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认真研究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一步推进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对于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合理编制"十二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13,(14):1
本期刊登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13]23号),这是继我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个国家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之后的又一重大抉择,是构建全省"龙头昴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周岚 《群众》2019,(15)
<正>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决胜苏北地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总体开局良好。省级第一时间成立工作推进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推进办"),分管副省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14.
王军 《人民论坛》2010,(9):152-153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目前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存在诸如经济整体水平偏低、工业化程度偏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要振兴苏北经济,使苏北地区尽快赶上苏南地区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5.
徐研 《群众》2013,(7):21-21
推进条件较好的重点地区通过率先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邻近地区发展,是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徐州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和社会转型,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  相似文献   

16.
李连玉 《群众》2007,(9):18-18
省委加快苏北振兴的战略决策,开启了苏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航程,也鼓起了苏北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风帆。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苏北振兴和沿东陇海线开发的使命,艰苦创业比志气、大胆创新比勇气、争先创优比锐气,奋力加快"徐州率先、苏北领先、江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实施乡村振兴首要的就是要坚持规划引领推进。要科学把握乡村振兴阶段性的特征,研究未来乡村发展的趋势,提高规划的前瞻性。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有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规划的系统性。要统筹谋划乡村  相似文献   

18.
<正>淮河经济带南连长三角、北接中原经济带,在经济地理上既有属于东部的苏北、鲁南地区,又有属于中部的皖北、豫南地区,起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发展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把淮河流域打造成为加快豫南、皖北和苏北振兴的黄金水道、产业大道、生态廊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19.
<正>长江横穿江苏入海,分割成南北两块。长期以来,苏南地区经济发达,苏北发展则相对滞后。进入新世纪,江苏依据区域发展实际,重新界定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提出"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不平衡,同样长期制约着江苏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进入新时代,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城乡失衡现象,显得更为紧急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朱亚文  王义勇 《群众》2008,(2):22-23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振兴苏北,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环节,是苏北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等五个地级市,面积5.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52%;人口3281.12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4.8%。近几年来。苏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全省总体水平,与苏南、苏中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要实现苏北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五市协作,形成发展合力,走徐、连、淮、盐、宿五市经济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