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内纪律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在"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题下启动的监察体系改革,其内在逻辑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对监察部门自身的监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国家监察体制的推进对于完善监督,实现监督体系现代化、推动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与国际反腐机构的合作有积极作用.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改革必将使国家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走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体现着四重逻辑:对权力监督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是其理论逻辑;对当前现实问题和时代需要的回应是其现实逻辑;对监督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其历史逻辑;完善监察体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其价值逻辑。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的形成是国家监察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实现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的转变,构建了权威高效、监察全覆盖的国家监督体系,走出了一条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中国特色监察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问题,涉及监察制度重构的宪法基础以及国家权力结构重构下监察机关与监察权的宪法定位等问题。以下四项内容构成了我国监察制度重构的宪法基础:公职人员权力监督全覆盖是人民民主宪法原则的体现,构建党统一领导的反腐机构合乎宪法原则,党的领导的宪法原则为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供了宪法保障,通过法治反腐是落实依法治国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重构后的监察机关行使的宪法  相似文献   

4.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乃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如此重大的政治改革,不能缺少宪法的参与.改革的内容关涉国家的宪制结构,改革的进行也应做到于法有据,改革的成果同样需要借由法律予以固化.传统的宪法解释理论不能回应我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因此,必须要用修宪保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借鉴监督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提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历史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仅靠机构和人员增加的扩张式改革,没有运作机制的转变和制度有效性的释放,难以达到反腐败的目标。十八大后的监督体制改革在机构和编制上基本没有大动作,但在运作机制上改革力度很大,效果十分明显。未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纪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着力解决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国家监察范围和职能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等问题,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开始提上议事日程。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党对党风廉  相似文献   

7.
正在推行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使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调整,原有的构架平衡需要再行调整和完善。因此,应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权的变化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在分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检察权的影响的基础上,探索对检察权实行优化配置的路径,以更好地完善我国检察权的配置。  相似文献   

8.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升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推进反腐败机构职能合并、人员转隶,实现反腐败资源和力量有效整合;用"留置"取代"双指""双规",实现监察手段的规范合理;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制度建设,实现凡属重大改革都于法有据。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9,(3)
<正>2018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2019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确  相似文献   

1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为重大政治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监督全覆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资源整合强力反腐的要求。开展监察体制改革,需要明晰其背后的理论及现实依据,分权学说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权力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认识和实践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开展试点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依据。在开展这项改革试点中,尤其需要厘清对于监督者的监督、与现有法治有效契合以及如何实现自身有效融合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深化认识、增强信心,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2019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确  相似文献   

13.
14.
蒋玲玲 《学理论》2010,(25):62-63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目前为止仍然是对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概括。从中国传统家庭、国家及社会结构中人际关系的表现出发,发掘其中的"理性选择"因素,力图对这一概念有新的理解:"差序格局"在解释中国传统社会情感纽带的同时,也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理性特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专门的反腐败国家机关的监察委员会,这一新的国家机关的设立必然涉及宪法修改问题.此次修改以采用修正案的方式为宜,并且新增的修正案应当是可以作为独立适用的条款,既能保证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一致性,又能保证宪法的稳定性以增强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现行监察体制不适应现实需要亟待改革。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的政治法治实践及获得的民意民众基础为其改革提供了成熟的现实条件。指导试点改革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亟待完善,确定机构名称、监察职责、监察职权、监察对象、监察程序等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应区分为试点改革、全面铺开和宪法确认等三个阶段并分别提供法律保障。从本质上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党领导的全新政治实践,最终提出了践行分权原则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17.
18.
差序格局是对中国社会关系的一种描述,包括横向的亲疏差等和纵向的等级序列两个维度。这种格局,在行政中容易造成行政人员的自私性与行政责任公共性冲突、等级序列下淡漠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界限模糊等问题,进而给行政责任的履行带来困境。要突破差序格局带来的行政责任困境,在行政道德上,要以行政人员的官德消解行政自私性;在行政制度设计上,融入人性的内核;在行政文化上,借助差序格局的推浪形式,优化公共行政环境。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试点阶段和全国范围内初步推进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在继续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监察机关运行机制的理论困境、监督和制约监察权的力度薄弱、监察权的独立行使缺乏保障、合署办公模式及执纪执法的衔接存在困难等一系列挑战。针对上述挑战,需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相关路径,以期达到优化监察机关的运行模式、建立监察权行使的内外监督机制、加强监察权独立行使的制度和组织保障、促进合署办公及执纪执法的有效衔接等目标,从而使得监察体制在继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得以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是中央主导的政治试验,中央决策层主导改革试点的顶层设计并整合政治资源,实现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自主创新的统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具有合法性基础和法治推动力,得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试点授权,突破了现行法律规定,促推国家监察法的出台和中国法治建设,实现改革试点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成败关键点在于人的因素,改革试点遵从组织变革管理规律,关注转隶人员的思想认识、情感归属和行动一致问题,形成思想共识、情感共识和行动共识,实现政治推进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从长远角度来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实践过程、方法和策略有其独特性,丰富了试点方法,拓展了试点领域,其实践策略为中国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