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有300多名皇帝,但女皇帝只有一位。她就是在公元684——704年堂堂正正地做了21年皇帝的武则天。武则天死后,与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他们的陵墓名为乾陵。乾陵位于京城长安西北80公里,即今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倘若发掘乾陵,向世人展现距今1200多年前的盛唐文物,那必将是一件轰动全球的大事。未遭破坏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2.
刘诚龙 《党政论坛》2011,(22):44-44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阔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提拔任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也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而是武则天。  相似文献   

3.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阔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提拔任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也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而是武则天。那天,群臣退朝,武则天独将狄仁杰留下,先是拉了一会家常,提及狄仁杰在汝南政绩,连连夸奖,"卿在汝南,甚有善政",然后附耳过来:你知道你在汝南,谁经常打你  相似文献   

4.
汉朝、唐朝在我国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军事、外交,这两个朝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两个王朝之所以兴盛,从政治上讲,当时的统治者比较英明,前者如汉武帝刘彻,后者如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后的武则天和唐玄宗,都采取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潮流的经济、政治措施;从文化上讲,当时的先进文化为汉唐王朝的繁荣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5.
眭达明 《各界》2011,(12):65-66
武则天时期,朝廷有位官员叫张衡,虽是令史(俗称吏员或胥吏)出身,但官阶已到四品,如果再升一级,就成了三品官员。唐朝的三品是个什么级别呢?如果拿现在的官职来对比,那么四品是司局级或副部级,三品就是正部级了。不仅如此,在唐朝,有些三品官员如能加上“同平章事”头衔,还是实质上的宰相。所以在唐朝的官场上,从四品到三品是个很难爬...  相似文献   

6.
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一宰相叫苏味道,是一个处世圆滑、模棱两可的人,遇事不点头,也不摇头,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凡是有争议的事情,他从不出头露面,直陈己见,能躲则躲,躲不掉就装疯卖傻,表面上看谁也不得罪,实际有他自己的老主意。因为他为人做事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众朝臣都叫他“苏模棱”。虽然此人工于心计,巧于周旋,但时间长了,还是被武则天察觉出来,终究丢了官。  相似文献   

7.
蒙曼 《各界》2013,(5):46-49
唐中宗李显死后,韦皇后临朝摄政,准备效法武则天自己当皇帝,李唐王朝再次陷入吉凶难测的历史节点。就在此时,原本默默无闻的李隆基秘密策划了一场宫廷政变,决定彻底粉碎韦皇后的称帝阴谋。要与势力强大的韦皇后展开生死较量,李隆基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风险和考验?在政变实施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6,(9)
正路旁的小河唱着优美的歌,静静流进一片柳林,河里浮着一群欢快的小鸭。一群不知名的小鸟,煽动起花翅膀飞落在柳林中。在鸟鸣鸭语之间,有一座村碑,碑上镌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八里堡村。因小村距山海关城东八里的路程,故而得名。这是个很不起眼的小村,但在历史上却是大有名气。据《秦皇岛市地名词典》记载,八里堡村始建于唐朝建中年间,距今已有1230年的历史了。明朝末年,明王朝上层统治者曾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闻名天  相似文献   

9.
奸臣识别论     
康群 《瞭望》1990,(14)
全国四大书院之一,河南登封嵩阳书院门口立一通九米大碑,叫《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此碑为李林甫撰文,徐浩手书。李林甫一代奸相,文章尚可,但不知何年打雷把大碑轰掉一角,所以明代隆庆巡按监察史蒋机,在碑上刻一首五律,诗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讲究人活一世,总要留下些痕迹,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于是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说法,叫做“三不朽”。作为鼓励人们或以德行、或以功业、或以著述立身,原本没有什么不好。所以中国古代凡真正能称得起“不朽”的人,在他死后,通过有关部门考核,经过最高当局批准,立一块碑,供人学习,供人凭吊,虽已略嫌做作,但在那样的社会也还说得过去。碑者,悲也,原是为死人设的。但弄到后来,不管是否有德有功有言,也不管死了还是活着,更无须审核批准,只要有权或有钱,都弄一块石碑,编造一些所谓事迹,刻在上头,以为石头不烂,人也“不朽”,就迹近无聊甚或无耻了。清初学者顾炎武说:“今世立碑不必请旨,而  相似文献   

11.
关于原百代     
黄光 《瞭望》1991,(25)
原百代是日本一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几十年中,她出过不少译著。一九八二年,七十岁高龄的她,又因创作巨著《武则天》,荣获日本“女性文化大奖”。可是,直到一九八七年,一个偶然的因素,才使我同她有了交往。那年秋天,逛书店时,一套五卷本《武则天》映入我的眼帘。迄今为止,世界上似乎还没有一位学者为武则天花费过如此浓重的笔墨。加之一千多年来,对中国历史上这位  相似文献   

12.
1994年的6月,我登上西沙永兴岛。就是这个1.45平方公里的小岛,却是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首府”。从北京来到这个数千公里之外的海岛,岛上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有一天,在岛上的一个制高点上我发现了一座碑。这是一座水泥铸的灰色的碑,高约70厘米,宽约50厘米,碑的正面朝着大海,上书四个红漆大字“南海屏藩”,碑的反面写着:“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和“张君然立”。立碑时间是1946年11月24日。这是西沙岛上现存的年代最久远的一座碑,它不以政府党派、团体的名义树  相似文献   

13.
詹伟明 《党政论坛》2009,(22):60-60
唐朝的郭子仪担任中书令时,一直深得皇上的器重:他权倾天下而不被朝廷所猜忌,功劳盖世而不被君主怀疑,享尽了荣华富贵而不被君主所责怪,这在唐朝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襄樊见到了有名的“堕泪碑”。据说,晋代名将羊枯曾驻节襄阳十年,办学校、兴水利,立身清俭,济困救贫。他逝世时,百姓罢市哀悼.为之建庙立碑……《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碑树后,“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碑,《说文解字》注云:“竖石也。”树碑,是一种文化现象。成都武侯祠里有“三绝碑”;大清官包拯府上有“家训碑”;西昌光福寺中有“地震碑”……或立传颂德,或载道明理,或记事喻世……而人死树碑,大多是为寄托哀思,以志纪念,前文说的“堕泪碑”便是一例。另外还有邯郸丛台公园内的“功德碑”、苏州虎丘山侧的“五人碑”,尤其是毛主席书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邓小平同志题名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在褒扬先烈,启迪后人方面显示出了碑文化的卓越功绩。当然,湖北通  相似文献   

15.
中顾委二十七名党的高级领导最近致信党中央,建议丧事简办,并声明他们死后不举行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不修墓建碑,把他们的遗体献给祖国供医学研究。 读罢这则新闻,笔者感慨良多。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斗争中身先士卒,为时代的前驱。  相似文献   

16.
有报道说,某个国家级贫困县 里最多的“文物”是抗洪纪念 碑,1994年以来修建的就有5座。这个县遭遇过特大山洪,受灾严重,如果在抗洪救灾中确有可歌可泣的壮举,为国为民的英模,英勇献身的烈士,立碑纪念,寄托敬意与哀思,本在情理之中——当然也不必求多。但这些纪念碑却是纪念当地方方面面的领导前来视察的,因而镌刻在上的只是那些领导的名字。而且,这些纪念碑大都是动用救灾款建起来的。 立这样的碑,目的显然是为了留名。无论是“碑主”事前授意或事后默认的都是如此。按道理,求得一个好的声名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古谚亦曰…  相似文献   

17.
晓思 《各界》2008,(12):55-57
若论完美,唐太宗李世民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政治上,他协助父亲李渊一手建立了中国所有朝代中最为强盛的唐朝:军事上,他打遍天下无敌手,平定了当时与其一起逐鹿天下的各路英豪;……  相似文献   

18.
刘肃勇 《各界》2013,(11):63-64
远在隋末唐初,世居我国东北区松花江流域的鞴羯族,其中一支粟末棘褐族逐渐强大起来,唐朝武则天当政时,于698年诏令粟末秫鞫首领大祚荣,自主立国为王,时称震国王。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713),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国,首都忽汗城(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东京城),从此粟末棘羯族改称为渤海族了。  相似文献   

19.
去年克拉玛依大火中众多遇难者的亲属向有关部门提出,要在友谊馆原址上建造三座碑。前两座分别纪念遇难者,第三座是刻上那些在生死关头苟且偷生者的名字。让千人唾,万人骂。 但是,痛定思法,又觉立碑莫若立法。碑者,镜也。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不过劝德而已矣。劝德对无德之人不见得有什么用。当务之急是要立“公仆”法。一切政府的公务人员,如若不勤政、廉政,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在人民生命财产危急关头,临阵脱逃,见死不救、损人利己,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回顾近年报刊、电台抖出来的丑事,哪一件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无关?但是,出了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0)
我国封建监察制度中,经过历代统治者的不断运作、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监察管理运行机制,而唐朝御史弹劾制度是整个唐代监察体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十分宝贵的政治财富。唐朝御史弹劾制度经过历代发展至唐朝已趋渐成熟,自成体系。对其制度的研究有利于以古为鉴,对当今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