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年我在锦州读初中时就听说过北镇崇兴寺双塔。最近我利用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又去了趟北镇双塔。开车驶近崇兴寺,门前有块场地可以停车。几间山门,雕梁画栋,虽然已陈旧斑驳,还能看得出其精致,门前一对石狮颇有气势。山门旁有一小门。门两边墙上各镶一块石碑,右边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兴寺双塔;左边刻的是简介。走进崇兴寺山门,里面有两个大院。前院建有天王殿,门前摆着铁香炉,香火旺盛。正面建筑是大雄宝殿,两侧为僧房,显得有些寂寞。殿前有几位信徒进来烧香,三步一拜,非常虔诚。走过天王殿,两座古塔耸立在大  相似文献   

2.
释迦可鉴     
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传说有一个母亲为失去心爱的儿子而悲痛欲绝,向释迦牟尼恳求:“用您那无边的法力救活我的儿子吧!”释迦牟尼答道:“那必须有个条件,你到从未举行过葬礼的家取来香火。”这位母亲于是转悲为喜,赶紧去寻找这样的香火。但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3.
初秋时节,怀揣访古寻幽之心境,我就是这样来到了早就魂萦梦绕的青岩古镇。  相似文献   

4.
刘浩 《瞭望》1987,(31)
炳灵寺探胜 为给中国美术全集《炳灵寺等石窟雕塑》卷拍摄照片,我们来到炳灵寺石窟。一行人中,有《炳灵寺等石窟雕塑》卷的主编董玉祥、副主编兼摄影师岳邦湖和责任编辑陈履生。前两位是研究甘肃石窟的专  相似文献   

5.
沈殿成 《侨园》2002,(2):22-23
辽宁义县有“国宝”,那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奉国寺与万佛堂石窟。尤其奉国寺,还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可见其的珍贵。从沈阳、从锦州,都有去义县的火车,从北京到东北的火车,有的也途经义县。奉国寺建于1020年(辽开泰九年),初名咸熙寺,金代改称奉国寺。去奉国寺很方便,她就坐落在义县县城内。奉国寺在县城内最惹人注目,院落宽敞,建筑宏伟。奉国寺的历史资料很少,根据现存碑刻记载得知,从辽到金元之际,是该寺发展的最盛时期,当时全寺的建筑规模非常宏大,远不止我们今日所见的奉  相似文献   

6.
周吟 《瞭望》1985,(21)
四月七日下午二时许,一股浓烟窜上了甘肃省著名的喇嘛庙拉不楞寺大经堂的房顶,继而烈火升腾。当地干部、群众、军警一万多人赶赴现场奋力抢救,历经四小时才扑灭大火。但是无情的火焰仍旧把该寺一座四千八百平方米的大经堂和部分经书吞噬以尽。 据说,火灾的起因是防火措施不落实,大经堂里的酥油长明灯点燃了附近的幕帷。 位于甘肃省甘南地区的拉不楞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广州这座繁华的都市之中,有座占地7300多平方米的千年古刹,这就是曾列入广州10大旅游美景的“六榕寺”。六榕寺是海内外闻名的佛教名胜古寺,寺内宝塔巍峨,树木葱笼,文物荟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花塔、古榕、碑石、墨宝——六榕寺的山门对联,短短的十四个字,记载了两位不同时代的著名文人与六榕寺的一段因缘,也记载了六榕寺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这  相似文献   

8.
精诚的丰碑     
崇正 《瞭望》1996,(34)
见过不少建筑恢宏、香火殷盛的寺庙,但让我由衷感叹的并不  相似文献   

9.
品泰山     
刘功业 《党政论坛》2010,(16):56-57
泰山,是我童年里的泰山。我的家乡淄川,离泰山不近也不远,隔着一座颜山,隔着一座苗山,还有一座高耸险峻的青石关。路上,有蒲松龄背了书袋的步履。有相向而流的孝妇河的源泉。有泰山行宫和常年的香火。一条向西南的大路,弯弯曲曲,就连接了泰山和童年的许多梦幻。  相似文献   

10.
曾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陕西榆林地区,近年来农村庙宇“香火”愈旺,庙会规模越办越大。有人说:这是当地多年来的民俗习惯;还有人说,这是贫困地区封建迷信活动的再度兴起。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后的发现,却很难简单地做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透过这个表层现象,看看这“香火”烧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它给我们提出的警示在哪里 ? 说不清榆林有多少座庙,座座香火都不断。这里群众生活并不宽裕,但修庙敬神却慷慨解囊 陕北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这里的人素有敬神的习俗,因此“陕北庙多”早已人所共知。六七十年代,这些庙宇被作为“四旧”…  相似文献   

11.
据闻,如今的孔庙,香火旺煞。而前往膜拜的香客中,尤以求孔圣人保佑升学者为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下升学压力有多大。升学压力来自就业压力,就业压力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和各类人才素质不断升高的要求。在这种时势面前,一些人为上名校、  相似文献   

12.
阿张 《侨园》2014,(10):21-21
莲溪寺位于武昌雄楚大街一侧的民居间,背靠蟠龙山,北距繁华的武昌"大东门"仅数公里,可以说是一座典型的"贫居闹市无人问"的寂静丛林。说来喟叹,倘若不搭错车,还真是找不到它。莲溪寺坐北朝南,占地一万三千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大约始建于唐代。据本地出土的元耶律公献地碑记载,"本寺初建于唐朝"。寺内也有可供考证的类似记载。明代以来,莲溪寺毁建多次。现存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从四川来的医僧道明和尚于四方募资重修,逐渐恢复到原来"十方丛林"的规模,并于宣统三年(1911年)奏请藏经。  相似文献   

13.
浙江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掩映在临安市境内东天目山上的昭明寺,蕴藏着众多名山、名寺、名人的故事。登上有1400多年历史的昭明寺,看到的是由齐素萍居士8年呕心沥血换来的在梁代古刹遗址上拔地而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国庆长假,我和侗族画 家、四川文联主席杨长槐相 约,他从北京出发,早已对贵州风光心向往之的我从上海起程,在贵阳会合,一起到生活中去汲取营养,切磋创作。我们在西江苗寨为依山建造的吊脚楼而着迷,在花溪古镇青岩为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动容,在黄果树为势如天降的大瀑  相似文献   

15.
大理行     
<正>最早知道大理是因为传说中的大理三塔,我在早些年见过一张三塔的照片,千年古刹,水映三塔,那是一幅古代的画卷。这几年对大理的了解则是因为金庸先生笔下熠熠生辉的《天龙八部》和痴情小子段誉那若隐若现又暗藏杀机的六脉神剑,大理从而又名震江湖。据说,《天龙八部》中提到的天龙寺就是三塔所在地崇圣寺,传说大理古国的历史上曾有九位国王到崇圣寺出家为僧。大理古城,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2)
从竹林寺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综合分析嵩山竹林寺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论述了嵩山竹林寺的建设主题、发展思路、空间布局及应重视的问题。嵩山竹林寺文化产业园应以中国传统宗教文化营建为内涵,以诠释嵩山"七十二寺"文化为目的,形成推介登封文化旅游全貌的一个平台,使世人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推动嵩山地区文化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九生 《各界》2008,(3):32-34
大名鼎鼎的"关帝","关老爷",塑像被安置在"关公"庙里,享受着人们的香火与顶礼膜拜.面对此情此景我常常会想入非非.   从传说时代的"人文初祖"算起,我们中国号称有五千年文明.……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对柳州地区的石刻等载体的搜集整理过程中,从林半觉的《广西石刻志稿(八)》手抄本中看到王安中的《新殿记》。文中记载了灵泉寺扩建情况,作者王安中在文中提出疑问,引发作者对灵泉寺变迁的猜想。  相似文献   

19.
王长才 《民主》2010,(6):36-37
<正>南京城西北角,仪凤门外,狮子山下,扬子江边。这一处黄墙逶迤、青瓦鳞次、檐牙高啄、气象庄严的名胜,就是海内外闻名的古静海寺旧址。1990年,这里被辟作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随着1997年的香港回归祖国,静海寺渐为天下人知。  相似文献   

20.
六榕寺,始创于南朝宋代(公元420~479年),自古就是广州名寺之一。在唐、南汉、宋、元各朝时期,六榕寺寺院范围“横直绵亘实逾二里”,殿宇建筑依照丛林格局,座北朝南,蔚为壮观庄严。明洪武六年(1373年),六榕寺的大半寺院被征用,改建为谷仓,规模大减,山门改为东向,后虽有清朝乾隆初年的中兴,可惜在清未和民国初年,寺址一再被削减,又经“文革”冲击,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