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常州科教城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创新园区。作为常州市的"创新之核",5平方公里内建有高教园区、研发园区、孵化园区三大板块,先后创成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等8个国家级平台,其中中德创新园区入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连续5年荣膺《创业邦》"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2名,去年被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5,(5)
<正>常州科教城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创新园区。近年来,秉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孵化创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汇通创新资本,优化创新环境,先后创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中德创新园区和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创业邦》评选的2013年、2014年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科教城蝉联第二名。当前,园区紧紧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以应用开发与市场集成为基点,围  相似文献   

3.
二〇一二年八月七日宁委发[2012]53号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加速构建区域创业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特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现就创建国家级"紫金人才特区"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取经问道向粤琼,开阔思路谋发展。5月6日-9日,广西党政代表团赴改革开放先进地区广东、海南两省考察学习,开启了广西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合作促发展的取"经"之旅。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近年来,广东全省GDP、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取得多个全国第一,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形成385项改  相似文献   

5.
正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在境内设立的国家级特殊经济区域,应由国家立法予以保障,但基于国家立法需要实践前提等因素,国务院要求"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  相似文献   

6.
制度创新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本质,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初衷所在。在系统回顾国内外创新空间扩散研究和详细分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空间扩散效应、表现形态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初步探索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空间扩散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0,(5)
正双流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级天府新区重要承载地,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机场所在地,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所辖面积46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40万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44亿元。2019年双流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中从37位跃升至32位。(《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绿皮书》)近年来,双流充分发挥空港核心资源优势,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企业服务"一站式"办理、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创新开展"企业咖啡时"活动,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0,(4)
正双流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级天府新区重要承载地,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机场所在地,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所辖面积46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40万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44亿元。2019年双流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中从37位跃升至32位。(《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绿皮书》)近年来,双流充分发挥空港核心资源优势,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企业服务"一站式"办理、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创新开展"企业咖啡时"活动,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2)
正双流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级天府新区重要承载地,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机场所在地,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所辖面积46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40万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44亿元。2019年双流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中从37位跃升至32位。(《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绿皮书》)近年来,双流充分发挥空港核心资源优势,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企业服务"一站式"办理、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创新开展"企业咖啡时"活动,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6,(3)
正绿色发展成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重建生态时代。目前,苏南各市正在全力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也必  相似文献   

11.
雷雪峰 《前进》2011,(7):38-40
山西省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一次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山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与中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云彦 《学习与实践》2007,(10):155-161
作为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从区域格局上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已经设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在落实"中部崛起"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在中部地区早日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完全必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事实表明,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特别是核心城市的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需要强有力的增长极。武汉经济圈建设,是打破传统的行政单元地区经济格局,实行以利益为纽带、以经济区域为单元,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探索,也是探索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5,(11)
<正>苏南是我国科教资源最丰富、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经过近年来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苏南自主创新成绩斐然,已成为国家高新区最密集的地区和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基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意味着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新苏南模式"正式开启,对破解苏南发展瓶颈、促进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全国首个  相似文献   

14.
《政工师指南》2012,(2):20-22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地理因素是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借鉴地缘政治理论,经济地理日益成为研究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指标。国家级综改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国家级新区等国家战略陆续出台。使中国区域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而由这些战略叠加形成的中国经济地理崛起板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
代表微博     
《上海人大月刊》2015,(2):29-30
上海市人大代表施进浩: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张江十条"政策,总结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借鉴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鼓励支持更多国家重点项目在上海落地,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引导中央在沪科研机构联合高校、企业建立更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抢占技术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2)
<正>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厚实的创新"家底"却难以顺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有高原无高峰成为一个突出现象。以阿里巴巴、华为、海尔等企业为代表的创新高峰不是堆出来的,只有打造好创新生态系统,高峰才能自然"生长"出来。省委书记李强多次强调要打造根植力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意正在此。  相似文献   

17.
<正>甬政办发[2014]2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教育局《关于宁波市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4年11月18日关于宁波市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实施方案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宁波设立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的函》(教职成函[2013]13号)精神,为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瞄准"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力争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民营企业是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不断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建议:一、上下联动,确保政策落地。明确各高新区的责任主体地  相似文献   

19.
张凡 《小康》2012,(3):36-40
2011年中部六省全部跻身"万亿元俱乐部",山西获批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接着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也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年初,湖北省力推"中三角"战略。中部六省的区域战略竞合进入新的竞争时期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其国家战略属性以及稳定发展目标急需立法层面的保障和支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立法对推进中央和地方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面临立法支撑少、先行先试立法受阻、立法适用范围有限等难题,需要在法治思维的引导下,坚持科学立法和多元化立法,注重中央与地方的配合,构建区域法制协调备案审查机制和立法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