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秋10月,来自中国、美国及中国台湾省的近百名学者欢聚在三千年前“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地方——河南省安阳市,就《易经》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不少独到的见解。大家的共同心愿便是,把中华民族这一文化瑰宝的研究推向深入。 91岁高龄的台湾著名人士陈立夫先生,将他悉心研究《易经》近80年的成果《易学应用之研究》一、二、三辑,作为礼物赠给了大会。  相似文献   

2.
王在华 《学理论》2010,(24):163-167
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祥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否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否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否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否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否卦之卦、爻变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否卦卦、爻的诠释,使否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提高了否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桑业明 《学理论》2014,(20):37-38
《易经》之婚姻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婚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中国传统婚姻观的重要源头。《易经》以和谐婚姻为主线,说明了婚姻之产生是符合天道,一夫一妻是婚姻的主要构成方式,婚姻年龄合适,应坚持长久的婚姻等观点,对引导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婚恋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在华 《学理论》2010,(17):90-97
该文针对易经阐释及应用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突破传统的诠释习惯,从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由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手段构成的易经阐释方法体系,提出了重要的易经"变数"概念,首次使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十二消息卦、三十二对错卦、六十四卦等经典易图的量化模拟表示及六十四卦变化模拟简表、六十四卦变化模拟表谱的形成成为可能,从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文字化等方面对易经经文的现代阐释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为易之数、符、图、文等进行新的通释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增强了易经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该方法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易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易学文化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易数新说     
王在华 《学理论》2010,(14):77-80
易数是易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象数易学的重要基础,在坚持传统易数的同时,对易数进行创设、补充、完善、发展,对加速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包括易数、新易数、变数论、易数新解等,首先分析了易数的概念、分类、内涵;其次定义了新易数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作用;再次从变数概念、设定原则、变数设定、卦变数的计算等方面提出了变数论,并计算出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及洛书卦、河图卦等变数,并对变数进行了验算;同时提出了新的极数、太极数、河图数、洛书数等。新易数尤其是变数的发现、创设,为模拟易经变化规律,通释易经经文,揭秘易图奥义,演绎易经结构系统,认知易经宇宙世界演化模式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易数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何为易?易则动也,易则生也。望之宇宙的生生不已是易的本原精神。孔子在《系辞传·上》曰:"生生之谓易。"《道藏》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参同契》曰:"日月为易,刚柔相推。"虞仲翔曰:"易字从日下月,以正易之名。"唐易学大师孔颖达据《世本》曰:"神农一曰连山易,亦曰列山易,黄帝一曰归藏氏。"《周易》则是当年被拘羑里的文王所变易而成。故今之所习望之易,实指  相似文献   

7.
《周易》之所以有着不衰的活力并成为中国古文化的优秀典籍,就其思想体系本身来说,关键在于它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集大成和表现其思想内容的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周易》的思维方式不仅是《周易》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者,而且是《周易》的凝聚和内核;不仅使《周易》超越了筮书的范围,以其特有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而且影响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文化和现代人的某些思想和行为。本文拟就《周易》的思维方式之特征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陆浩 《民主》2006,(10):1-1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肇基于伏羲发明的八卦。八卦经周文王演绎而成为《易经》,由《易经》而下,中华文化万流竞涌,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诸子百家。《易经》开宗明义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基本的脉络。天水,作为伏羲的故里,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深感荣幸和自豪。人类文明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中途虽然会汇入众多的支流和无数的小溪,但它始终割不断同渊源的关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但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决…  相似文献   

9.
易经与自然科学赵光潜《易经》与自然科学究竟是什么关系。近年来,在“易经热”中,有不少人认为,易经与现代向然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故就人们常议论的易经与数学和天文学的关系谈点认识。有人认为,在中国,凡言及数的起源,总要同伏牺氏创八卦...  相似文献   

10.
《大公报》以其"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义"办报宗旨和不偏不倚的处世姿态,屹立于中国近代媒体之林,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中国报纸,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最优秀的报纸之一",且为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目前的《大公报》社址在香港,其前身是《大公报》香港版). 假如说《大公报》是一个成功的"特类"的话,那么,民...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11)
将《易经》中"太极"及其化生的"易理",与《矛盾论》中"矛盾"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从矛盾与太极的内涵、矛盾的转化与太极的卦变、矛盾与太极中的"相对"与"相依"三个方面着手,以求证"易理"在《矛盾论》中的体现情况。  相似文献   

12.
《管子》不仅是一部反映早期中国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的重要论著,而且是早期中国水文化典籍的重要代表。《管子》从三个方面阐发了丰富而深刻的尚水思想:一是"哲学之水";二是"修身之水";三是"治国之水"。《管子》尚水思想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是中国史学走向科学化的标志。作为史料学派宣言的《旨趣》,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探求事实的真相以"求真"。史观学派致力探索历史规律或法则以"求用",对《旨趣》加以批评。近代以来的中国史学多注重"求真"和"求用",而忽视"求善"和"求美",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得以强化,却致使人文性失却。因此,历史研究在注重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加强人文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亚利 《理论导刊》2007,5(1):105-107
易学研究要有创新,必须适应现代易学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综合交叉研究的趋势,在易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上开辟新的研究途径。抓住周易与中国夫妇之道、易文化与齐鲁文化、易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易学与伦理学、区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叉点,在易学研究方面做出三点创新。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在若干论文中提出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所谓“一体” ,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 ;所谓“二元” ,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 ,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要素、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 ,远溯至《周易》 ,就提出了“一体二元”的雏形。在殷周之际产生的《周易》中 ,第一次出现了阴 ( --)阳 ( -)两个符号 ,这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形态。接着《易传》作者借释《易经》 ,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 ,它还说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这里“太极”就是“道” ,“两仪”就是“阴阳”。这表明 ,《周易》的“太极”(“道…  相似文献   

16.
一《汉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凝聚的史著之一。它伟大,至少在于它以系统的多篇"纪"、"传"和"志",在近两个世纪以后决定性地巩固了司马迁《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撰史方式。它凝聚,指的是它不似《史记》那般纵贯数千年地"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即前104至101年武帝太初年间"至雍获白麟"),或者说主要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开始,直至伴随汉武帝去世告终的汉帝国初期。与之相反,《汉书》集中于西汉这单独一个大朝代,甚至——就作  相似文献   

17.
《记法》专门探讨"记忆"问题,是一部介绍西洋"认识论"或"知识论"的专著。《童幼教育》是教育学及伦理学专著,属哲学之一支,既是介绍"西洋法学"、"西洋医学"入中国之最早文献之一,亦是引介"西洋神学"及"西洋大学"之最早文献之一,可说"太西总学之大略"已赖此书输入中国。《西学凡》介绍了哲学学科四年之课程(第一年逻辑学,第二年物理学,第三年形而上学,第四年数学与伦理学),已经把当时"西洋哲学"之全部内容包含完了。《灵言蠡勺》分四篇,一论灵魂之体,二论灵魂之能,三论灵魂之尊,四论灵魂所向美好之情,是晚明一部专门介绍西洋"灵魂"学说之哲学典籍。这些书在中国之刻印,正值"西洋近代哲学"之发源期,它们没有把"西洋近代哲学"介绍到中国来,但却把"西洋近代哲学"之前的"西洋哲学"介绍到中国来了。近代以前"西洋哲学"之完整框架,已经在弗.培根活动的那时节,出现在晚明中国学术界。  相似文献   

18.
何大海 《学理论》2013,(20):30-31
儒家和道家学说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深远而巨大的作用。虽然由于历史上政治、文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以今人角度来看,儒道两家学说是不同的思想,但是若深究其发展历程,却可发现二者"同源一体"。从儒道两家学说的产生渊源、与巫文化的关系、与《易经》的联系等几方面进行考证,通过"儒道同源"这一主题来寻求儒道文化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7,(Z1)
正【人物介绍】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据《帝王世纪》记载:"岐伯,黄帝臣也。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今《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说:黄帝"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视今传《素问》基本上是黄帝问,岐伯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所揭示的价值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等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适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运动的逻辑及其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合理调节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