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西忠 《群众》2022,(5):15-16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指出,要“着力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全省现代化建设先行带、引领带”。推动沿江地区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就必须顺应和把握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律,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在支持苏南地区巩固放大引领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同时,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提升北沿江的发展能级,通过南北沿江高质量高水平的协同,切实增强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动机”功能,增强对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的引领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13)
正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无锡既是区域内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一环,又是省内率先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城市。无锡将积极与区域内各城市沟通配合,协同共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为推进"两聚一高""强富美高"新江苏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力量。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精神,制订并实施无锡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廊  相似文献   

3.
李亚平 《群众》2017,(13):15-15
打造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省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系统设计和重大部署,彰显了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中的“江苏标记”和“江苏使命”。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55万亿元、常住人口1065万人,分别占扬子江城市群的25.7%、21.4%,是推动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我们要切实按照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对扬子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创新发展、优化发展和融合发展等要求,充分发挥综合实力强、产业基础好、开放程度高的优势,凝心聚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努力在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大格局中谱写精彩华章,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更多苏州力量。  相似文献   

4.
沈迟 《群众》2017,(13):12-1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江苏谋划把长江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板块,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使之成为未来江苏八个城市协同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是顺应城镇化建设发展趋势、适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当前、惠及长远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潘娟  金春鹏 《群众》2024,(2):52-5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江苏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发展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具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江苏要依托扬子江城市群集聚创新要素、凝聚创新动能,切实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和创新策源能力,积极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培育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域,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增长极,发挥好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聚高效发展,对江苏加快集聚高端要素、提升整体竞争力而言至关重要。目前,扬子江城市群在产业集聚过程中,面临着开发强度过高、污染协同治理滞后、同质性产业集聚、环境联防联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城市群能级的进一步提升。扬子江城市群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工业园区密布,工业集聚水平较高,不可避免地导致污染物排放呈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13)
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扬州把"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宁镇扬一体化和沿江沿河联动发展"作为未来五年要全力推进的十件大事之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跨江融合力度,从交通网络、产业体系、创新要素、生态保护等方面着手,主动融入和全面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和质量整体提升。加大跨江融合力度。推进融合发展,有效承接中心城市辐射。一方面,以毗邻地区发展为先导融入  相似文献   

8.
韩立明 《群众》2017,(13):18-18
运功能节点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提升面向国际、服务长江中上游及长江以北地区发展的资源配置能力,努力成为扬子江城市群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的“江海门户”。另一方面,策应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打造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发展布局,抢抓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机遇,构建“三港三城三基地”空间格局,着力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苏沿海湾区经济新增长极,打造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和Ⅱ型大城市,努力成为扬子江城市群与上海协同发展的“咬合器”。  相似文献   

9.
张叶飞 《群众》2017,(13):19-19
镇江地处“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交汇点,是全省沿江八市重要一员。我们将依托承东启西、接续南北的独特区位,乘着宁镇扬一体化的东风,在区域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做好示范,争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先行区。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月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三周年。三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和沿江11省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扬子江城市群地处长江经济带的下游门户地区,是江苏"1+3"重点功能区发展的龙头引擎。扬子江城市群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是推进长江  相似文献   

11.
刘以安 《群众》2017,(13):14-14
南京作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约占扬子江城市群总量的1/5,且具有区位、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交通枢纽、开放平台以及绿色生态等多重优势。南京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提升城市首位度,努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引擎”,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发挥好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承载体。地处长三角开放前沿的江苏,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都需要构建新的战略载体。在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及更好地对接、参与、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要求下,整体谋划沿江八市的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扬子江城市群,是基于现实的战略选择,是面向未来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2)
正国家新近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地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江苏沿江地区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北翼的核心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发挥南京特大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2)
<正>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每个城市依据自身的发展特色、禀赋优势,实现功能和能级上的再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八个城市能够协同发展,在功能、定位和优势上实现互补,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最终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5.
朱晓明 《群众》2017,(13):8-9
谋划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具体行动,是新发展理念与江苏实际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也是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区域格局新谋划,使江苏发展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增强区域国际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江苏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协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2)
<正>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省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发展中不仅要提升科技含量,更要彰显生态特色。共建扬子江城市群,推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坚持规划对接、区域联动、城乡一体、产业互补的基础上,抓好绿色协同、实行生态共建、突出绿色底蕴,着力打造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引领发展的新江苏样本。深刻认识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生态瓶颈,着力强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也应作为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行动指南。扬子江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城市间联动性差、环境问题突出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经济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获得飞速发展,但对标国内外发达地区,在高快速铁路方面仍存在短板。交通运输设施现代化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命脉。2019年3月江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高快速铁路建设,加强铁路过江通道和综合枢纽建设,大力发展沿江沿海港口铁路专(支)线,打造"轨道上的江苏"。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跨长江、淮河南北,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作为沿江沿海地区,江苏经常发生台风、洪涝、干旱、风雹等自然灾害。近年来,江苏各涉灾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工作,不断进取,在体制机制创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始终以开放的胸襟和心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机遇,向东主动接轨上海,向西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更加紧密地协同苏锡常、锡常泰城市群发展,为江苏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作出常州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