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群众》2017,(12)
<正>为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扩大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战略决策领域的舆论宣传力度,5月27日,群众杂志社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研讨会在徐州召开。群众杂志社总编辑朱维宁、副总编辑李克海、李程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纪检组袁丁组长,徐州经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5,(9)
<正>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意见中提出,发挥徐州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重要枢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用,推进淮海城市群和东陇海经济带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商贸、旅游、产业等一体化发展。这一要求为徐州交通运输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徐州以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一手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一手抓运输服务体系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运输服务业水平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12)
<正>淮海城市群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由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主要城市所组成。在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淮海城市群起着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地位与作用。高起点规划建设推动淮海城市群,对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洼地崛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形成和助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淮海城市群建设的显著成效本世纪初,江苏省就开启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依托的苏锡常、南京和徐州三大都市圈的规划建设。2010  相似文献   

4.
<正>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徐州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徐州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徐州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货场、内河港口、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和功能设施齐备,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9,(16)
<正>建设国际陆港,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高水平规划建设淮海国际陆港,进一步发展繁荣枢纽经济,有利于放大徐州区位交通优势,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有利于做强全省经济板块支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交汇交融、聚合反应,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首位度。徐州在全市上下树立强烈大局意识、机遇意识、答卷意识,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把建好淮海国际陆港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和省委重大决策的具体行动,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2)
<正>淮海经济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既是"一带一路"的交汇之地,又是我国南北两大发达地区(即长三角与京津冀)、东西两大生产力主轴(即沿海与沿东陇海线)的结合部,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枢纽地位。但长期以来,这一区域却处在"经济低谷"和"政策低谷"的"双重低谷"窘境中。实现"淮海崛起梦",必须充分发挥徐州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徐州的发展高度重视,省委书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12)
<正>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徐州发挥"三个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面对使命重托,徐州自觉担当,构建新型城市群,推动已有基础和区位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四个中心",提升城市集聚能力和首位度,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一座更具实力、令人信服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在崛起。担当"龙头"重托引领淮海经济区发展在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淮海经济区囊括苏鲁豫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22)
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徐州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去年以来,徐州市把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四个中心"目标之一,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工作推动力度,全市物流业发展进入到规模快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质态持续提升的新阶段,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去年徐州社会物流总  相似文献   

9.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规划建设。省委书记李强对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市工作,强调徐州要努力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更大作用。徐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撬动徐州新一轮发展的最大战略机遇,从省内、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20,(18)
正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对徐州发展多次作出明确指示,寄予厚望,特别要求徐州要树立中心城市应有的目标追求,进一步巩固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力争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近年来,徐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持续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大转型",强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7,(12)
正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强力予以推进,明确提出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出台了《徐州市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2016年,徐州服务外包实现了迅猛发展,业务总量位居苏北第一,增幅全省第一,成功获批"江苏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徐州充分发挥高校众多、人才集聚优势,加快建设各类服务外包载体,拥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软件园两个  相似文献   

12.
<正>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一,由苏鲁豫皖交界的20个地级市组成,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4亿,分别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75%。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正式明确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国务院2018年10月发布《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明确提出"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2018年12月,  相似文献   

13.
一市一特色     
《群众》2015,(2)
<正>南京: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创新发展,支持江北新区发展无锡: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徐州: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常州: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科教城协同创新发展苏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自2004年以来,粤桂两省区在泛珠三角战略框架下进行良好的互动,区域合作逐步走向成熟,合作层次逐渐加深。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进一步深化粤桂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新载体、新平台,更为地处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交集的粤桂区域带来新一轮的重要发展机遇。因此,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分析研究粤桂区域合作发展新思路,实现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对进一步巩固粤桂区域枢纽地位,全面增强区域影响力、贡献力、辐射力和拉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7,(12)
正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战略谋划,自1986年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去年11月,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省委书记李强对这一战略给予高度关心,多次指出淮海经济区在苏北和江苏全局发展中的重要性。今年5月,李书记在徐州调研时进一步强调:徐州要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目标定位,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发展特色,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切实增强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集聚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2)
<正>合作机制完善与否,关系到区域合作的可持续性。成熟、规范的区域合作机制包括合理的利益机制、协调机制和约束机制。淮海经济区自1986年成立以来,其合作机制经历了初步建立、停滞发展、深化发展三个时期,但目前仍然存在利益机制缺失、协调机制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缺位等问题。淮海经济区的合作机制呼唤进一步完善之策。淮海经济区合作机制建设的三个阶段淮海经济区从成立至今,已历经30多年风雨。由  相似文献   

17.
梁伟 《群众》2023,(5):12-13
<正>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推动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区域消费链条上的关键枢纽。在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徐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徐州商圈”集聚效应等被列入2023年重点工作。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之首、  相似文献   

18.
刘西忠 《群众》2022,(5):15-16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指出,要“着力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全省现代化建设先行带、引领带”。推动沿江地区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就必须顺应和把握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律,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在支持苏南地区巩固放大引领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同时,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提升北沿江的发展能级,通过南北沿江高质量高水平的协同,切实增强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动机”功能,增强对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的引领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从价值论视角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其价值生成是应对全球治理格局深刻变化的时代产物,是解决当代中国治理现实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球治理和中国治理内在互动的客观要求。从价值蕴涵看,"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从价值实现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要推进中国特色治理创新步伐,提升我国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面提高区域合作水平;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由倡议到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从产能合作进一步向研发合作拓展,从共享沿线国家低端生产要素资源向共享沿线国家高端研发要素资源不断深入。逆向外包作为一种获取高端研发要素资源的有效模式,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研发合作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